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选《绝句》上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
《2023年精选《绝句》上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精选《绝句》上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精选绝句上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 当我们确认好自己上课的主题后,肯定要尽量选择主题贴合的课题素材后,想必大家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设计而感到苦恼吧,那么关于相关的教学设计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绝句上课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 绝句上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妙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妙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2、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暖和的,是充溢朝气的,是美妙的。自古就有很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漂亮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老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爱好。 自己试读课文。 比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相互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肯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3、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详细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溢了生气勃勃而又安静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竞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长,注意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
4、美春天的诗句吧。 绝句上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相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调,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斗争平静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相互帮助订正。 2、指名展示读
5、,倾听,订正。 3、齐读。 三、学习诗句,朗读感悟 (1) 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衬托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快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气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溢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闻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
6、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岸。 4、一幅漂亮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妙! 理解:没有斗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欢乐而欣慰,经验了斗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妙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四、总结延长: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异的大自然呢! 五、指导写字 六、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始终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好像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老师的引又显得特殊手足无措,一讲总是会忍不
7、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本课教学下来,有这样几点感受: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介绍过多、过细,学生易游离于书本。 2、诗句意思的理解不行过于死板,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用自己的话讲通顺、讲明白即可。有些学生一字一句地根据诗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让诗意明白。这点要刚好地订正和指导; 3、要引导学生多读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酷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放开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经典古诗,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育学生语感,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化,何乐而不为呢? 绝句
8、上课教学设计3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喧闹而不喧嚣。其次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给予了雪这一静态景
9、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好像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岸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绘声绘色,描绘了一幅色调明丽、清爽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
10、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加对古诗的语言感知实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初读知其意: 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洪亮。 指名学生读第、第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齐读第、第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老师相机指导。 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再读临其境: 学生回答: 第、第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调?第、第句写了什么景物? 老师出示挂图: 学生看图,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朝气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
11、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漂亮景色。 、三读悟其情: 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绝句 2023 精选 上课 教学 设计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