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会计基础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4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商品货币条件下,会计的对
2、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社会再生产中的资金运动。 5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企业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提出会计主体概念,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分开。 6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7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8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为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3、 9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0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12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3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
4、行横向比较。 14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5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6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7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按照这一原则的要求,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
5、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18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9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20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1谨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核
6、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 23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 24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指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必须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经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审核。只有经过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 重要方面。 25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开立的账户的一种核算方法。登记账簿必须以
7、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数据。 26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27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帐目,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28编制会计报表:就是根据账簿记录,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定期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正确、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29会计循环:是指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将大量的经济业务
8、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一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 30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31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分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32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3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34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
9、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35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36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7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38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 39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投资收
10、益和营业外收入。 40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应该包括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4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利润按其构成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42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数量关系的平衡公式。 4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4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
11、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45单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47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48对应账户: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49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50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
12、一贷的会计分录。 51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或几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记录。 5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地说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3账户对应关系: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叫做账户对应关系。 54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55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
13、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器具等。 56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由于损耗减少的价值称为固定资产折旧。 57材料采购成本:一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组成,买价是指企业采购材料时,按发票价格支付的货款。采购费用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 58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59产品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 60制造费用:是指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61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
14、费用。 62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期计入各期成本、费用,但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 63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所生产产品的品种(即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4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各种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费。 65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66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会 基础 名词解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