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名词解释毒理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名词解释.docx
《2023年【名词解释毒理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名词解释毒理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名词解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名词解释毒理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名词解释 名词说明 1、外来化学物质:既非人体的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养分物质,而是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可能通过肯定环节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呈现肯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2、平安性:指一种外来化学物质在规定的运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致产生任何损害,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对接触者(包括老、弱、病、幼、孕妇)及其后代产生潜在危害。 3、危急度:指一种外来化学物质在详细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4、最小有作用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毒物?)即在肯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肯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
2、某项视察指标起先出现异样改变或使机体起先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也可称为中毒阈剂量 5、最大无作用剂量(NOEL ):即在肯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肯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依据目前的相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视察指标,未能视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又称:未视察到作用的剂量或未视察到效应的水平 6、致死量:(1)肯定致死量(LD100) 指能引起一组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2)半数致死量(LD50) 指能引起一组试验动物中死亡50%所需剂量,也称致死中量。(3)最小致死量(MLD) 指仅能引起一组试验动物个别死亡的剂量。 (4)最大耐受量(LD0) 指能引起一组试验
3、动物全部中毒但无一死亡的剂量。 7、脂水安排系数:是指化合物在脂(油) 相和水相的溶解安排率,即化合物的水溶性与脂溶性间达到平衡时,的其平衡常数。 8、蓄积率:指在肯定期间内,外来化合物在机体内的蓄积量与同一期间进入机体总量的百分比。蓄积率越高,表明该化学物质蓄积性越大。 9蓄积系数:是指达到同一效应(如ED50或LD50)分次赐予试验动物所需外来化合物总剂量(以LD50(n)表示)与一次赐予所需剂量(以LD50(1)表示)之比,以K 表示。 即:K=LD50(n)/LD50(1) 10、试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限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
4、清晰 的,用于科学探讨、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试验的动物 。 11、急性毒作用带(acute effect zone, Zac): 指化合物的毒性上限与毒性下限的比值,也就是引起试验动物的死亡之剂量与最低剂量的剂量范围的宽窄。 通常以LD50代表毒性上限,急性阈剂量(阈浓度)代表毒性下限,其公式为:(见课件) Zac 值的大小可反应急性阈剂量距离LD50的宽窄。Zac 值越大,表明化合物引起急性死亡的危急越小,反之表明引起急性死亡的危急性越大。 12、微核是由于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细胞内染色体断裂产生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体受影响而在有丝分裂时,使遗传物质滞留在核外而产生的细胞中主核
5、之外的遗传物质的颗粒,染色与细胞核一样,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多数呈圆形,也有椭圆形,肾形、环形等结构,边缘光滑整齐。 13、完全致癌物:兼有引发剂、促长剂和进展剂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可称为完全致癌物。 14、干脆致癌物:指其化学结构固有特性是不需机体代谢活化即可致癌者,具有亲电子活性,能与亲核分子(包 括DNA )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 15、前致癌物:指须要机体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活性,故往往不在接触其的局部部位致癌,而在其发 生代谢活化的组织致癌。 16、促长剂:指单独不具致癌作用,却可在亚致癌剂量的致癌物启动后,与机体接触,促进肿瘤形成的物质。促长作用是致癌作用的必要条件。 17、
6、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经过引发阶段、促长阶段和进展阶段三个阶段。在进展阶段起作用的物质称进展剂,它们经常也是引发剂或完全致癌物。引发剂本身有致癌性,大多数是致突变物,没有可检测的阈剂量,不行逆的引发作用是累积性的。 促长剂通常影响引发细胞的增殖,导致局部增殖并引起良性局灶性病理损害, 最大无作用剂量:即在肯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肯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依据目前的相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视察指标,未能视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又称:未视察到作用的剂量或未视察到效应的水平. 1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具体 答:一、理化性质:1脂水安排系数:涉及化合物的汲取、分布、转运、代
7、谢和排泄 。2解离度;3 挥发度、蒸气压、分散度 二、化学结构:活性部位某些功能团,不参加作用的部位载体,影响体内转运、蓄积、转化。 受点理论:化学物质毒性的特异性取决于与之相应的受点的存在,受点与化合物的反应确定了化合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受点:指生物原生质分子的某种化学基团。是受体的一部分。受体: 是载有受点的分子实体。配基:是指与受点结构具有肯定互补性的分子。内源的,如激素、神经递质;外源的,生物素、药物。受点具有3个功能:1)识别和结合与其结构具有肯定互补性的分子2)将受点配基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传递至效应器3)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受点的5种特性:1)受点对配基有立体选择性。2)数量肯定,
8、有饱和性。3)有竞争性,亲和力强者首先与受点结合。4)有肯定生命周期,可不断更新。5)与配基一般呈非共价的可逆结合。 三、纯度和溶剂 四、试验动物的种属差异 五、同种动物间的个体差异 :1遗传因素和不同免疫状态2年龄3性别4机体不同的生理和功能状态5养分状况 六、接触途径:接触化合物的汲取速度和毒性大小依次: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 经口经皮肤 七、毒物的浓度(稀释度 )/ 剂量和作用时间 八、环境及气象因素 2联合作用类型及急性联合作用类型判定依据 一、联合作用的概念: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 。 二、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交互作用的各种化合物在化学
9、结构上如为同系物,或其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则其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等于各个化合物成分单独效应的总和,这种现象即是化合物的相加作用。2 协同作用:各化合物交互作用结果引起毒性增加,即其联合作用所发生的总效应大于各个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3 拮抗作用:各化合物在体内交互作用的总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4 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作用于机体,由于其各自作用的受体、部位、靶细胞或靶器官等不同,所引发的生物效应也不相互干扰,从而其交互作用表现为化合物的各自的毒性效应,对此称为独立作用。 三、联合作用类型的评定 联合作用系数法:1)先测出混合物和各化合物的LD50;2)假设各化合物之间的联
10、合作用是相加作用,求出混合物预期的LD50值;公式见书:3)以混合物预期的LD50值与实测的LD50值之比作为联合作用系数。 2 等效应线法:1)在试验条件和接触途径相同的状况下,分别求出两化合物(如甲和乙)的 LD50值及其95%可信限2) 以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化合物的剂量范围,分别将甲、乙的LD50值及其95%可信限点在坐标上;3)将两化合物的相应三点连成三条线,即等效应线。4)然后再各取两化合物的等毒性剂量,求出混合物的 LD50值;再以求出的混合物LD50剂量中两个化合物所含的实际剂量分别在坐标轴上找到各自的剂量位置,并由相应剂量点作垂直线,视其交点位置进行联合作用评定。 3消化道汲取
11、影响因素:胃肠道中pH 值, 外来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 脂水安排系数, 胃肠蠕动和胃肠道内容物 4外来化合物排泄主要途径;具体 主要排泄途径:1)伴同尿液经肾脏排泄:主要排泄机理:肾小球滤过、肾小球简洁扩扩散、肾小管主动转运、 肾小管分泌。肾小管主动转运包括有机阳离子和有机阴离子,其统成为系统转运。经肾小球滤过后进入肾小管的物质有两条去路:肾小管重汲取和随尿液解除。2)经肝脏随胆汁排泄:毒物经肝脏实质细胞进入胆汁的主要方式:主动转运,并有最少有三种转运系统:有机酸类和胆红素、有机碱类、中性有机物,还可能有一种转运系统: 负责金属转运排泄伴同胆汁进入肠道的系统有两条去路:肝肠循环、随粪便排出
12、。 5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不要求方程式 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四种反应类型,即: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结合反应。(1)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是生物转化第一阶段的反应(也称相反应)。(2)结合反应是其次阶段的反应(也称相反应)。 7代谢试验的内容:1测定受试物在血浆中的含量或浓度 2测定受试物在胃肠中汲取状况 3测定受试物在主要器官中分布状况及主要浓集器官 4测定受试物通过尿、粪、和胆汁的排泄状况 5受试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状况 。 8试验动物的两种分类,近交系和远交群动物的特点 1)近交系:指近交程度相当于全同胞兄妹连续交配20代以上,近交系数达98.6%以上,基因达到高
13、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特点:基因位点的纯合性、遗传组成的同源性、长期遗传的稳定性、表现性的均一性、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遗传组成的独特性、国际分布性) 、背景资料的完整性。2)封闭群也称非近交系、远交群和远交原种。特点:具有杂合性,避开了近交衰退;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表现为:产仔多、胎间隔短、生长快、成熟早、疾病反抗力强,成本低,可大量供应。个体差异较大 9毒理学试验选用啮齿类试验动物的意义:1. 代谢方式与人接近,对化学物质敏感。 2.体型大小适中。 3.自然寿命不长,繁殖力强。 4.试验动物化程度高。常选用大、小白鼠。其它啮齿类动物如豚鼠、长爪沙鼠、地鼠等, 10被检物不同的消化道染毒方法
14、及特点 1) 灌胃法: 是将液态、气或固态受试化合物溶于某溶剂中,配制成肯定浓度,装入注射器等定量容器,经过导管注入胃内。 该种方法特点、要求:能精确驾驭赐予被检物的剂量与时间,需做成肯定剂型,对每只动物逐一进行,工作量大,且简单造成损伤。所以,一般只适用于一次赐予被检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灌胃前,动物应停食12h ,否则胃的充盈程度不同,影响结果,灌胃后,至少经3h 再喂食。 2) 自由采食(又叫喂饲法)指将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让动物自由摄入。这种方法由于动物摄食量的改变和摄食中的损失,剂量不够精确,但无上述灌胃法缺点,适用于多次给药的慢性试验中。 3) 吞咽胶囊:指将肯定剂量的受试化学物装
15、入药用胶囊内,强制放入到动物的舌后咽部,迫使动物咽下。此种方法剂量精确,尤其适用于易挥发、易水解和有异味的化合物,适于兔、猫、狗等大动物。 11. 主要的血样采集方法及应用 答:血样的采集:1)断尾采血:大、小鼠,可少量多次采血2)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大、小鼠,中等采血量多次采血3)心脏采血:大鼠、豚鼠、兔等4)断头采血:大、小鼠,一次大量采血5)摘眼球采血:大、小鼠,一次,大量6)耳缘静脉采血:兔,多次7)股静脉或股动脉采血:大鼠、兔等,一次(放血)或多次(抽血)试验。采血量较大。8)颈静脉或颈动脉采血:大鼠、兔等,多次 12. 毒理学试验设计的原则:对比条件相同、重复、随机化 13. 急性、
16、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动物选择、染毒方法;剂量设计不作要求 答: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 测定受试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初步估计其对人类毒 害的危急性。 (2) 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阐明受试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3) 为进一步进行亚慢性和慢性试验以及其它特别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毒性判定指标的选择供应依据。 试验动物的选择:1动物种类 :一般常用大鼠或小鼠;假如同时用两种动物,其中一种为非啮齿类如狗、猴等更为志向 。2动物年龄:动物年龄不易过老过幼,一般应选用初成年者, 大、小鼠为诞生后23个月左右,体重一般分别为200g (180
17、240g )和20g (1825g )左右; 狗为生后一年左右。全部动物进入试验室后,至少饲养视察一周,选取其健康动物,体重相差应在10以内,动物性别除另有要求,雌雄分别试验外,一般常雌雄各半。赐予被检物的途径和方法 :原则上要求与人类摄入该物质的实际途径相同,对食品中化学物质来说,主要是经口赐予,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多采纳灌胃法。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近一步探究受试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2)初步估计现有有害作用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3)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供应参考;(4)由于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所用剂量较大,某些病理或生化等变更出现快速,可为慢性毒性试验筛选敏感指标;
18、(5)亚慢性毒性试验也常用于探讨毒物代谢及中毒机理。 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视察长期反复摄入低剂量被检化学物质可能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并确定其最大无作用剂量。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和食物中允许含量或最高残留量。 亚慢性、慢性毒性动物选择: 1试验动物 种别的选择(1)对被检物质的代谢过程基本与人类相像,(2)如无法驾驭这一状况,应尽量选用敏感动物。依据要求应有一种啮齿动物(大鼠或小鼠)和一种非啮齿动物(如狗或猴)。(3)目前至少要求用一种啮齿动物全面系统进行,对于了解较少的新化学物质,依据传统阅历可选用大鼠,因大鼠对一般化学物质的反应和代谢过程大多与人近似,食性亦和人相近。 2 试
19、验动物的年龄要求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动物应为初断乳者。大鼠约为诞生后4周,体重50g 左右; 小鼠3周,体重10g 左右;品系应明确一样,体重 不能相差过多,最好在10范围内。 3 试验动物数目: 一般在两年慢性毒性试验中,啮齿类动物每组应有25只左右,比照组最好雌雄各50只,希望试验结束 时,每组至少尚有动物10只。狗和猴在试验起先时每组雌雄各48只即可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染毒方法(受试物赐予方式):1)通常将受试物混入饲料,采纳动物自由采食的方式。2)若受试物有异味,动物拒食,则可利用动物饥不择食的特性,将受试物与少量饲料混合制成“药饵”,夜间只供饮水,不给饲料,早、晚各给一次药
20、饵,每次一小时。挥发性受试物也适用此法。3)若将受试物混入饮水中,要计算每日饮水量。4)以上方法都不能采纳时,才采纳灌胃法。 14. 急性毒性分级 15. 诱发突变的类型,突变的后果,致突变试验选用时的配套原则 诱发突变的类型:(一)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或几个基因的改变,即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变更,有碱基置换,移码和大段损伤。1碱基置换:是某一碱基对性能变更或脱落而引起的突变转换:原来的嘌呤被另一种嘌呤置换或一种嘧啶置换另一嘧啶。 颠换:一种嘌呤被一种嘧啶置换或与此相反。2移码:是DNA 中增加或削减了一对或几对不等于3的倍数的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3大段损伤:是DNA 链大段缺失或插入。
21、 (二)染色体畸变:1、染色体结构异样 A 、染色体型畸变: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点受损 B 、 染色单体型畸变:某一位点损伤只涉及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1)裂隙和断裂。(2)无着丝粒断片和缺失。(3)环状染色体。(4)倒位。 (5)插入、重复。2、染色体数目异样 A 、整倍性畸变: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B 、非整倍性畸变 :比二倍体多或少一条染色体。 突变的后果:(一)体细胞突变的后果1致癌问题 2导致畸形 3可能与动物粥样硬化症有关4可能是苍老的起因:(二)生殖细胞突变1、致死性影响 A、显性致死:突变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在着床前或着床后的早期胚胎死亡 B、隐性致死:须要出现纯合子或半合子
22、,才能出现死亡之效应。2、非致死性 :可能出现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包括先天性畸形,在遗传性疾病频率与种类增多的同时,突变的基 因以及染色体的损伤将使基因库(gene pool)的遗传负荷(gentic load)增加。配套的原则: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结合; 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相结合; 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相结合, 其中心原则就是遗传学终点的齐全。 16.Ames 试验和微核试验是重点,各致突变试验的阴性和阳性结果的意义 答:1Ames 试验: 指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由Ames 首先建立。原理:在细菌回变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将受试物与肝微粒体在体外进行代谢活化,再以养分缺陷型鼠伤寒沙
23、门氏菌作为指示微生物进行视察。 优缺点:1.Ames 试验4872小时可视察结果,费用较低。2. 与哺乳动物体内突变实际状况可能有差异,3. 肝微粒体酶虽然是外来化合物在体内代谢转化中最重要的酶类。但也有少数外来化合物代谢转化不在肝脏进行。 2微核试验 遗传学终点:染色体完整性变更染色体分别变更 原理:正常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旁边,分裂后期便分成两份向两极移动,并在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核。微核是由于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细胞内染色体断裂产生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体受影响而在有丝分裂时,使遗传物质滞留在核外而产生的细胞中主核之外的遗传物质的颗粒,染色与细胞核一样,大小相当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词解释毒理学 2023 名词解释 毒理学 安全性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