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讲_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梳理+考点探究+专项突破+真题重组集训).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讲_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梳理+考点探究+专项突破+真题重组集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讲_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知识梳理+考点探究+专项突破+真题重组集训).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纲要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要求】1.了解城市化概念的内涵、三大标志、动力机制及意义。2.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3.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第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剩余剩余农产农产品品 手工手工业业同同农业农业 少少 扩扩大大 大城市大城市带带 专业专业化化【点拨】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1)分布: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美洲。(2)形成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二、城市化及其影响二、城
2、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化的概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社会经济社会经济2当代城市化的特点乡乡村人口向城市移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动 逆城市化逆城市化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用地合理用地 耕地耕地 地面下沉地面下沉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交通拥挤【拓展】“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虽然人口向外迁移,但其性质还是城市人口,并不是农村化。【点拨】城市化的其他影响(1)热岛效应:郊区气温相对较低,市区则形成明显的高温区,如同露
3、出水面的岛屿。(2)雨岛效应:在热岛效应作用下形成热岛环流,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故城市雨雾比郊区多。(3)城市洪水:城市化建设破坏了河网系统及自然水循环,影响下渗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导致城市内涝增多。考点一城市化及其特点【典题导入】1(2013湖南重点中学联考)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曲线是 ()AM1 BM2 CN1 DN2(2)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大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小
4、 D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BD 解析第(1)题,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快,读图可知M2曲线与此特征相吻合,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曲线;M1表示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曲线。第(2)题,由图分析可知N2为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N1为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重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曲线相交,说明两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基本持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图解考点】1城市化过程、标志及作用 2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郊区城市
5、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根据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即由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阶段构成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成因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对点直测】
6、1(2013沈阳质检)读图甲“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图乙“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1)(2)题。(1)在图甲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乡差别加大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化过程(2)在图乙中,、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与相符的是 ()AD时段 BC时段 CE时段 DF时段DB 解析第(1)题,在图甲中,字母AE反映的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大,该现象就是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城市化过程。第(2)题,从图乙可知,阶段的农业就业比重大约在55%,可以推出阶段城市化的水平大约在45%,与C时段相符。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典题导入】2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
7、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 B C D (2)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8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8年的径流量约为2000年时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CC解析第
8、(1)题,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第(2)题,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2,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6。【表解考点】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
9、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续表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
10、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因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对点直测】2(2010北京文综,1011)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C(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A 解析第(1)题,该城区位于中国某平原区,因此7月份太阳辐射强,地表性质影响太阳辐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七 单元 城市 发展 城市化 知识 梳理 考点 探究 专项 突破 重组 集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620193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