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长春中医药大学word版本.ppt
《消-渴---长春中医药大学word版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长春中医药大学word版本.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渴-长春中医药大学一、概述一、概述病名病名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该病属常见病。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G:005.一人一首成名曲060四季歌-黄耀明.MP3在病名方面,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将消渴分为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在病因方面,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的主要病因,强调了体质因素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而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其主要病机。一、概述一、概述沿革沿革一、概述一、概述沿革沿革金匮要略有专篇对消渴的证治进行阐述
2、,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至今为临床医家所推崇。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主张“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初步认识到体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本病的并发症有所记述,认为“其病变多发痈疽”。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引古今录验方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对消渴病的临床特点有更深的认识。一、概述一、概述沿革沿革一、概述一、概述沿革沿革太平圣惠方三消论曰:“夫三*消者,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明确提出“三瘸”之说。此后许多医家依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偏重不同,将消渴分上、中、下三消为治。一、概述一、概述沿革沿革
3、刘河间三消论即是阐述三消燥热学说的专著。他认为消渴皆归咎于“热燥太甚”,得出了“三消者,燥热一也”的结论。提出消渴的治疗应“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一、概述一、概述沿革沿革丹溪心法消渴更提出消渴治以“养肺、降火、生血为主”。消渴的治疗,经丹溪学派的充实,形成了以养阴为主治疗的理论。宣明论方消渴总论云消渴“可变为雀目或内障”。三消论亦云:“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痹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进一步认识了消渴的并发症。西医学之糖糖尿尿病病、尿尿崩崩症症等出现类似症状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4、。一、概述一、概述相关疾病相关疾病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表现。三多症状往往互见,但多有偏重。疾病早期,或病情较轻者可无消瘦。日久可见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的表现,严重可见昏迷、厥脱危象。二、病象二、病象三、病位三、病位病位在散膏,主要与肺、脾、胃、肾有关。难经:“脾有散膏半斤。”四、病类四、病类上、中、下三消。五、病性五、病性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气阴两虚为主,进而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六、病程六、病程长,为慢性内伤疾病。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病机关键:阴虚燥热阴虚燥热消渴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
5、,复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或劳欲过度所致。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1禀赋虚弱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特别是肾脏素虚,阴虚体质者,是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灵枢五变所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2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可致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导致消渴。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3情志不调精神刺激或长期郁怒,五志过极,则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可上烁肺津,中灼胃液,下耗肾阴而致消渴。灵枢灵枢五变曰:五变曰:“怒则气上逆,
6、胸中蓄积,血气逆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4劳欲过度房室不节,劳欲太过,则肾精亏损,虚火内生。阴虚火旺,消灼津液而发为消渴。千金要方消渴消中门在论及消渴的病因时曰:“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室不节所致也。”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1、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津亏损则燥热偏盛,两者又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更虚。2、气阴两虚,阴阳俱衰。阴阳互根互用,消渴病情迁延,可阴伤及气,常见气阴两虚之证。日久则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俱虚,肾脾
7、两衰的证候。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3、正气不足,瘀血内生。阴虚内热,损津耗液,则血脉为之虚涩而成血瘀。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又血液生化乏源、运行无力,亦生瘀血。血瘀又使血脉不通,脏腑失养。因此消渴常与瘀血有关。七、病因病机七、病因病机4、脏腑虚损,变证百出。F如肺失滋润,可并见肺痨。F心失濡养,血脉痹阻,可见胸痹心痛。F血脉失养,经络不和,可见肢体麻木之症。F肝肾阴亏,不能上养耳目,可发视瞻昏渺、暴盲、耳聋等病症。F阴虚燥热,瘀阻络脉,易感热毒而发疮疖、痈疽。F肝肾阴亏,阴虚阳亢,燥热内炽,可炼液生风,发为中风。F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而成水肿。F严重者则因阴液极度耗损,虚阳上浮而出现烦躁神昏;
8、F因阳竭阴亡而见昏迷、肢厥、脉微欲绝等危象。一篱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呼一拍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湖秋。八、八、诊断诊断与鉴别与鉴别1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原因不明之消瘦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2也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不明显,以肺痨、眩晕、胸痹心痛、水肿、中风、眼疾、疮痈等病症,或因烦渴、烦躁、神昏等病就诊,或无症状,体检时发现本病者。较多的患者仅以乏力为主要表现。3血糖测定一般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尿比重及相关理化检查有助诊断。八、诊断与八、诊断与鉴别鉴别1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外感热病之实热证为多见,与本病的
9、口渴有相似之处。但此类口渴多随所患疾病而出现相应症状,无多尿、多食、消瘦及血糖偏高等临床表现,一般可以区别。八、诊断与八、诊断与鉴别鉴别2瘿病证属气郁痰结,阴虚火旺者,常见多食易饥、消瘦等症。与消渴之多食、消瘦相似。但瘿病还有心悸、多汗、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等症状和体征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无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及血糖偏高。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要点1辨病位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病位以肺胃脾肾为主。根据证候不同,其肺燥、胃热、脾虚、肾亏的程度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津伤燥热多是肺胃的病变,阴精亏虚多责于肾,气阴两虚常是脾肾不足,阴阳两虚则更以脾肾衰惫为主。九、辨证论治
10、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要点2辨标本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常互为因果。因病程的长短以及病情程度的不同,阴虚和燥热的表现又有侧重。一般病初以燥热多见;病程迁延者,则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主兼有燥热;或日久病重阴损及阳,则可见阴阳两虚之证。瘀血作为标证之一,常兼夹于消渴的病程中。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要点3辨本症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消渴病的基本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其并发症就逐渐显现,常见的并发症有眼疾、痈疽、肺痨、心脑疾病、水肿、肢体麻木等。少数病久或老年患者可以本症不明显,而以并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须认真辨别。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治则治则v以养阴生津,清
11、热润燥为基本原则。*v根据肺、胃、脾、肾病位的偏重不同,阴虚燥热,阴精亏损,气阴两虚证候的情况,配合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及润肺、养胃、健脾,滋肾等法为治。v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者,则应阴阳俱补。v夹瘀者则宜活血化瘀。v合并心脑疾病、水肿、眼疾、痈疽、肺痨、肢体麻木等病证者,又当视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补肺健脾、滋养肝肾、益气养血、通络祛风、清热解毒、化瘀除湿等治法。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治则治则医学心悟三消*:“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
12、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1、津伤燥热2、阴精亏虚3、气阴两虚4、阴阳两虚5、瘀血阻滞胸痹、心悸、水肿、中风、视瞻昏渺、暴盲、耳聋、痈疽、肢体麻木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1津伤燥热主症: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瘦。兼次症: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四肢乏力,皮肤干燥。舌象:舌质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脉象:滑数或弦细或细数。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清热生津。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人
13、参、甘草、粳米)。以燥热为重者玉液汤(黄芪、葛根、知母、山药、天花粉、五味子、鸡内金)津伤甚者若烦渴甚者,可重用天花粉。若燥热内炎,热毒为患,口舌生疮者,可加黄连清热解毒。大便秘结可加大黄以通腑泻热。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2、阴精亏虚主症:尿频量多,浊浊如如脂脂膏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瘦。兼次症: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疫软,乏力,遗精失眠盗汗,皮肤干燥,瘙痒。舌象:舌质红,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脉象:细或细数。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方药:六六味味地地黄黄丸丸。宜于消渴病阴精亏耗者长期服用。阴虚火旺,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
14、,遗精失眠盗汗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多而混浊者,可酌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等缩泉固肾。遗精可加芡实、金樱子。失眠可加夜交藤、酸枣仁。盗汗可加糯稻根、麻黄根。头晕耳鸣者,可改用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3、气阴两虚主症:口渴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兼次症:面色不华,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头晕多梦,手足心热,或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盗汗。舌象:舌质红或淡红,苔白。脉象:沉细。九、辨证论治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生脉脉散散合合六六味味地地黄黄丸丸。两方合用之意,是对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病机的处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春 中医药 大学 word 版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