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肤病(1).ppt
《感染性皮肤病(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皮肤病(1).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染性皮肤病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王晓华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 概述 脓疱疮是一种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夏、秋季节。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有自身接种和接触传染的特点。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流行。中医称“黄水疮”或“滴脓疮”。概述素问玉机真藏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明清两代的众多外科著作对黄水疮的症状有大量详细的描述明外科启玄:“黄水疮亦为滴脓疮,疱水到处即为疮”明外科正宗黄水疮:“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疱,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概述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黄水疮:“此证初起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病因病机1.
2、热毒外袭。酷暑湿热交蒸,风湿热毒之邪袭于肌表而法病;或因儿童嬉戏玩耍,时令之邪气与暑热之毒交互作用于肌表而法病。病因病机2.脾湿内蕴。脾为先天之本,稚童脾胃娇嫩,喂养不当,易停食停水,脾为湿邪所困,蕴湿化热,湿热博结于皮肤。病因病机3.腠理失固。幼童稚阴之体,肌肤娇嫩,腠理失于固密,风、湿、热毒之邪易于乘隙而入,客于肌表。病因病机 总之,脾虚为湿邪所困是本病内阴,腠理不固,抵御外邪能力不足,外受热、毒而法病。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感染球菌引起,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临床表现(一)大疱性脓疱疮:初起为散在水疱,12日内水疱迅速增大,可到指头或更大,疱内容初
3、为清澈淡黄色,约经一日疱液混浊,脓汁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型积脓现象,成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弛易破,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结痂后形成黄色脓痂,痂下脓汁流出形成新的脓疱。临床表现 本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好发于面部、四肢,自觉瘙痒,愈后部留疤痕。一般无全身症状。临床表现(二)脓痂型脓疱疮: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溃后,其渗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不断扩张与邻近皮损融合,自觉瘙痒,不断因搔抓将病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皮疹,旧痂一般710天自然脱落而愈,不留疤痕。临床表现 本型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
4、周围、耳廓及四肢。可引起淋巴结炎、发热、急性肾炎、败血症等。辨证分型 1.暑湿蕴蒸:脓疱密集,脓稠液黄,周围有红晕,自觉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数。2.脾虚湿盛:脓疱稀散,脓清稀而白,周围红晕不显,伴纳呆、便溏,舌红苔白腻,脉濡。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1.好发于儿童,2.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3.多见于夏秋季节,4.传染性水疱、脓疱、脓痂。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水痘:多见于冬春季节,常伴有发热、流涕、咳嗽,全身酸楚不适症状,皮疹向心性分布,以绿豆大到黄豆大水疱为主中央凹脐状,同时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各个时期皮疹。可累及黏膜。2.丘疹性荨麻疹:风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或水疱,好发于躯干
5、、四肢,成批出现,反复发作,瘙痒剧烈,但无传染性。辨证论治 1.暑湿蕴蒸 治法:清热解毒,祛暑利湿。方药: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连翘10g,赤芍10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黄芩10g,车前子(包煎)10g,天花粉10g,竹叶10g,蝉衣6g,六一散10g(包煎)。辨证论治2.脾虚湿蕴治法: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党参10g,苍白术各10g,猪茯苓各10g,泽泻10g,薏苡仁10g,车前草10g(包煎),防风6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10g。常用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每次服3g,每日3次,小儿酌减,用于暑热证伴便秘、头面部皮损
6、明显者。丁半合剂,每次服2550ml,每日2次,用于热毒较重者。外治 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黄芩10g、黄柏10g,煎水湿敷,用于渗出多者,每日12次。大黄、黄芩、黄柏、苦参等份共碾粉末,取1030g,开水冲后,待冷湿敷,每日12次。青黛散或黄灵丹麻油调敷,每日12次。西药治疗1.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磺胺药等。2.外治:除去脓液,用生理盐水或1:800碘伏清洗。1%龙胆紫溶液,0.5%新霉素溶液,1%新霉素软膏,氧氟沙星凝胶,莫匹罗星软膏等外搽。预防与护理1.病变处禁止水洗,若清脓痂,可用10黄柏水或蒲公英、马齿苋、紫花地丁煎水揩洗。2.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搔抓。3对患者
7、应隔离治疗,接触过的物品应消毒处理。细菌性皮肤病疖与疖病概述 疖是一种化脓菌引起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及反复发作者称为疖病。疖四季均可发病,但多以夏秋季节多见。疖的特征是色红、灼热、肿胀、疼痛,疮形虽肿突,但浮浅无根,随处可生。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6cm左右,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常出脓即愈。中医亦称“疖”。有头称“石疖”,无头称“软疖”概述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最早记载明张景岳类经疾病类五:“痤,小疖也;痱,暑疹也。”刘涓子鬼遗方最早出现疖的病名。暑疖的病名始见于明外科启玄概述证治准绳疡医“疖者,初生突起浮赤而无根脚,肿见于皮肤之间,上阔一、二寸,有少疼痛
8、,数日后则微软,薄皮剥起,始出清水,后自破,出脓即愈。”描述疖的形态和发病过程概述隋诸病源候论疖候:“肿结长一至二寸,名之为疖。亦如痈,热痛,久则溃脓,捻脓血尽便瘥。亦是因风热之气客于皮肤,血气雍结所致。”说明了疖的定义、范围和病因,并与痈疽区别开来。病因病机1.热毒(暑湿)侵袭,局部气血壅滞,肉腐化脓而成疖。2.暑疖治疗不当,疮口太小,脓出不畅,导致脓毒潴留日久或因护理不慎,搔抓碰伤,以致脓毒旁窜,在头顶皮肉较薄处腐蚀肌肉,头皮窜空,而致蝼蛄疖。病因病机3.体虚正气不足,火毒留恋不清,反复发病,缠绵难愈,则形成疖病。总之,发病总因感受热毒,暑湿,搏于经络,气血结涩不通而生疖。病因病机现代医学
9、认为本病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深部核毛囊周围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诱因为高温炎热,潮湿多汗,皮肤破伤不洁等。此外,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糖尿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缺陷皆易生疖。临床表现1.皮疹:初起局部潮红,次日发生肿痛,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多在3cm左右。有头疖先有黄色脓头,随后疼痛增剧,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肿痛即逐渐减轻。无头疖结块无头,红肿疼痛,肿势高突,35天成脓,切开脓出黄稠,若迁延1周以上,切开则脓水稍薄,或夹血水,再经23天收口,愈后形成疤痕。临床表现2.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发热、口干、便秘、全身不适等症状,附近淋巴结肿大。3.好发部位:疖
10、肿好发于面、颈、臂及臀部。临床表现4.并发症:发于面部的疖,尤其士发生于鼻及上唇者,因面部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网,且和颅内海绵窦相通,故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甚至脑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红肿热痛,肿势局限,浮浅无根,易脓易溃,脓出即愈;可有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好发于面、颈、臂及臀部。诊断及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痈:数目常为单个,肿势范围较大,浸润明显,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全身症状明显。2.颜面疔疮:初起有粟粒脓头,根脚较深,肿势散漫,出脓日期较晚而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全身症状。诊断及鉴别诊断鉴别诊断:3.有头疽:红肿范围多超过910cm以上,有多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性 皮肤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