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概述第二节 产业主导性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五节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概述区域产业结构概述一、区域产业结构二、主导产业三、非主导产业一、区域产业结构一、区域产业结构1、区域产业结构2、产业分类1、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内具有不同经济功能各产业部门的组成及其比例关系。2、产业分类(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生产和生活资料部门。(2)农轻重三大部门,计划时期。(3)霍夫曼分类,消费资料、资本资料和其他产业。(4)按照分工顺序,三次产业。(5)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
2、密集型。(6)功功能能,主主导导产产业业、关关联联产产业业(配配合合和和围围绕绕主主导导产产业业发发展展)、基础产业、潜导产业。、基础产业、潜导产业。(7)区域分工要求,区域专门化产业,辅助配套产业和非专门化产业。二、主导产业二、主导产业1、区域专门化产业2、主导产业1、区域专门化产业以分工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主要为区域外提供产品的产业。(1)区位商(劳动力专门化率)=某产业占本区域劳动力数量的比例该产业在较高级别区域的劳动力数量比例。如果区位商1,则说明是专门化分工产业,越高,专门化越高。(2)增加值专门化率某产业占本区域增加值的比重该产业在较高级别区域的增加值比重。当增加
3、值专门化率1,越大,专门化程度越高。2、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专门化产业,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产出规模大,产值比重大,关联效应强,是区域经济的主体或核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三、非主导产业三、非主导产业1、关联产业。2、潜导产业。3、非专门化产业。4、一般专门化产业。1、关联产业是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在投入产出或工艺上与主导产业有直接联系。包括后向关联(上游产业)、前向关联(下游产业)和侧向关联。辅助配套产业: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前、中、后辅助配套的产业,功能是确保专门化产业的顺利发展。2、潜导产业是指具有潜在发展前途的产业,在未来可能上升为主导产业。
4、朝阳产业。3、非专门化产业主要满足区域内部需求的自给性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农业等基础性产业,具有普适性。4、一般专门化产业包括过去的主导产业;潜导产业。区位商1,但不太高的产业。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主导性选择产业主导性选择一、主导产业的选择二、非主导产业的选择一、主导产业的选择一、主导产业的选择1、区域内部相对比较优势指标(1)区域内增加值比重某产业的增加值该地区GDP15,具有一定规模。(2)区域内部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劳动生产率该区域内平均劳动生产率2。(3)区域内比较资本产出率某产业资本产出率该区域平均资本产出率2。(4)区域内比较经济效率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本产出率2。2、区域之间比
5、较优势分析比较成本=本区域某产品的销售成本/更高层次同类产品的销售成本。3、产业关联度由特定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产业之间相互对中间产品的需求,使某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相联系,构成产业关联。初级产品的前向联系大,制成品的后向联系大;中间投入型产品的前向联系大,最终产品的后向联系大。4、关联度与区域优势关联度高、区域优势明显,肯定是主导产业。但如关联度与区域优势不一致,应该首先考虑区域优势。原因:(1)高关联度往往是趋同的,各地容易重复建设;(2)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体现在技术的扩散,而不是物质产品的相互利用;(3)关联度的计算可能不科学,在小区域内关联度小的,可能在较大区域内的关联度高。5
6、、确定主导产业的依据(1)较高劳动力专门化率,即区位商2;(2)产业规模足够大,区域内增加值比重较大。(3)较高产业关联度,能够强力带动区域内部其他产业的发展。(4)市场潜力较大,具有实际和潜在巨大需求和高收入弹性。(5)比较优势、劳动生产率较高,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6、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趋势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1)区域经济发展初期,主导产业以农业、矿业、农产品加工和纺织业为主,并开始生产为这些产业服务的较复杂的技术的制造业,如纺织机械、农用机械。(2)快速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采取先进技术的制造业、组装业。(3)成熟期,以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为主。二、非
7、主导产业的选择二、非主导产业的选择1、一般专门化产业的选择。2、辅助配套产业的选择。3、非专门化产业。1、一般专门化产业的选择(1)原主导产业,夕阳产业。(2)潜导产业,适当超前投入和引导、保护。(3)其他,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市场需求,但区域优势不强,能够充分利用闲置资源。2、辅助配套产业的选择(1)后向联系产业,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前服务和原料。(2)前向联系产业,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后服务,进一步加工。(3)侧向联系产业,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中服务配套,饮食、维修、中介等,还有特殊的需要,如钢铁厂与纺织厂在工人性别上的互补。3、非专门化产业(1)区域性消费倾向强或不宜长途运输。(2)广布产业
8、,产品需求大,要求不高。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一、产业结构的演进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三、主导产业的转换一、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结构的演进1、产业结构的演进2、产业演进的有序性3、产业结构转换能力1、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随主导产业的更替而发生的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2、产业演进的有序性(1)生产要素的密集度,由劳动密集资金密集资金技术密集知识技术密集。(2)采纳新技术革命成果的能力,由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新兴与传统相结合产业。(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4)低附加值高附加值更高附加值。3、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动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合理转
9、换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称。决定因素:经济资源禀赋现有经济条件适当的产业政策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1、配第克拉克定律。2、霍夫曼定律。3、精加工化规律。4、技术集约化规律。1、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的分布在第一产业越来越少,二三产业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不同产业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2、霍夫曼定律工业化进程中,消费品部门的增加值与资本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比例,即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根据霍夫曼比例的变化,工业化4阶段:(1)64,消费品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印度。(2)3.51.5,资
10、本品生产迅猛发展,但仍低于消费品生产。日本、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3)1505,资本品和消费品基本相当。美国、法国、德国。(4)1以下。没有国家。3、精加工化规律工业生产由以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为核心向以加工和组装为中心的结构变化过程。工业增长对于原料的依赖在降低。4、技术集约化规律(1)工业化初期,劳动力数量在工业中的地位突出,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2)随着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工业资源结构中的资本积累居突出地位,以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3)随着工业精加工化,技术和劳动力质量将成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成为技术集约型工业化阶段。三、主导产业的转换三、主导产业的转换1、区域经济增长的阶段
11、(1)待开发阶段。传统农业处于主要地位,经济水平、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力资源多。(2)成长阶段。优势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劳动力向城镇区域转移。(3)成熟阶段。基本现代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技术创新能力强。(4)高级阶段。完全实现现代化,追求精神享受。2、产业更替论库兹涅茨认为:(1)各产业均存在增长率递减规律,具有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生命周期。所有产业的发展先是加快,后放慢,主导产业不断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构成不同主导产业部门依次更替的动态序列。(2)主导和潜导产业的转换产业更替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了发展的过程:进入成熟阶段后期的主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 第五 区域 产业结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