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教学文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教学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教学文稿.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菌体呈肾形或卵圆形,常成对排列或四个菌相联。人是本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脑脑脊脊液液中中的的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仅少数在细胞外。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仅少数在细胞外。显微镜下可见到呈肾形成双排列 根据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的不同分为13个亚群(A、B、C、D、29E、H、I、K、L、W135、X、Y、Z)。其中以A、B、C三群最为常见,占90%以上。我国常见者为A群菌株引起的脑膜炎,C群菌株脑膜炎最近几年局部地区有散发,具有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患者起病急、病
2、程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常表现为暴发型、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脑膜炎球菌的抵抗力很弱,对寒冷、干燥、寒冷、干燥、热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感热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感,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故采集标本后必须注意保温、立即送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带菌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患者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但一般不超过发病后10日。(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病原菌通过咳嗽、喷嚏等形成的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在空气不流通处2米以内的接触者均有被感染的危险。因本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玩具及日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但同睡、
3、喂奶、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三)易感人群 人群易感性与体内抗体水平密切相关。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因抗体水平下降,发病率最高。人感染后可对本菌群产生持久持久的免疫力。随年龄增加由于可在隐性感染中获得免疫力,故发病率逐渐下降。(四)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大、小流行,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本病大约3-5年1次小流行,8-10年出现1次较大流行。这是由于相隔一定时间后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累积增加的缘故。本病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冬春季节发病较多,11-2月开始上升,2-42-4月月为高峰为高峰,5月起迅速下降。人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发病机制感染脑膜炎球菌后
4、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免疫功能。无症状的带菌者仅有短暂、轻微的呼吸道症状菌血症败血症 不发病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 潜伏期从1天到10天不等,多为23天。脑膜炎奈瑟球菌的致病作用大致可分为3个过程,首先是该细菌在鼻咽部定居,然后进入血流,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以及侵入脑脊髓膜与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各种症状与体征。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等,将流脑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三种。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2.败血症期(一)普通型 3.脑膜炎期 4.恢复期(一)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持续1-2d,大多无明显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咳嗽、咽痛,鼻咽部
5、充血,分泌物增多 咽拭子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少数继续发展出现败血症期表现。2、败血症期 患者常突发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全身及关节疼痛、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症状。此期特征性表现为病人可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大小12mm至12cm开始为鲜红色,以后为紫红色,病情严重者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可呈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婴幼儿常表现为高热、拒食、烦躁及啼哭不安。少数患者有脾肿大。持续12天后进入脑膜炎期。流脑皮疹流脑皮疹出血性皮疹 出血性坏死性皮疹出血性坏死性皮疹3、脑膜炎期 高热及毒血症持续,瘀点、瘀斑继续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因颅内高压而头痛欲裂、呕吐频繁、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常有皮肤过敏
6、、怕光、狂躁及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主要为克尼格征和布氏征)。病情严重者可在1-2日内出现谵妄及昏迷。婴幼儿发作多不典型,除高热、拒食、烦躁及啼哭不安外,惊厥、腹泻及咳嗽多见。前囟膨隆而脑膜刺激征可能缺如,呕吐频繁、失水严重者前囟反可下陷。颈强克尼格征:克尼格征:病人取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均呈直角,医生以一手按握膝关节上方另一手托住足跟部并向上抬举使膝关节被动伸展,正常人大腿与小腿可成角大于135;如伸展小腿与大腿夹角小于135,或大腿后屈肌紧张有明显抵抗并伴有痛即为阳性。布氏征布氏征: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的后脑稍,另一手按在患者的胸前,当头向上弯曲时,双大腿和膝关节同时
7、屈曲则为阳性.4、恢复期 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皮肤瘀点、瘀斑逐渐消失。其他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均恢复正常。约10%患者可出现口周单纯疱疹。一般在13周内痊愈。(二二)暴发型暴发型 儿童多见。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抢救不及时常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抢救不及时常于2424小时内死亡小时内死亡。又可分如下几型:又可分如下几型:1.1.败血症休克型败血症休克型 2.2.脑膜脑炎型脑膜脑炎型 3.3.混合型混合型1.败血症休克型 以以严重出血和休克严重出血和休克为特征。为特征。突发寒战高热,数小时后出现精神极度萎靡、意识障突发寒战高热,数小时后出现精神极度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皮肤
8、瘀点、瘀斑迅速遍及全身,很快扩大、碍、时有惊厥;皮肤瘀点、瘀斑迅速遍及全身,很快扩大、融合成片甚至坏死。融合成片甚至坏死。周围循环衰竭是此型的主要特点周围循环衰竭是此型的主要特点,表,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紫绀、皮肤花纹、脉搏细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紫绀、皮肤花纹、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少尿或无尿。数、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少尿或无尿。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多澄清、细胞数轻度增加,血及瘀点培养多为脑脊液多澄清、细胞数轻度增加,血及瘀点培养多为阳性,实验室检查可证实阳性,实验室检查可证实DICDIC存在。存在。大片坏死性紫癜 2.脑膜脑炎型脑膜脑炎型 主
9、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害,常于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害,常于12天出现严重天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除高热、瘀斑外,除高热、瘀斑外,脑实质损害的临床表现明显脑实质损害的临床表现明显。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反复或持续惊厥,迅速陷入昏迷、烈头痛、频繁呕吐、反复或持续惊厥,迅速陷入昏迷、锥体束征阳性、血压持续升高。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锥体束征阳性、血压持续升高。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部分患者发展为脑疝部分患者发展为脑疝。小脑扁桃体嵌入枕骨大孔引。小脑扁桃体嵌入枕骨大孔引起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很快引起呼吸衰竭,表现为起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很快引起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快慢深浅不
10、一、呼吸暂停、抽泣样呼吸等。颞叶海呼吸快慢深浅不一、呼吸暂停、抽泣样呼吸等。颞叶海马回或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称为小脑幕切马回或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称为小脑幕切迹疝,除颅内高压、意识改变外,表现为同侧瞳孔先缩迹疝,除颅内高压、意识改变外,表现为同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侧肢体轻瘫继而出现呼吸衰竭。小后散大,对侧肢体轻瘫继而出现呼吸衰竭。以上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极重,治以上两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极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疗困难,病死率高。某些特征(特别是同时存在)显某些特征(特别是同时存在)显示预后不良:淤点出现早且新的淤点与紫癜在示预后不良:淤点出现早且新
11、的淤点与紫癜在12小时小时内成簇出现;休克;体温内成簇出现;休克;体温40以上;白细胞降低者;以上;白细胞降低者;血小板减少或有血小板减少或有DIC;年龄太小或太老者;年龄太小或太老者。3、混合型混合型(三)(三)轻型轻型 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及轻度脑膜刺激症状,皮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及轻度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培养可有病原菌。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培养可有病原菌。(四)并发症与后遗症(四)并发症与后遗症 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均已少见。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并
12、发症及后遗症均已少见。常见并发症有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常见并发症有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等。包炎、肺炎等。后遗症有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神经损害而引起的后遗症有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神经损害而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耳聋、失明等,也可有肢体瘫痪、癫痫或动眼神经麻痹、耳聋、失明等,也可有肢体瘫痪、癫痫或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本病的病死率为本病的病死率为9%12%9%12%,有败血症表现者病死率可达,有败血症表现者病死率可达40%40%。不同人群患病特点不同人群患病特点慢性败血症:罕见,多为成年人。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慢性败血症:罕见,多为成年人。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13、表现为间歇寒战、发热、皮肤瘀点、瘀斑,反复瘀月,表现为间歇寒战、发热、皮肤瘀点、瘀斑,反复瘀点涂片检查或多次血培养,才可获得阳性细菌学结果。点涂片检查或多次血培养,才可获得阳性细菌学结果。婴幼儿流脑的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咳嗽等呼吸婴幼儿流脑的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烦躁不安、道症状及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烦躁不安、尖声哭叫、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尖声哭叫、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老年流脑特点有:临床症状重,暴发型发病率较高,大老年流脑特点有:临床症状重,暴发型发病率较高,大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4、明显的意识障碍和皮肤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的意识障碍和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预后差,多数患者出现并发症与合并粘膜瘀点、瘀斑。预后差,多数患者出现并发症与合并症,病死率高。病情重者血白细胞可正常或减少症,病死率高。病情重者血白细胞可正常或减少。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多在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高(80%)为主。暴发型有DIC者血小板减少。(二)脑脊液检查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可见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达1 109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明显降低,氯化物降低。但发病早期(但发病早期(1
15、2天)或败血症休克型患者,脑脊液检查除颅压天)或败血症休克型患者,脑脊液检查除颅压增高外,其他检查均可变化不明显。应于增高外,其他检查均可变化不明显。应于1224小小时后,复验脑脊液,以免漏诊。时后,复验脑脊液,以免漏诊。(三)细菌学检查 是确诊的重要手段。1、涂片检查 在用针尖刺破皮肤瘀点,挤出少量组织液做涂片及染色,细菌阳性率为6080。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于应用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仍可获阳性结果。小时后,仍可获阳性结果。取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作涂片、染色,有脑膜炎症状患者阳性率约为6070,而无脑膜炎症状患者阳性率则小于25。2、细菌培养 可取血液、皮肤瘀点刺出液或脑脊液作细菌培养,但阳性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行性 脊髓 教学 文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