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8 短文教案 新人教.docx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8 短文教案 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8 短文教案 新人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8 短文教案 新人教 8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3、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3、对比阅读、分析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2、多媒体、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显示巴金像) 同学们,对于世纪老人巴金,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 ;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浸润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板书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
3、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写作年代: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 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三、看提示导语,听读、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教师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查字典,认
4、识生字,理解新词。 1 (1)字词积累 一撮灰(cu) 皓月(ho) 姮娥(hng) 旸(yng)谷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3、播放配乐朗诵材料,充分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点评后,学生齐声朗读。 5、交流朗读时的感情、语调、语速,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6、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交流古诗词 分别请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7、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 (_ _ _),( _ _ _)。 四、创写教学
5、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日的文章”这个句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的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的内涵。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五、内容探究 (一)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
6、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旸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
7、,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 2 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 术精品。 (二)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
8、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笔下的月给人的是寒冷、阴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 1) 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 2)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3)月,包含着瑰丽的想象。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三)课后讨论(为下节课做准备): 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却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义。 4、在月中,第四段大段的月下感受与本文有什么联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教案 新人教 2023 年级 语文 下册 短文 教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