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根据东宝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安排,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近二周时间对子陵镇附近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就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采用问卷试抽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分别对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
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年龄段为7-16岁。通过抽样调查,经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了一些统计结果。 一、农村“留守孩子”现状调查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在我们农村学校产生了一大批被称作“留守孩子”的学生。农村学校留守孩子的比例较高,有的中小学达40%50%。生活费用每月由父母直接打入孩子持有的银行卡中,月均300500元。80%左右的孩子只能每年春节和父母相处一周或10天。孩子经济自主开支,较为封闭自私、不易与他人交流,亲情较为淡薄,缺少感恩意识。亲情缺失所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80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10达到冷漠程度。嘴上
3、常挂着的一句话是:“关我什么事?!”或“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留守孩子群中,由于常年脱离父母的监管,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偏颇得不到及时矫正,于是一部份留守孩子滋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一些正常的行为举止发生了扭曲,诸如酗酒、抽烟、早恋、泡网吧等。 二、农村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现象现状调查 农村学校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学生为数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自卑(大约有10学生有自卑感)。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总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即使是稍加 努力就可完成的任务也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孤僻(大约有2学生有孤僻症)。主
4、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怯懦(大约有8学生比较怯懦)。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挫折和失败。神经质倾向(大约有4.5学生比较神经质)。主要表现为易紧张、好激动、敏感多疑、容易沮丧。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家庭经济稍好的家庭大都把孩子送往城区学校就读,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占到本地当年招生总数的20%-45%。可见诺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留在本地就读的学生由此易产生自卑感和颓废感。 三、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1主观上认同和维护社会公德,但主动性不够,并且在基本公德素养上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淡薄的倾向。中小学生
5、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当前社会提倡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有70的学生表示能够遵守,3 0的学生表示基本能做到,说明广大中小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关于“在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弱病残乘客让座”及“是否愿意帮助贫困学生”方面,86.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但在实际中做的较少。“随手不丢垃圾,有75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到,25的学生表示基本不能做到。但是实际行为与道德观念还是略有偏差。调查显示80的中小学生愿意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另外,中小学生的家庭参与意识较强,有60的孩子对家庭中的事能主动参与并发表意见,有45的孩子希望与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父母沟通。然而,有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小学 德育 现状 调研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