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docx
《2023年关于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关于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 关于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 究 摘要:县域经济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其发展水平集中反映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和农村经济的繁荣程度,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和重要构成部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此,分析经济金融资源结构配置状况,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 金融 贷款 会宁县 众所周知,金融业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同样,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
2、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同时农民贷款无担保也造成农业发展得不到充足发展,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下面我就这一问题,从会宁县的状况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县内流域面积6 43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28个乡(镇)分布在沟壑纵横的“七川八塬九道梁”上。全县有人口58万,农业人口54万占总人口的93.1%,属典型的农业大县。2023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8 773万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7666万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3 477万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3、27 630万元,同比增长11.1%。从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会宁县辖区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2家(农行、建行)、农村信用联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2家。各类金融机构网点51个,其中发放贷款的网点46个。近年来,会宁县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突出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会宁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2023年3月末,会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20 281万元,比年初增加21 495万元,增长10.81%;各项贷款余额为100 347万
4、元,比年初增加15 425万元,增长18.16%。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为35 865万元,比年初增加8 560万元,增长31.34%。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5 032万元,比年初增加2 894万元,增长13.07%。与2023年2月末相比,存款增加162 542万元,而贷款仅增加了40 012万元,占存款净增额的24.62%;存贷比由2023年2月末的104.49%下降到2023年3月末的45.55%。但新增存贷比由67.94%提高到71.76%。 一、金融服务县域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会宁县经济总量小,资源匮乏,国民经济总量、运行质量、财政收入和金融总量位居白银市末位,属典型的贫
5、困落后地区。作为国家投资主渠道的金融机构来说,支持和服务“三农”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但是,综上数据表明,与2023年2月末数据对比,除受年初会宁县中北部乡镇出现的严重旱情,给农民春耕带来了一定影响,各金融机构为抗旱备耕的农民加大信贷资金投放量,新增存贷比提高3.82个百分点外,存贷比大幅度下降。作为贫困落后地区并农业大县的会宁,全县农业贷款余额、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仅占存款余额的16.28%、11.36%,贷款余额的35.74%、24.94%,县域信贷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查其根源,主要是难贷款和贷款难的问题,即金融机构难贷款和农户、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
6、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从金融机构自身情况看难贷款 (一)县域金融业的功能和作用趋向减弱。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由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普遍推行“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战略,农行、建行、信用社的存款比逐年下降,农行从2023年起由贷差行变成为存差行,除发放少量的个人消费贷款外,对县域企业的贷款投放逐年下降;建行从2023年起,贷款持续萎缩,除少量发放一些个人质押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外,其余的贷款全部停止;农村信用联社只能满足传统农业和有限的规模种植和养殖业的资金需求。金融网点少,金融服务不足。止2023年3月末,会宁县金融机构网点数减少到51个,从业人员328人。辖区
7、每万人只有0.8个银行服务网点和5名银行服务人员,分别低于2023年全国县及县以下平均水平每万人1.2个服务网点和11名银行服务人员的33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二)县域资金外流严重。商业银行吸储资金上存转移,这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尤为突出。据调查,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是: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2023年12月末,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余额2亿元,而其贷款量为44万元,其外流资金为1.94亿元;二是受上级行设置的较高上存利率所驱使,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总额大。至2023年12月末会宁县域资金外流
8、总额为9亿元,比2000年净增9.6亿元,金融机构上存资金余额占存款总额的40.9%。 (三)银行信贷政策不利于成长期企业获得贷款。目前,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普遍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并设置了较高的贷款标准,只有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即一些龙头骨干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如农发行贷款客户要求A级以上,农行规定对所有法人客户贷款300万元以下贷款审批权在市中支级,300万元以上在省分行。同时信用评级侧重于对企业贷款申请时经营情况的静态分析,不重视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动态评价,并且对大、中、小企业采用一样的评级标准。这样,只有少数处于成熟期的优质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而县域经济中处于项目投产初期的企业和部分有市场前景
9、的中小企业因信用评级不高不能获得贷款。据统计,会宁县目前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89户中小企业中,被银行评级的企业仅有21家(AA+级1家、AA级6家、A级14家),其余没有评级。仅占全县企业的8%,占信贷企业的23.59%。其中,有约占10%的中小企业其资金需求能够得到银行100%的满足,有约占45%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能够得到银行70%的满足,有约占45%的中小企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由于受信贷政策及资金实力等诸多因素限制,金融机构对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工业企业的投入非常有限。 (四)金融机构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政策针对性差。这一问题除了上述的贷款门槛过高
10、之外,还有:一是受授权授信限制,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管理不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急、频,小的特点,日常仅办理存单质押贷款和存量客户限额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对新增客户一律需要上级行批准,而且常规贷款环节、手续10多项,各种资料装订成册达50多页,审批一般要15天以上,项目贷款审批时间有的长达几个月;二是信贷约束激励机制抑制了贷款发放的积极性。目前,会宁县个别银行机构对信贷员新增贷款“零”风险经营观念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致使信贷人员的贷款责任与利益激励不对称,缺乏拓展信贷市场的积极性。三是面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较少,抵押担保难,服务措施不到位。 (五)农村信用联社资金实力有限,服务手段落后
11、,无法完全填补国有商业银行留下的信贷空间。由于农业发展银行与农户无信贷业务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机构的撤并,致使农村金融竞争机制缺位。农村信用联社“一农支三农”,难以支撑新农村建设大量的有效金融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量,在信贷投放旺季仍然出现资金供应短缺的问 题。而据调查测算,全县需要贷款的农户在30%40%,每户平均贷款5000元,年需信贷资金2亿左右,而2023年,全县存款增量为3.7亿元,会宁县农村信用联社存款增量为1.9万元,很难满足“三农”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农村信用联社的利率上浮较大,多为上浮100%,且贷款约期与农民的种、养殖周期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关 金融业 支持 经济发展 问题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