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docx
《2023年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书目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 二、社会学习理论 . 2 三、舒茨的人际须要理论 . 2 四、 镜中我理论 . 2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 2 六、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2 七: 九型人格理论. 3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 3 九、社会支持网络 . 4 (一)发展 . 4 (二)基本假设 . 4 (三)定义 . 4 (四)分类 . 4 (五)功能 . 4 (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 . 4 (七)应用 . 4 十、 优势视角理论 . 4 (一)、优势视角的原则(saleebey) . 5 (二)、优势词典 . 6
2、 (三)、病态视角的假设 . 6 (四) 、优势视角的核心信念 . 7 十一、 生态系统理论 . 7 十二、社会化理论 . 8 十三、活动理论 . 8 十四、弗诺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8 (一)、意识与潜意识 . 8 (二)、人格结构理论 . 8 (三)、性本能理论 . 9 (四)、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 9 (五)心理防卫机制理论 . 9 十五、社会系统理论 . 10 十六、场论. 11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
3、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平安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敬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须要:求知须要和审美须要。这两种须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敬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探讨了须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根据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的方法对动物进行试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探讨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好像不具有科学的劝服力。由于人
4、总是生活在肯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见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试验室里探讨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须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须要,即包涵须要、的支配须要和情感须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须要确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纳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说明和预料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须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阅历亲密相关。包涵须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足的相互关系的须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
5、取决于对自我的相识,而这种相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相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相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相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头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提倡系统、整体和计算机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探讨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
6、生物学探讨。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依次是由遗传确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当度过却是由环境确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行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供应了理论依据和教化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化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知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主动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
7、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羞涩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密切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无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经验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性对惭愧和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
8、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6)密切对孤独 (7)繁衍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悲观 七: 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爱好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养;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长久性。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着名高校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 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爱好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养;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长久性。
9、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则发觉这九种不同的气质刚好和九型人格相配。 九型人格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供应深化的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留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改变所影响。 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己的特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特长;可以让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特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探讨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心情反应会被他人视为
10、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当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实力再作处任何确定的表现,从今凡事到处为老人作确定。这种关切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示意,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实力而把一切确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记的老人随后会进入 消极和依靠的地位,丢失原先的独立自主实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切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知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
11、自己受消极示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须要帮助老人增加信念和提升实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变更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念。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其次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激励老人的自我、自我确定,增加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实力。 九、社会支持网络 (一)发展 社会支持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20世纪60年头社会支持网络起先用于精神病学的临床治疗。20世纪七八十年头,美国社会支持安排推
12、动了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 (二)基本假设 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 人类生存须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帮助。 人类生命发展历程都会遭受一些可预期和不行预期的生活事务。 遭受生活事务时,须要资源以因应问题。资源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 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 (三)定义 a.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心情支持、物质救济、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b.由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 (四)分类 社会支持网络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按内涵分,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按主/客观来分
13、,可以分为实际支持和主观感受。另外一种分法是我个人觉得比较简单理解的,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救济,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激励、劝慰、嘘寒问暖、爱及心情上的支持等。 (五)功能 a.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人们的心理及心理健康显着提高; b.支持适时介入到有压力的环境中,可以预防或者削减危机的发生; c.适当的支持可以介入压力的处理,解决问题,削减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 a. 发展因素: 个人过去阅历对其社会生活之影响。 b. 个人因素: 如坚毅的性格、自尊、学识等。 c. 环境因素:物理与社会环境影响 (七)应
14、用 社会工作须要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人和社区不同的层面进行评估,从而拟定工作安排。正是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工作的任务是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运动网络中的资源解决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对象弥补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提升驾驭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实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十、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当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觉、寻求、探究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幻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限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才智,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
15、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实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动身点,帮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摆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志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果,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它首先由美国堪萨斯高校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认为问题的标签对服务对象“具有蚕食效应,重复的次数多了之后,就变更了案主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四周人对他们的看法。长远来看,这些改变融入
16、了个人对他们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念)”。 塞勒伯明确提出:“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一次戏剧性飞跃。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当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觉和寻求、探究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幻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限制。”塞勒伯认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发挥案主的优势方面做得不够。“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案主、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再是激励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苦痛和苦难的荆棘之中,你能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其实这个公式很简洁:动员案主的力气(天
17、才、学问、实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这样案主将会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包括: (1)赋权(empowerment):西门(barbara levy simon)将赋权的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托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实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主动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始终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simon,1994,转引自saleebey,2023); (2)成员资格 (membership):优势取向从承认我们服务的全部人犹如我们自己一样,是一个种类的成员,并享有与成员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严和责任。成为成员和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社会工作 理论 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