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把握教材意图把握教材意图 实施有效教实施有效教学学n注重数学思考注重数学思考 构建高效课构建高效课堂堂n n我读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人教我读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版)n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其中,第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其中,第1 1、4 4、6 6、等四个单元以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为主;等四个单元以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为主;第第2 2、3 3、5 5等三个单元以图形与几何领域等三个单元以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为主;第的内容为主;第7 7单元以统计与概率领域单元以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为主。第的内容为主。第9 9单元为总复
2、习。综合与单元为总复习。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第实践的内容为第8 8单元和单元和1 1亿有多大亿有多大。各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各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教材安排了13个例题和练习一至练习五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2.理解并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n n3.认识数级、数位;理解并掌握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n n4.会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亿以上的数。n n5.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n n6.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比较数之间的大小。n n7.掌握把用“个(一)”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万”、“亿”
3、作单位的方法,会进行改写。n n8.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会根据要求求近似数。n n9.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含义,掌握自然数的特点。n n10.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n n11.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会认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表示出数;认识计算器,掌握常用的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本程序,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探索规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要引导学生经历数的过程;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感受。认识进而概括,为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打好基础,也为用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亿以上的数作铺垫。n 引导学生在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的基础上,
4、通过类推,形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在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了解我 国常用的四位分级,从而认识数级。n引导学生经历读数方法的形成过程:要发挥数级在读数中的作用;要在尝试读数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为概括读数的一般方法提供支持。要重视学生对读数有了一些感悟的基础上,总结读数的方法。n n 引导学生对要写的数先进行判断:有几级 每级上分别是几 然后,根据判断再写。要重视学生对写数有了一些感悟或体会的基础上,概括写数的一般方法。要引导学生对写出的数进行分级,通过读来检验或判断,是否写得正确。n n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如对 3000301.
5、用数位上的数来表达:这个数的十万位和十位上都是3,其余各位都是零。2.用组成来表达:这个数是三十万和三十组成。3.用算式表达:300000+304.在算盘或计数器上表示。n n 引导学生经历把个(一)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过程。在整万、整亿有了一些感悟或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改写的一般方法。n n 重视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要通过多种素材,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都是近似数,只有表示物体个数的数才是准确数。要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准确数与 近似数,如:一个班有45人(这里的45是准确数)甲地到乙地有45千米(这里的45是近似数)n n 引
6、导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相关数的近似数。要为学生以后学习用去尾法求近似数,用进一法求近似数留有空间,也就是说,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只是求近似数的方法之一。n n 通过数的产生的介绍,重视对数学文化的感知,要重视学生对自然数的理解,掌握自然数的特点:最小的自然数是0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n n 用计算器计算,既要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程序,进行计算,更要突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探索规律。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2 2个例题和练习六。个例题和练习六。1、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掌握边长是100米的正
7、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公顷。2、理解并掌握 1公顷=10000平方米n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3、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掌握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4、理解并掌握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00公顷5、会运用相关的单位面积间的关系,进行面积单位的改写。6、会用合适的土地面积单位表达相应的土地面积的大小。n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上感受计量土地面积需用更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n 要为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提供相应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借助想象感受它们的大小。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提供学生所熟悉的事
8、物(如建筑物,建筑群等)引导学生开展想象等活动,用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作单位,表述它们的大小。n 重视学生对单位间的改写的说明,用数的组成方法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第第3 3单元单元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n 教材安排了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3个例题及练习七。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会用线段AB、直线AB(直线L)、射线AB等方式表达相关的图形。2、理解并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可测量。直线没有端点,无限度,不可
9、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3、进一步认识角,在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角的定义,会用符号“”记录角。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4、知道角有大小,对一个角而言,就是这个角有多大;对两个角而言,就是比较它们的相互关系。5、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理解并掌握1度(1)的大小。6、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探索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7、理解并掌握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无关。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8、理解并掌握平角、周角的定义以及 1直角=90 1平角=180 1周角=360 在此基础上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9、
10、在二年级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直观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对直角是90以及平角、周角的直观描述,理解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0、探索画角的步骤,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同时,会借助一些已知角,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画角。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提供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数学符号化的图形认识线段;通过对线段这一图形的变换,认识直线、射线,形成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象;再用这些表象来判断一些事物的数学化图形是线段还是射线。对于直线的认识与理解,则是需要借助想象来实现。n n 引导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等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比较,通过交
11、流,探索这些图形的区别。n n 引导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角这一几何图形的特征(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对角作定义。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从“哪个角大些?大多少?”入手,让学生体会每个角有多大,一个角比另一角大多少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明确,无论是想知道一个角的大小,还是要知道两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都要有合适的角作单位来进行度量。n n让学生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进而认识量角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引导学生通过尝试,交流等探索活动,形成量角的一般步骤。n n 要为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叉开的程度
12、相关提供相应的素材。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从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入手,对直角进行直观描述:直角有90,90的角叫做直角。进而,对锐角进行直观描述:锐角小于90(锐角小于直角)钝角大于90(钝角比直角大)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引导学生经历由射线绕着它的端点,经过旋转,变换成角的过程,进而认识平角和周角。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平角和周角进行几何直观描述。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要突出直角在角的分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知识解读平角、周角
13、的大小,得出结论:1平角=180 1周角=360 进而形成五类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引导学生结合用量角器画多个角的体会与经验,概括画角的一般步骤。n n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角作工具画角,丰富、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第4单元单元 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5个例题和练习八、练个例题和练习八、练习九。习九。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1、会正确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2、掌握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的简便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进行笔算。3、理解和
14、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者除以)几,积也乘(或者除以)几的积的变化规律。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4、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对具体情境中有关数量进行判断,并用相关数量关系中的数量进行表达;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n n 引导学生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整百数(或几百几十)乘整十数进行口算(估算)判断这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值的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n n 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迁移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
15、的教学时要重视:n 在整数乘法的最后阶段,要适当拓展至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突出笔算乘法的一般方法。n 引导学生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方法的形成过程;理解简便计算的格式、理由;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简便”,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积的大小变化的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是如何变化的(乘几,除以了几)关系,积是如何变化的(乘几,除以了几)关系,总结、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提供多种素材,为学
16、生感受、总结“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常见的数量关系提供支持。通过不同素材中的相同点,解决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形成数量关系式。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增强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应用意识,会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判断数量关系中的相关数量。会用数量关系中的数量进行表达。n 可适当拓展数量关系,防止学生形成常见的数量关系只有两种的格式化认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作为铺垫。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第5单元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8个例题和练习十、练习个例题和练习十、练习十一。十一。1
17、、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不相交、相交两种情况,进而理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用“互相平行”来表述;在相交的两条直线中,有一种特殊的确定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用“相互垂直”来表达。在此基础上,得到“平行线”、“垂线”等几何概念。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2、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3、掌握“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4、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不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读、会写;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位置关系;会读、会写。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5、理解、掌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18、。6、理解、掌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并用它解决有关问题。7、会用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位置关系,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8、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要素(高、底),会画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9、引导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的探索过程,感受平行四边形这一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10、认识梯形,理解掌握梯形的定义,要素(上底、下底、腰、高)。在此基础上,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11、会识别、判断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会作梯形的高。12、引导学生经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用集合圈所表示
19、出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感受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13、引导学生经历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的探索过程,进而体会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n n 引导学生经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探究过程,要让学生体会、理解“平行线”、“垂线”是着眼于两条直线的关系而言的,而一条直线并不能用“平行线”、“垂线”来描述、表达。n n 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平行、垂直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即可体现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又可体现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重视学生对平行线、垂线的判断、说理,发挥三角板上直角在判断互相垂直中的作
20、用,养成学生运用直角的习惯。n n 重视学生用工具(三角尺、量角器等)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和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的方法,为研究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间的距 离、图形中底边上的高、图形的变换等打下坚定的知识基础。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引导学生经历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过这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线段与这条直线相交(不确定性)但这些线段中,只有一条线段与这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唯一性)。进而,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唯一性。n n 引导学生经历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的探究过程,让学
21、生体会到平行线的距离有无数条(不确定性),但距离是相等的(唯一性)。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垂直、平行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判断:要用到哪些知识?用这些知识的理由是什么?再选择用怎样的策略。要重视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交流。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如,画指定的长方形、正方形,其步骤可能有:a.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相邻的两条互相垂直结合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依次作互相垂直的定长的线段。b.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画出距离定长的两条平行线,再在平行线上截取定长的线段,最后画出相应的垂线。由此,不能从
22、谁简单,谁繁杂上进行事实判断,而应当运用了哪些知识,是否能说明使用这些知识的理由上进行价值判断。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经历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测量、概括等活动,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再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要为学生感受、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提供素材。可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平行四边形。为研究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作为铺垫。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n 要通过实践活动
23、,让学生感受、理解四边形的长度确定时,得到的平行四边形并不是唯一的,进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特性。n n 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经历梯形定义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测量、概括等活动,形成梯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再认识梯形的各要素(上底、下底、腰以及高)。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可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梯形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引导学生经历对四边形分类整理的过程,并用集合图表示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第6单元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单元安排了本单元安
24、排了11个例题以及练习十二至个例题以及练习十二至十八。十八。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办法,并会用它进行相关的口算。2.理解、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笔算方法,会确定商的位置,会试商和调商。3.在把除数运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整十数后试商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灵活试商方法,发挥数感在试商时的作用,减少调商次数。本单元的本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有:有:4.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5.掌握商的变化规律。6.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7.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笔算的简便运算以及如何确定余数。n n 在口算教学时,要通过操
25、作,让学生体会、感受到,除数是整十数,还是用乘法口诀试商。n n 引导学生对被除数或者除数进行变化后,进行口算估算后,把口算的结果与实际应该的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作出判断: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结果是大?还是小?体现估算在确定值的范围中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引导学生联想到除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引导学生联想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体会到,仍然是用乘法口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体会到,仍然是用乘法口诀试商;通过操作,体会到商的位置。诀试商;通过操作,体会到商的位置。n n 要在学生对除法是整十数、被除数
26、是整十数、要在学生对除法是整十数、被除数是整十数、被除数是三位数、商是一位数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被除数是三位数、商是一位数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要写在个位上,为学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商要写在个位上,为学 生日后概括生日后概括“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小,再试除前三位”作铺垫。作铺垫。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引导学生把两位数通过“四舍”或“五入”把它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后,再用口诀试商,而不是把两位数改成整十数后试商
27、。要坚持关注商的位置,要发挥数感在调商中的作用,形成试商的一般方法。n n 对除数个位上是4、5、6的两位数要引导学生不仅仅用“四舍五入”法想商,而应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用多种方法想商,提高学生灵活试商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在商是一位数的教学的后期,要提供商是8或9,商是5或6的计算题,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形成对商的特点的感性认识,把试商的思考过程与数感的培养统一起来,提高学生试商的能力和笔算的速度与熟练程度。n n 对商是多位数的笔算,要坚持要求对商的位数的判断,要引导学生体会,求出每一个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为学生总结笔
28、算除法的方法中的“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作好铺垫、提供经验。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引导学生把两位数通过“四舍”或“五入”把它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后,再用口诀试商,而不是把两位数改成整十数后试商。要坚持关注商的位置,要发挥数感在调商中得作用,形成试商的一般方法。n n 对除数个位上是4、5、6的两位数要引导学生不仅仅用“四舍五入”法想商,而应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用多种方法想商,提高学生灵活试商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在商是一位数的教学的后期,要提供商是在商是一
29、位数的教学的后期,要提供商是8 8或或9 9,商是,商是5 5或或6 6的计算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一的计算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一比等活动,形成对商的特点的感性认识,把试商比等活动,形成对商的特点的感性认识,把试商的思考过程与数感的培养统一起来,提高学生试的思考过程与数感的培养统一起来,提高学生试商的能力和笔算的速度与熟练程度。商的能力和笔算的速度与熟练程度。n n 对商是多位数的笔算,要坚持要求对商的位数对商是多位数的笔算,要坚持要求对商的位数的判断,要引导学生体会,求出每一个商,余下的判断,要引导学生体会,求出每一个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为学生总结笔算除法的方法中的数要比除数小,为
30、学生总结笔算除法的方法中得得“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求出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每一位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作为铺垫、提作为铺垫、提供经验。供经验。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要把除数笔算的“商乘减”的程序贯穿于笔算教学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适当推广到商是两位数以上的除法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认识。n n 引导学生经历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在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规律。在这一
31、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体会商不变的规律在笔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体会商不变的规律在笔算中的运用条件、表示形式,进而感受、体会、算中的运用条件、表示形式,进而感受、体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有些笔算变得简便,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有些笔算变得简便,同样,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体会到,运用商不同样,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体会到,运用商不变规律,对算式进行变换,可以用口算方法求出变规律,对算式进行变换,可以用口算方法求出结果,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结果,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n n 引导学生经历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笔算时,引导学生经历
32、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笔算时,对余数的判断与确定。通过商对余数的判断与确定。通过商 除数除数+余数余数=被除被除数的关系式进行验证,让学生体会到,对余数的数的关系式进行验证,让学生体会到,对余数的判断,要看变换前所在的数位,由这个数位上的判断,要看变换前所在的数位,由这个数位上的值来确定余数。值来确定余数。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第7单元单元 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3 3个例题和练习十九个例题和练习十九个例题和练习十九个例题和练习十九1.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一条轴上表示出统计项目,一条轴上标注数量,1格表示多少
33、数量,根据每个统计项目数量的多少,用相应长度的条形表示)。2.理解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3.会读懂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获取统计图上直接呈现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对有关信息的加工,获取相关的信息。n n本单元的知识点有:4.会利用方格纸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5.初步感受统计的推断作用。n n 把握统计图教学的起始阶段,要让学生经历对统计对象的判别,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的方法,统计结果的表达以及对统计结果的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n n 要让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对要统计的事物,还是对已有的统计对象的材料,都要对统计对象进行判别,确定统计的项目。统计项目
34、确定之后,要用合适的方法分类统计整理;对统计整理的数据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分析。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要从其结构入手,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整体把握。要沟通统计表与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n n 要重视学生看懂条形统计图,在获取条形统计图上直接呈现的信息的基础上,对这些相关得信息进行加工、综合,获取新的信息,进而形成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推断、预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引导学生经历1格代表一个数量到1格代表多个数量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在
35、对比中,让学生体会1格表示多个数量的必要性。n n 要丰富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通过类推,由纵式条形统计图到横式条形统计图。n n 要重视学生在方格纸上制作条形统计图,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第8单元单元 数学广角数学广角优化优化 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教材安排了3 3个例题和练习二十个例题和练习二十个例题和练习二十个例题和练习二十 本单元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其作用是引导学生了解、体会、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有关的活动经验,初步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思
36、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通过尝试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了解、体会和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通过对比、选择,得出结论是不够的,如: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沏茶中,如何合理安排并且省时间?需要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这样安排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到:在确定事情的顺序后,着眼于哪些事情可以在同一时段内完成。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活动经验是:完成一件事情,需要若干个程序,如果把有些程序相对 集中,可以节省时间。而这种经验恰好是体现了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优化”特征。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
37、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在“烙饼”的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尝试、比较、交流中,通过反思获取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所给定的条件,才能做到完成这件事情的时间最短的基本经验,进而体会、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在“田忌赛马”寻找获胜方案的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获胜的条件应对的对策有哪些?三局都胜或者三局中胜两局。这些对策中有哪种(或哪几种)满足获胜的条件。在这些数学活动中,学生获取的活动经验是:n n 从各种对策中,选择满足获胜条件的对策。进而体会、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的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为学生形成的活动经验与认识一定存在差异。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n n 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反思,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的数学活动中,没有反思,就会停留在完成某件事情上就不可能落脚于体会、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