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中国》读后感中国文化的独特性.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论中国》读后感中国文化的独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中国》读后感中国文化的独特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论中国读后感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从论中国中看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论中国是基辛格先生晚年的一本巨作,本书对中国近2500年来的的外交和对外政策进行了解读,基辛格先生站在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给我们深刻的诠释了中国外交文化的变迁过程,同时也较为深刻地解读了中国的独特文化。全书文笔流畅,记叙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我有幸能够借着这次机会拜读了基辛格先生的力作,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教诲,特别是在中国文化独特性这一方面收获颇多。所以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阅读体会,从而能够更加好的理解论中国的文化内涵。 在本书的第一章,基辛格先生就以生动文笔记叙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里之所以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强调,我
2、认为这是为了给后面写中国近代的外交埋下伏笔。第一章分了五个小节,第一节是总评,以后各节的主题分别是中国的强盛、儒家学说、国际关系观念、中国人的实力政策和孙子兵法。 在第一节中,作者阐述了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文化难寻源头。其实刚看到这观点的时候,我是非常的奇怪,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我们总可以把我们中国的文化现象追溯到孔子以及和他差不多时代的思想大儒身上,但是当我们接着向下阅读时,就会惊讶的发现,其实孔夫子也说自己的思想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在他之前的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他只是想重振大同观念。另外,一位欧洲的传教士、旅行家也在他的日记中有相同的论述。由此可见,中国人认为自己的文化是一种永恒的自然现
3、象是不无道理的。这种思想就决定了中国古人认为历史是衰弱与复兴的循环,或者用一句更加经典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历史观大相庭径,他们认为,历史是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过程。我觉得古人的历史观也许在冥冥中注定了悲剧的发生。理解了这层意思,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在200年前,为什么当中国的统治者们看到马嘎尔尼使团访问中国时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时表现得毫无兴趣。历史的车轮冷酷地从中华大地上碾过,当我们再次回顾那段历史时,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文化是没有绝对优秀的,一个民族要想永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她必须时时刻刻吸收更加优秀的文化成果。 然而,不
4、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的前列。基辛格先生在书中第一章中就着重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强盛。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她逐渐将四邻吸引过来,形成一批不同程度上受中华文明影响的社会。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逊于西欧诸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而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此之外,中国的人口,疆土面积、生产力也远远超过欧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基于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外交是一种不平等的外交。在中国官方记载中,外国到中国觐见皇帝不是为了谈判或谈国事,而是前来领受圣上的教化,使者奉上贡品表明他们对皇帝俯首称臣。而中国派遣的使者不是外交官,而是来自天朝的御史。所以中国古代对待外国的政策通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中国 2023 中国 读后感 中国文化 独特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