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基元反应动力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8基元反应动力学.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基元反应动力学基元反应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不能预测实际反应能否发生不能预测实际反应能否发生(速率问题)化学热力学的局限性化学热力学的局限性例:例:反应(2)趋势小,但反应速率快(速率几乎无法测定)趋势大,但速率慢,281K时,生成15的水,需要1060亿年加催化剂(or点燃),反应很快(反应机理问题)反应(1)仅用平衡态热力学的知识不能解释此问题!仅用平衡态热力学的知识不能解释此问题!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机理化学反应的
2、机理化学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的条件对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对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化学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化学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揭示反应规律,控制反应速率,得揭示反应规律,控制反应速率,得 到希望的反应结果到希望的反应结果化学动力学与平衡态热力学的比较:化学动力学与平衡态热力学的比较:平衡态热力学只讨论体系的平衡态,不考虑时间因素;动力 学则重点考虑时间因素。平衡态热力学只能预言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动力学则要 考虑变化过程进行的速率。平衡态热力学只考虑始态和终态;动力学则要考虑中间步骤。一、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转化速率转
3、化速率: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反映化反快慢的物理量)(反映化反快慢的物理量)例:例:RP与与反应物关系反应物关系与产物关系与产物关系通式通式i i:对产物取对产物取“+”对反应物取对反应物取“”反应速率反应速率r:单位体积反应系统中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单位体积反应系统中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8.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浓度:molm-3 moldm-3 时间:s min h a速率:molm-3 s-1 molm-3 min-1 等速率单位:例:R P组分速率rB:系统中物质随时间的变化率。P生成的速率R消耗的速率反应速率与组分速率之间的关系:二、化学反
4、应速率方程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二、化学反应速率方程1.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是系统中个物质浓度的函数:反应速率是系统中个物质浓度的函数:例:氢气与卤素的反应例:氢气与卤素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这些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这些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测得,也可以依反应机理验测定测得,也可以依反应机理推出。推出。k 反应速率系数反应速率系数(速率系数)(速率系数)由由r的的量纲量纲molm-3s-1纲纲以及浓度的以及浓度的量纲量纲molm-3可以推出可以推出k的量纲。的量纲。2.反应级数反应级数n: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之和。速率方程中各
5、物质浓度的指数之和。如:如:H2+Cl2 2HCl r=k H2Cl21/2 1.5级例:例:aA+bB gG+hH若:若:r=kAB则:反应级数则:反应级数n=+对H2来说为一级反应对Cl2来说为1/2级反应0、1、2、3简单级数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0级反应、1级反应、3级反应)分数级反应分数级反应 H2+Cl22HCl 3/2级反应无级数反应无级数反应 H2+Br22HBr 不能写成r=kH2Br2的形式n的的值值催化 常见 少见n 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等 比例常数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者比速率,其物理意义是各反应物的浓度均等于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在确定速率方程的实验条件下是一
6、个与浓度无关的常数。反应速率系数k:注意:单位与反应级数的关系3.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c=f(t)描述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Ct关系的三种表示法:关系的三种表示法:列表法 作图法 解析表达式法例:2A =A2列表法表示:(反应过程中A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t/s01020304050A/moldm-31.00000.90480.81870.74080.67030.6065作图法:解析式法:略(动力学方程)t=20s时:8.1.3基元反应基元反应1.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反应物分子反应物分子产物分子产物分子对其反应过程的
7、具体描述为反应机理例:例:2NO+O22NO2 (总包反应)该该反应由以下两步完成:反应由以下两步完成:2NON2O2(快快)(基元反应)N2O2O22NO2(慢)慢)(基元反应)整个反应的速率有最慢的一步控制。整个反应的速率有最慢的一步控制。基元基元反应:反应:反应物反应物微粒微粒在碰撞过程中在碰撞过程中直接转化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为产物的反应。原子、分子、离子、自由基等 一步完成总包反应:总包反应:宏观总效果的反应宏观总效果的反应.(按计量方程式完成的反应)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在包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的总合。在包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的总合。化学反应的规
8、律,往往是基元反应的规律;确定一个反应是否为基元反化学反应的规律,往往是基元反应的规律;确定一个反应是否为基元反应,对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应,对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确定反应机理就是要确定该反应是有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确定反应机理就是要确定该反应是有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2.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微粒数。基元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微粒数。单分子反应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三分子反应三分子以上的反应,目前尚未发现。三分子以上的反应,目前尚未发现。反应分子数有反应分子数有:理由:三个以上的微粒同时碰在一起形成产物比较困难!(反应历
9、程)例:例:H2+Cl22HCl(总包反应)总包反应)反应机理如下:Cl2 2Cl (单分子反应)Cl+H2 HCl+H (双分子反应)H +Cl2 HCl+Cl (双分子反应)2Cl +M Cl2+M (三分子反应)都是基元反应器器壁(壁(or气相中的惰性质点):仅起能量转移作用。气相中的惰性质点):仅起能量转移作用。注意:注意:反应分子数是对反应分子数是对基元基元反应而言的。反应而言的。基元反应方程式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能任意书写!基元反应方程式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能任意书写!8.2 8.2 8.2 8.2 基元反应动力学规律基元反应动力学规律基元反应动力学规律基元反应动力学规律8.2.1
10、浓度与反应速率浓度与反应速率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其化学计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其化学计量系数为幂的乘积成正比。量系数为幂的乘积成正比。例:例:基元反应:基元反应:aA+bBgG+hHk|速率方程:速率方程:速率常数速率常数A组分的速率组分的速率G组分的速率组分的速率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注意注意注意:注意:质量作用定律质量作用定律仅仅适用于基元反应适用于基元反应不适用总反应不适用总反应举例子:举例子:举例子:举例子:NO2+CO=NO+CO2基元反应(简单反应),根据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速率方程基元反应(简单反应),根据质量作
11、用定律直接写出速率方程HBrHBr气相合成反应:气相合成反应:H H2 2+Br+Br2 2 2HBr 2HBr复杂反应复杂反应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不能依质量作用定律写出不能依质量作用定律写出H H2 2+I+I2 2 2HI 2HI实际是分两实际是分两步进行的步进行的8.2.2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1.一级反应一级反应常见的一级反应有:常见的一级反应有:异构化反应、热分解反应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异构化反应、热分解反应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A.反应的速率方程反应的速率方程初始浓度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n=1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积分:也可也可写成写成对于一级反应对于一级反应
12、:A.一级反应的特点一级反应的特点1)1)k的单位的单位:时间时间-1 -1 如:如:s s-1-1、minmin-1-1、h h-1-1、a a-1-1 等等 2)2)lnAlnA t t图为直线图为直线3 3)半衰期半衰期半衰期:半衰期:反应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完成了一半)4)反应物浓度呈指数规律下降反应物浓度呈指数规律下降例题: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例题: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放射,放射,14d后,同位素后,同位素活性下降了活性下降了6.85%。试求该同位素的:。试求该同位素的:(1)蜕变常数蜕变常数,(2)半衰期,半衰期,(3)分解掉分解掉90%所
13、需时间。所需时间。解:解:2.二级反应二级反应n=2的反应为二级反应的反应为二级反应常见的二级反应:常见的二级反应:乙烯、丙烯的二聚作用,乙酸乙酯的皂化,碘化氢的乙烯、丙烯的二聚作用,乙酸乙酯的皂化,碘化氢的热分解,等热分解,等1)速率方程速率方程此此积分要分两种情况积:积分要分两种情况积:a=b和和ab单纯二级反应单纯二级反应混合二级反应混合二级反应2)a=b时的积分时的积分(初始浓度相等)得动力学方程:得动力学方程:3.与与 t t 成线性关系成线性关系1.1.速率常数速率常数 k k 的单位:的单位:浓度浓度 -1-1 时间时间 -1-1 2.2.半衰期与起始物浓度成反比半衰期与起始物浓
14、度成反比特点:特点:3)ab时的积分时的积分(初始浓度不相等)特点:特点:1.图为直线图为直线2.ab时 无法确定半衰期t1/2(半衰期无意义)(半衰期无意义)(按按A或或B确定的半衰期不一样确定的半衰期不一样)4.零级反应、三级反应零级反应、三级反应反应:反应:A P t=0 a 0 t a-x xk零级反应零级反应三级反应三级反应常见的零级反应常见的零级反应:表面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表面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三三 级级 反反 应应 :不常见不常见 反应速率决定于固体催化剂的有效表面活性位或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5.小结小结反应:反应:A P t=0 a 0
15、 t=t a-x xk反应级数反应级数速率方程速率方程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半衰期8.2.3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仅与反应物的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仅与反应物的C有关,而且还与有关,而且还与T有关。有关。范霍夫经验规律:范霍夫经验规律:温度每升高温度每升高10K10K,反应速率近似增加反应速率近似增加2 24 4倍。倍。T对对r的影响很复杂的影响很复杂,归纳起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大致有以下五种:rTrTrTrTrT r一般反应爆炸反应复相催化(酶催化)碳的氧化2NO+O22NO2 I类最常见,称类最常见,称Arrhenius型,下面将对此类型的反应作重点讨
16、论。型,下面将对此类型的反应作重点讨论。阿累尼乌斯公式阿累尼乌斯公式(1)指数式)指数式:描述了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指数关系。描述了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指数关系。A称称为为指前因子指前因子,称为称为阿累尼乌斯活化能阿累尼乌斯活化能,阿累尼,阿累尼乌斯认为乌斯认为A和和都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都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2)积分式:)积分式:描述了速率系数与描述了速率系数与1/T 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定的以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定的k 值,值,以以lnk 对对1/T 作作图,从而求出活化能图,从而求出活化能Ea。(3)定积分式)定积分式 设活化能与温度无关,设活化能与温度无关,
17、根据两个不同温度下的根据两个不同温度下的k 值求活化能值求活化能Ea。(4)微分式)微分式k 值随值随T 的变化率决定于的变化率决定于值的大小。值的大小。8.2.4Arrhenius8.2.4Arrhenius活化能活化能活化能活化能1.活化能的统计解释活化能的统计解释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作用时,能发生反应的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作用时,能发生反应的能量较高的分子称为能量较高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碰撞)(碰撞)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分析: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分析: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值。活化分子
18、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值。活化能:活化能:TolmanTolman(托尔曼托尔曼)用统计力学的观点对基元反应活化能的解释用统计力学的观点对基元反应活化能的解释(包括活化分子)2.活化能与反应的热效应活化能与反应的热效应对峙反应:对峙反应:kk-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的热效应为为正逆反应正逆反应活化能之差活化能之差。依Arrhenius公式:依Vant Hoff方程: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产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产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3.基元反应活化能的确定基元反应活化能的确定(1 1)作图法得作图法得E Ea a作图的过程实际是平均过程,故此法
19、较好(2 2)公式法计算公式法计算E Ea a测定测定:(T T1 1,k k1 1),(T,(T2 2,k k2 2 )-E Ea a基本公式:基本公式:基本公式:基本公式:计算4由键焓估算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由键焓估算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由键焓数据估算各类基元反应的活化能。由键焓数据估算各类基元反应的活化能。(1)对分子裂解为自由基的基元反应与其逆反应:对分子裂解为自由基的基元反应与其逆反应:AB+MA+B+M由于正向反应只是由于正向反应只是A-B键断裂,所以反应所需活化能键断裂,所以反应所需活化能等于等于A-B键的键焓键的键焓A-B,E-=0。所以所以 =E+=A-B。(2)自由基与分子间的基元
20、反应自由基与分子间的基元反应(5%规则规则):一般形式为一般形式为A+BCAB+C;当当0时,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时,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E+=0.05B-C,E-=E+-。如果如果0,即正反应吸热,那么,即正反应吸热,那么E-=0.05A-B,E+=+E-。(自学内容)例题:例题:双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Cl+H2HCl+H不同温度下的速率系数值如下不同温度下的速率系数值如下:k=k/(106mol-1dm3s-1)T/K 2984005206008609501050 k 1.0210.954.0105440590792求该温度范围内反应的活化能求该温度范围内反应的活化能Ea。解解:
21、利用以上数据作利用以上数据作lnk1/T图,作图数据见下表图,作图数据见下表103/(T/K)3.362.501.921.671.161.050.95lnk13.816.217.818.519.920.220.4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m=2.77103K-1Ea=-斜率斜率R23KJ.mol-1lnA=截距截距A1.071010mol-1.dm3.s-1活化能:活化能:指前指前系数:系数:8.2.5 微观可逆性原理 微微观可逆性原理(观可逆性原理(prinicipleofmicroreversibility)是指:如)是指:如果正向反应果正向反应是基元反应,则逆反应也必然是基
22、元反应,而且是基元反应,则逆反应也必然是基元反应,而且它在正逆两个方向进行时必定通过相同的过渡态(或活化状态)它在正逆两个方向进行时必定通过相同的过渡态(或活化状态)。产物超过三分子的反应,不可能是基元反应。产物超过三分子的反应,不可能是基元反应。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由一系列的基元反应组成的复杂反应,我们把完成反应物到产物转变所经历基元反应序列称之为该反应的反应历程,也称反应机理。8.3反应历程反应历程基元反应的三种基本组合基元反应的三种基本组合平行反应平行反应对峙反应对峙反应连续反应连续反应 8.3.2 8.3.2 平行反应平行反应一般称反应系统中有相同反应物一般称反应系统中有相同反应物(A
23、)的几个不的几个不同基元反应为同基元反应为平行反应平行反应。这种情况在有机反应中较多,通常将生成期望产这种情况在有机反应中较多,通常将生成期望产物的一个反应称为物的一个反应称为主反应主反应,其余为,其余为副反应副反应。总反应速率等于所有平行反应速率之和。总反应速率等于所有平行反应速率之和。1、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将两个反应的速率方程相除将两个反应的速率方程相除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A下降服从以下降服从以 kapp(k1+k2)为速为速率系数的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率系数的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kapp称为平行反应的称为平行反应的表观速率系数表观速率系数。两种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增加
24、并始终保持反应速率两种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增加并始终保持反应速率系数之比的平行关系。系数之比的平行关系。由上述式子可以得到:由上述式子可以得到:平行反应的特点平行反应的特点在反应的任何时刻,产物的浓度(或产量)之比,在反应的任何时刻,产物的浓度(或产量)之比,等于平行反应的速率系数之比,速率系数大的反应,等于平行反应的速率系数之比,速率系数大的反应,其产量必定大。其产量必定大。2 2、温度的影响规律、温度的影响规律 8.3.3对峙反应对峙反应ABE+BAE-t=0时时A0B0 t=t 时时A=A0-x,B=B0+x t=时时=A0-,=B0+在正逆两个方向上都能进行的反应称为对峙反应,也叫可逆反应
25、。在正逆两个方向上都能进行的反应称为对峙反应,也叫可逆反应。消耗生成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得: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Kc为平衡常数为平衡常数分离变量积分得:分离变量积分得:1.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2.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3.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4.在在ct 图图上,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上,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对峙反应的特点:对峙反应的特点:8.3.4连续反应连续反应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当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当k1 k2时)并
26、利用物料平衡关系求得:时)并利用物料平衡关系求得:若若k1k2若若k1k2 温度的影响规律温度的影响规律 8.3.5 反应历程大大多多数数的的化化学学反反应应都都是是由由一一系系列列的的基基元元反反应应组组成成的的复复杂杂反反应应,我我们们把把完完成成反反应应物物到到产产物物转转变变所所经经历历基基元元反反应应序序列称之为该反应的反应历程列称之为该反应的反应历程,也称反应机理。,也称反应机理。例如例如氧化亚氮在碘蒸汽存在时的热分解反应:氧化亚氮在碘蒸汽存在时的热分解反应:2N2O2N2+O2实验表明其反应速率方程为实验表明其反应速率方程为r=k N2OI21/2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反应历程应包含以
27、下步骤: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反应历程应包含以下步骤:I22Ik+1,k-1I+N2ON2+IOk2IO+N2ON2+O2+Ik3 稳态近似不不稳稳定定中中间间物物I,在在反反应应进进行行了了一一段段时时间间后后浓浓度度便便达达到到一一个个几几乎乎稳稳定定的的数数值值。相相对对于于反反应应物物或或产产物物,该该中中间间物物一一直直维维持持极极低低的的浓浓度度值值,这这一一事事实实使使我我们们有有可可能能近近似似地地认认为为中中间间产产物物处处于于稳稳态态,(即即dI/d t0)从从而而将将微微分分方方程程转转化化为为代代数数方方程程,大大大简化求解过程。大简化求解过程。稳态稳态近似方法近似方法在在反
28、反应应过过程程中中有有多多少少个个高高活活性性中中间间物物种种,稳稳态态近近似似就就可可以以有有多多少少个个其其浓浓度度随随时时间间变变化化率率等等于于零零的的代代数数方方程程。根根据据等等于于零零的的代代数数方方程程求求出出中中间间物物种种的的稳稳态态近近似似浓浓度度表表达达式式,将将其其代代入入总总反反应应速速率率的的表表达达式式中中,使使这这些些中中间间物物种种的的浓浓度度项不出现在最终的速率方程中。项不出现在最终的速率方程中。用稳态近似推导反应速率方程用稳态近似推导反应速率方程用稳态近似推导直链反应速率方程用稳态近似推导直链反应速率方程与实验测定的速率方程一致与实验测定的速率方程一致。
29、平衡假定一般而言,在一个复杂反应的历程中,如果存在速率控一般而言,在一个复杂反应的历程中,如果存在速率控制步骤(或称决速步骤)则制步骤(或称决速步骤)则:(1)总反应速率取决于速率控制步骤的反应速率。总反应速率取决于速率控制步骤的反应速率。(2)前面的对峙反应处于快速平衡,可利用平衡常数前面的对峙反应处于快速平衡,可利用平衡常数K及反应物及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求出中间产物的浓度。浓度的关系求出中间产物的浓度。(3)速率控制步骤之后的基元步骤对总反应速率不产生影响。速率控制步骤之后的基元步骤对总反应速率不产生影响。按按(1)写出总反应速率表达式写出总反应速率表达式;利用平衡关系利用平衡关系(2),以
30、反应物的浓度表示出中间物的浓度,以反应物的浓度表示出中间物的浓度,可得速率方程。可得速率方程。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溶液中的反应:I-+OCl-=OI-+Cl历程历程:OCl-+H2OHOCl+OH-k1HOCl+OH-OCl-+H2Ok2HOCl+I-HOI+Cl-k3速率控制步骤速率控制步骤HOI+OH-OI-+H2Ok4OI-+H2OHOI+OH-k5由由速率控制步骤得速率控制步骤得r=k3HOClI-据平衡假设:据平衡假设:(k1/k2)=HOClOH-/(OCl-H2O)中间物浓度中间物浓度:HOCl=(k1/k2)OCl-H2O/OH-得总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得总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kapp
31、I-OCl-/OH-其中其中kapp=k3k1H2O/k2。例:例:8.4气相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气相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一、一、双分子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双分子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1.理论模型理论模型1)反应物分子可看作无相互作用(独立子)、无内部结构、完全硬性的反应物分子可看作无相互作用(独立子)、无内部结构、完全硬性的硬球。硬球。2)分子必须通过碰撞才能发生反应;碰撞分子对的能量超过某一能量阈分子必须通过碰撞才能发生反应;碰撞分子对的能量超过某一能量阈值值c时,反应才能发生;时,反应才能发生;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3)反应过程中,分子的速率和能量分布均遵
32、守麦克斯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速率和能量分布均遵守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平衡分玻耳兹曼平衡分布。布。简单碰撞理论认为简单碰撞理论认为(SCT):分子无内部结构分子无内部结构2.理论模型理论模型Z:单位时间单位时间(s)单位体积单位体积(cm3)内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数内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数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活化分子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活化分子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q:有效碰撞概率有效碰撞概率(碰撞频率)A +B P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单位体积中A的数目则:则:碰撞截面碰撞截面=(rA+rB)2(1)(1)碰撞频率碰撞频率碰撞频率碰撞频率Z ZA、B两球的碰撞情况:两球的碰撞情
33、况:设:B球不动 A对B球的相对速度为uAB当两球的质心投影落在直径为当两球的质心投影落在直径为r rA A+r+rB B的圆截面之内时的圆截面之内时,都有可能发生碰撞。都有可能发生碰撞。一个一个A分子每秒钟碰到分子每秒钟碰到B的次数为的次数为:AB单位体积中B的数目(单位体积中)若单位体积内若单位体积内A的个数为的个数为NA,则:则:气体分子运动论中推得:即即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A、B相互碰撞的频率为:(2)(2)有效碰撞概率有效碰撞概率有效碰撞概率有效碰撞概率q q根据Boltzmann分别定律,可推出能量大于c的分子所站的比例:活化分子(3)(3)反应速反应速反应速反应速率率率率由由碰撞理
34、论推出的速率常数碰撞理论推出的速率常数kSCT二、对理论的分析与检验二、对理论的分析与检验二、对理论的分析与检验二、对理论的分析与检验1.对活化能是温度的函数的解释对活化能是温度的函数的解释 说明Ea 与温度有关,与实验事实一致 温度不高,0.5RT可忽略不计Arrhenius活化能 阈能2.指前系数ASCT3.对碰撞理论的评论成成功功之之处处:物理图象简明清晰;解释了Arrhenius 公式;对分子结构简 单的反应,理论上求算的k值与实验测定的值能较好地吻合。碰 撞 理 论 本 身 不 能 预 言 Ec值,求 k时 要 借 助 于 Ea,故 失 去了从理论上语言k值的意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
35、:对于结构复杂一些分子的反应,碰撞理计算的 k 值偏差 较大,这说明 硬球模型过于粗糙。没有考虑分子的结构与性质8.4.3单分子反应理论单分子反应理论1.单分子反应时滞理论单分子反应时滞理论Lindemann提出的单分子反应机理:提出的单分子反应机理:单单分子反应:分子反应:AP(林德曼)A+M A*+MA*Pk1k-1k2注意注意:A*有可能再经碰撞失活,也有可能分解为产物P分子碰撞产生的活化分子时滞时滞:A A*从活化到反应的时间从活化到反应的时间 (活化分子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离解)时滞中,活化分子可能通过碰撞而失活,也可能把所得能量进行内部传递,时滞中,活化分子可能通过碰撞而失活,也可能
36、把所得能量进行内部传递,把能量集中到要破裂的键上面,然后解离为产物。把能量集中到要破裂的键上面,然后解离为产物。惰性质点 由于碰撞的存在,故非真正的单分子反应(富能活化分子)2.实验验证实验验证(将M当A处理)解得:解得:高压时:高压时:表现为一级反应表现为一级反应低压时:低压时:表现为二级反应表现为二级反应不讲!不讲!3.RRKM理论理论3030年代年代,Marcus,Marcus 把把RRKRRK提出的单分子反应理论与过渡态理论结提出的单分子反应理论与过渡态理论结合起来合起来,对林德曼的单分子理论进行了修正对林德曼的单分子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提出了RRKMRRKM理论。理论。Rice-R
37、amsperger-Kassel林德曼单分子理论定性可以,定量偏差较大!要修正的原因RRKM理论提出的反应机理:理论提出的反应机理:A+A A*+Ak1k-1 富能分子A*在变成产物之前必须先变成过渡态A,消耗一部分能量来克服势垒Eb,这过程就是林德曼理论中的时滞。k2是E*的函数E*Eb时:k2=k2(E*)稳态法:稳态法:处理的总结果与实验事实符合较好。处理的总结果与实验事实符合较好。热统计算,麻烦!8.5 8.5 过渡状态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由于没有讲统计热力学,只有放弃!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速率取决于ABC 分解为产物的速率分解为产物的速率:r=C A+BCABC AB+CK :导致络合物
38、分解的不对称伸 缩振动的频率习题:1、在描述一级反应的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lnc 对时间 t 作图得一条直线;(B)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成反比;(C)同一反应消耗反应物的百分数相同时,所需的时间相等;(D)速度常数的单位是(时间)1。B2、二级反应 2AB 的半衰期是(A)与 A 的起始浓度无关;(B)与 A 的起始浓度成正比;(C)与 A 的起始浓度成反比;(D)与 A 的起始浓度平方成反比。C3、在基元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B)反应级数总是大于反应分子数;(C)反应级数总是小于反应分子数;(D)反应级数不一定与反应分子数总是一致。D4、给出方程式
39、AB 2P,则正确的叙述是(1)此反应为二级反应;(2)此反应为双分子反应;(3)此反应为基元反应;(4)此反应各物质间的计量关系已定 D5、质量作用定律对于总反应式为什么不一定正确?答:因质量作用定律只能用于基元反应,而总反应不一定是基元反应。因此不一定正确。6、对于平行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k1和k2 的比值不随温度而变;(B)反应物的总速率等于两个平行的反应速率之和;(C)反应产物 B 和 D 的量之比等于两个平行反应的速率之比;(D)反应物消耗的速率主要决定于反应速率较大的一个反应。A7、某反应速率常数k为0.107min-1,则反应物浓度从1.0mol.L-1变到0.7 mol.L-1和浓度从0.01mol.L-1变到0.007mol.L-1所需时间的比值为 a 10 b 100 c 1 d 0.01C8、已知某复合反应的反应历程为 A B;B+D则 B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a k1cAk2cDcB;b k1cAk-1cBk2cDcB;c k1cAk-1cBk2cDcB;d k1cAk-1cBk2cDcB Z是:()B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