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员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党员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党员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篇2023党员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篇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变更穷困面貌。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3党员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篇,希望你喜爱。 篇一 2023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我与贫困户们由初识的生疏,渐渐到相处融洽,最终像亲人一样紧密。回顾扶贫路,留下了很多深刻而难忘的扶贫记忆。 化解家庭纠纷,是扶贫路上我印象最深的事。2023年,我联系了贫困户丁大姐,她家有两口人,母亲和她一起居住,帮扶之前就听说是个难缠户,家庭不和谐。我通过
2、实地走访和向村两委了解,丁大姐是异地搬迁户,刚刚修好新居子,没有拆旧复垦。家里母女不合,一相处就吵闹,女儿住在新居子里,母亲住在老房子,老房子年久失修,有平安隐患,随时都可能垮塌,这个事情很麻烦,我下定决心肯定要快速处理好。家和万事兴母女哪有隔夜仇,我抱着这样的想法,多次上门做母亲、女儿的思想工作,唠唠嗑、话话家常,以母女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思想,逐步化解了她们之间的冲突,旧房子拆了,宅基地复垦了,种上了一些果树。在这之后,母女俩高兴奋兴地住在易地搬迁新居子里,虽然还是会为生活琐事争吵,但吵完后还是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生活的味道不就在这一日三餐里吗? 实施产业扶贫,是扶贫路上我最想做的事。镇上一名
3、老同志退休了,我接手了他的联系户鲁大哥。一天下班后我入户走访,谈话间,他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递给我几个自家种植的爱媛果粒橙,橙子很甜很解渴很暖心,我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具体询问着家里的状况,通过了解,他家主要收入来源靠种植水果,但是水果品种不好、品质不高,每天起早贪黑收入还是比镇上的种植大户差一大截。我就和他一起商议制定了农技帮扶的措施,帮他争取项目资金6000余元,高接换种果树450株,新种植桃、爱媛等果树500株,特地联系果技员指导果树种植。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鲁大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每每天不见亮就下地到果园,始终忙活到天黑才回家,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到学习和培育果树上,
4、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鲁大哥水果种植面积有5亩多,年水果净收益达3万余元,人均年收入从4600元增加到11000元,提高了6500元。 解决琐碎小事,是扶贫路上我始终在做的事。一次走访时,我发觉贫困户家里的井抽不出水来,老年人在家里,不知道怎么修理,喝不到干净的水,她着急得很,不停地跟我说着这件事,希望我能帮助她。我立马就返回镇上,找了一个修理师傅,带到她家,师傅麻利地动手修理,抽水机又转了起来,家里的水缸又装满了水,大娘脸上有笑容了,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不断地感谢着我。还有一次我到贫困户家时,老人家告知我他女婿把之前在厂里的工作辞去了,现在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还有一家人须要养活。我听说后,帮助
5、他阅读人才市场、联系人社局,了解近期聘请岗位,尽快帮他女婿找到了满足的工作。这几年来,我都记不清有多少次接到贫困户的电话,帮他们为鸡蛋找销路、询问政策、打扫卫生,通过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每一次拉家常的摆谈,每一次为他们脱贫的努力,我慢慢与贫困户成为挚友,成为他们的倾听对象,与他们之间有了更深的感情。 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我们肯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篇二 2023年,我当上了第一书记,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兜兜转转,20年后又回到农村,行走在农田山林,来回于家家户户,一路走来,历经脱贫攻坚路上的点点滴滴,这段难以忘怀的经验让我对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相识。 知乡音,
6、懂乡情,工作的切入点在于走近村民。我知道,农夫是不喜爱眼镜的。在他们看来,戴眼镜的是文绉绉的书生,眼镜是不接地气的符号,再加上,我又操着一口外地腔调,所以,融入村民成为了第一要务。我明白,村民们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思维体系,要融入他们,首先要跟他们搭上话,知他们所言所想。于是,我学着用村民们的词语谈天说事,用乡音和他们开着玩笑,一遍一遍地讲着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验,聊插秧、聊种田、聊乡情、聊家常琐碎,通俗易懂地讲解并描述着脱贫攻坚政策和村里的发展规划。慢慢地,村民感觉到这个眼镜书记不一样,经验过和他们一样的生活,是泥腿子出身的年轻人,情愿和我沟通,聊聊知心话,连村干部都说,你这个书记很会和村民闲聊
7、。就这样,在乡音乡情碰撞中敲开了村民的心扉。 下深水,踏实地,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扎根农村。我懂得,村民都是明眼人,我在走访村民的同时,他们也在视察我,我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对待他们,他们也会选择用什么样的看法回应我。因此,要想获得村民的信任,必需扎根农村,脚踏实地。为了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全村77户贫困户脱贫成效,一年多时间里,我坚持用脚底泥土的厚度去检验工作实效,跑项目、查饮水、看教化、修房屋、算收入,深化田间地头查看村民们种的柑橘,一户户检查住房平安,一遍又一遍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生活现状,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为彻底解决贫困户黄某华饮水问题,一次又一次奔赴在山间曲折蜿蜒的乡道上,帮助落
8、实打深水井政策。为解决好何某华住房问题,多方奔跑联系工匠,反复检查工程进度,确保居住环境改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点滴琐碎的事情中,渐渐将工作做进村民的心坎。 办实事,解难题,工作的根本点在于为民解难。我认为,贫困户之所以会陷入逆境,确定是在身体状况、生产技能、家庭状况等方面不如常人,因此要常怀理解和宽容的看法,多一些人文关怀。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坚持人本精神,要真正从村民的角度思索,知民冷暖,将工作做到点上,精准地将各项措施、各种政策引向困难群众。是不是雪中送炭,村民是看得见的。比如,贫困户李大娘的儿子有精神障碍,长期住院,家里只剩父母和女儿,家庭面临危机。得知这一状况后,我马上找到李
9、大娘,一项一项梳理政策,关切她家的吃穿问题,帮助她发展养殖业,落实公益扶贫岗位,切实地增加家庭收入。可能是看到一个非亲非故的年轻人真心实意地帮助她解决生活的难题,这位大娘在我面前流下了眼泪。这只是脱贫攻坚历程中一个难忘的片段,像这样的经验还有许多。脱贫攻坚是用真心换真情,春风化雨,暖和人心。 我很庆幸自己能参加到脱贫攻坚中,能够亲身倾听最淳朴的声音,感受最质朴的品性,拥抱最厚重的土地。我信任,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宝。 篇三 假如不是为了变更家乡面貌,不是为了让乡亲们致富,我肯定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坚持下来!他叫张光清,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中共党员。1989年,他以优异成果考上了中学,但因家庭贫困
10、,最终还是含泪将录用通知书夹在了笔记本中,再也没有翻开过。从那时起,摆脱贫困,变更自己与家乡命运的种子就深深地种在了他的心田。 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如磐,以最厚实的肩膀扛起了那份责任,以最坚毅的毅力面对诸多困难,以最朴实的行动回馈家乡父老,用责任心和使命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以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2023年来,他先后获得四川省眉山市劳动模范新生代农夫工创业明星和谐仁寿特别贡献奖及仁寿县优秀人才等荣誉。在带领父老乡亲致富的道路上,他就是那盏充溢大爱的小桔灯,以自身的光亮不断引导乡亲们朝着美妙生活的方向前行,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胜利没有捷径,唯有初心如磐。一路走
11、来,他时刻激励自己不能放弃,因为他坚信胜利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1989年,他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从父亲自中接过皱巴巴的60元钱,跟伴同乡到成都打工。他的朴实无华、踏实本分加上聪慧精干,深得同事、挚友的宠爱,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挣得了人生的第一笔500元,那一年的春节,一家人过得特别快乐。随后,看到希望的张光清又前往山西等地务工,以勤劳、踏实、聪慧得到老板的重视,短短三年时间他从小小的业务员干到销售科副科长。1994年,不甘平凡的他相识到仅仅依靠打工,恒久都是在帮别人挣钱,只有自己创业才能有实力去变更家乡穷苦的面貌。经过细细斟酌,他带着自己全部的积蓄回到家乡,搞起了个体运输,渐
12、渐积累了肯定的财宝。为了把业务做大做强,他起先将本村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组建车队,由于其为人本分、信誉高,车队日益壮大。两年后,他又组建了当地的建筑队,成为了当地小出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为不让自己落后,能够向更远的目标前进,他起先自学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蓄积了接着前进的强大能量。 致富没有坦途,唯有勤学苦干。一路走来,他时刻要求自己要躬身而行,因为他始终坚信致富路上没有坦途平川,唯有勤学为先,苦干实干。2023年,他在自己家乡龙正镇冲天村投资建起了小型生猪养殖场。办场初期,由于技术不精、阅历不足等缘由,出现生猪病死、喂养周期长等问题,往往入不敷出。为解决麻烦问题,他不断地钻研养殖技术,甚至不远
13、千里前往广东、河南等地学习,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养殖场渐渐转亏为赢。2023年8月,他又投入资金120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成立张光清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2023年11月取得四川省农业厅颁发的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称号,2023年5月获得眉山市2023年度农夫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同时,他还高薪聘请四川农业高校临床兽医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的高材生,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管理,并自创养殖区四统一管理方法,深受业界好评并广泛推广。为保障生猪品种质量,他亲自参加,潜心钻研母猪繁育,先后胜利培育出了良品猪、瘦肉猪等品种。2023年非洲猪瘟疫情期间,他坚持严格防疫、管控,保证了养殖场未出现大面积感染,为保障食品供应展示出了
14、应有担当,作出了应有贡献。 反哺没有虚言,唯有跪乳以报。一路走来,他时刻勉励自己要知恩奋进,因为他始终坚信回报桑梓没有虚情假意,唯有真金白银、跪乳以报。冲天村是市定贫困村,还有近300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张光清同志为了更好建设家乡,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他主动加入了村纪检小组担当组长。2023年起先,他以合作社供应技术支持、代购、代销等形式,带动150余户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常年为本村群众供应务工岗位20个,保障贫困户顺当脱贫。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贫困户户均增长收入1.5万元以上,非贫困户户均增长收入1万元以上,老百姓腰包渐渐鼓了起来,靠天吃饭也成为历史。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
15、主动请战,带领村上其他党员和志愿者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并向武汉灾区、龙正镇人民政府、冲天村村委会及三户贫困户捐赠物资共计1.6万余元。同时,他对于老年人、学生、患病群众等弱势群体同样放心不下,每年都会拿出10万余元慰问村上的老党员、资助贫困学生、探望重病老人,倾情助力乡亲们过上华蜜美妙生活。 篇四 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有何诀窍?她笑道:只要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群众就会向着你,工作开展起来就简单了! 2023年4月,28岁的崔静可带着组织的信任,怀着忐忑的心来到被当地群众称为麻烦村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苗沟村。三年来,从一个喜爱文艺气息的小文青蜕变成沾满泥土味道的驻村女汉子,从群众眼中干不
16、成事的城市小姑娘变成被全村村民敬重和信任的小崔书记,不仅摘掉了麻烦村的贫困帽,还与群众们建立起深厚的情意。 以真心换真情,切中冲突化解金点子 苗沟村位于鱼化镇南部,距场镇10公里,海拔较高、地势偏远,人均收入水平较低,2023年全村仅有一条全长6公里、3米宽的水泥路,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初到苗沟村,由于观念差异、腔调不同等缘由,一些群众不情愿协作工作。但崔静可没有气馁,她努力把自己融入群众,始终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常常走村入户拉家常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深化田间地头与群众共同劳作,还为残疾人代领协助器具、查询各种政策资金到账状况、电费和话费的代缴、农特产品代销等。谁家有困难,谁家就
17、有崔静可奔忙的影子。2023年夏天,二组村民们每日必经的小桥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缝成为危桥,影响到100多户群众的出行平安,崔静可了解状况后马上跑上跑下动员村民集资修桥,并领先出资捐款。此举深深感染了群众,全村群众踊跃地捐钱捐物出工出力,很快完成了小桥的修缮。小崔书记一个城头来的小姑娘都要出钱给我们修桥,我们还有啥子理由不出钱出力呢,二组组长陈登强感慨道。崔静可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群众认可,和村民们的关系一每天融洽起来,便利群众出行的小桥也变成了他们之间的连心桥。 以信任固信念,把准村貌改善好法子 得到群众信任的崔静可信念大增,更加坚决要变更苗沟村落后面貌的信念。2023年以来,她主动开展上争外引
18、工作,争取资金和项目,从交通、饮水、用电等方面着手大力改善苗沟村人居环境。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新建通村通组硬化路14.4公里、生产便道和入户路20.2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产业,贯彻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带领群众翻山越岭找寻水源,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商蓄水池建设方案,修建集水井和蓄水池43口,安装管道41公里,彻底变更了全村2000多群众喝水靠天的历史;通过多次对接反映和沟通协调,促使苗沟村农网改造项目提前一年实施,共新建变电站10个,改造凹凸压线路24.75公里、户表0.04万户。全村人居环境大力改善,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足度和认可度也大幅度提升。 以实干获实效,走出产业发展
19、新路子 为彻底扭转群众传统靠天吃饭的种养观念和耕作模式,崔静可主动奔跑,多次邀请农业专家、驻村农技员对全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检测,邀请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找寻适合苗沟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变劣势为优势。2023年引进四川绿态康生态农业公司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农业产业项目。2023年建成天知椒产业园500亩,全村劳动力在园区就业1000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600人次,实现收入40余万元,帮助28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15户红卡贫困户每户分红600元。2023年启动建设1000头马头羊养殖基地,实行公司+农户方式带动群众增收。2023年,崔静可还用自己的积蓄,帮助致富带头人解决启动资金
20、短缺的问题,发展种植大葱30余亩,带动贫困户种植大葱50余亩。截至2023年底,苗沟村7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37%,农夫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500元以上,村一低五有全面达标。村民陈先进感动道:崔书记帮扶我家,现在我家吃穿不愁,养猪产业发展起来了,娃娃读书成果不好都帮忙解决,读了百工技师项目,太感谢了。 崔静可在3年多的驻村扶贫时间,走遍了苗沟村的山山水水,访遍苗沟村的每一户农户,化解冲突纠纷400多个,争取落地的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她说:看到今日苗沟村的新局面,全部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没有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对得起苗沟村400多户2000
21、多名村民,对得起第一书记的荣誉,我的驻村生涯没什么缺憾了。群众给的女汉子称号是对我工作最大的确定。 篇五 2023年8月,我作为选调生被安排到重庆市云阳县宝坪镇工作并被安排到宝坪镇最远的贫困村凤凰村开展扶贫驻村工作。翻开工作日志,满满的都是扶贫,干部包户、走访入户、问题排查、问题整改等字眼已经霸占了我扶贫日志的半壁江山。白+黑5+2的扶贫节奏让我身心乏累,可是靠着愣头青的不服输精神,我们也在扶贫道路中强壮成长。人之初成,非一己之功。在扶贫道路上,我们的扶贫后盾也是我们的厚盾,是他们静默支持与奉献,才能让我们这些扶贫战士真正无后顾之忧地冲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以全身之力为人民交出决战脱贫攻坚的满足
22、答卷。至此,每一位扶贫战士也都应当回回头,对我们的后盾诚心地说一声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妻子的背影和眼泪充溢着不舍与支持。 2023年7月2日,在办完婚礼后我立马返岗投入到扶贫工作中。身怀六甲的妻子早早地为我整理好了行李,可是眼中的不舍却隐藏不住。你吃完午饭再走嘛下午四点的高铁也可以的,吃完饭得好好休息一下要不吃完晚饭再走,她每次也像小孩子一样想让我把动车票再改签晚一点。可是在上班的时候,她却从不打搅我,因为我们都深深地知道,我是贫困群众的扶贫战士,我有我的岗位须要坚守。故此,在每次送完我后,她转头离开也是那么地决绝,为了大家,在许多时候我门的小家必需作出一些牺牲。茫茫芸海遇佳人,几世修为始
23、成婚,纵然相思入骨,纵然长路相隔,我却知道你的背影不仅仅是不舍,也是对我的支持。路漫漫其修远兮,无论是群众的致富路还是我们的人生路,都要我们这些战士去打拼、开拓。 少年不识愁味道,父亲的背影和放手满含着辛酸和喜悦。 父爱是一座山,雄伟高大;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亲是世界上最不会表达爱的人,对于许多父亲来说,对孩子说出我爱你是一个须要探讨的永恒命题。当前的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冲锋的关键时期,我们已经习惯了白+黑5+2的工作节奏,也已经把所驻村落当家乡,将村办公室当成了自己的家。有一个周五,父亲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放假,是否回家,他好做一些打算。其实,听到这里不禁有一些鼻酸,孩子回家何时还须要父母提前打算迎接了。在听到我说要加班的时候,父亲也只是说了一句照看好身体,给你微信转点钱,就不打搅你工作了。挂完电话后,我思忖良久。父亲一贯强势,也始终很强大,在我的心中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在不知不觉中,父亲的重心已经转向了我们儿女,他只是静默地支持着,以我们的重心为重心。在我们忙于工作、无暇理他的时候,他只能选择放手,转身在背后静默地支持。在此,我想对您说: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战鼓声促,冲锋号急,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扶贫后盾的坚守与支持,才能让成千上万的扶贫战士坚守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向着全面成功的目标奋力冲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