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课题结题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课题结题报告(精选多篇).docx(2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课题结题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于2023年4月向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的滚动课题。自课题立项之日起,我们课题组就投入了紧张的研究之中,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现已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人际
2、交往工具,经常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因此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当作教学“软任务”,因此,相当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于读写能力。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平时说话(包括课堂发言)声音低
3、下、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方言音不绝于耳,能说会道的寥寥无几,连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也夹杂着土方言。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阻碍着学生知识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明确提出了总体培养目标,即“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课程总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专家学者、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真反思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剖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畸型”现象,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学校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操作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结出适用的、可操作的、能够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空间,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 (二)改变学生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的现状,使学生形成规范的口语能说;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敢说;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交流习惯会说。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
5、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二)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研究 (三)创设交际情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四)口语交际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三)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
6、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四)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 (五)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六)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23.42023.5) 设计申报:制定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开展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23.62023.2) 实施研究:制定各项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收集研究资料,综合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23.32023.
7、5) 结题鉴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出版,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多次阅读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形成了理论应用于全镇教学工作指导。 (二)通过对口语交际课的开展和研究,摸索总结出了提高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并在全镇开设公开课进行普及推广。 (三)通过对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深受师生喜爱的,因地适宜的,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推广已经初见成效。 (四)通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和推广,有效地改变了部分教师轻视口语交际教学的传统教
8、育观念,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五)根据研究成果完成了三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教学论文。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没能很好的扩展和深入。 (二)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仍有部分领域未能涉及, 未能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的广泛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八、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彻底改变轻视口语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热潮。 (二)总结提升推广 对所取得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总结,在全县
9、乃至更大的范围推广,为口语交际教学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推荐第2篇:课题结题报告 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黟县美溪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美溪中心小学严格按照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在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按照预定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预定目标,现申请结题。 一课题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研究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
10、法,它不仅是案例撰写者自己改革的记录、总结和反思,而且为同行间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载体,还可为教材的推广和初次使用教材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通过案例的撰写和研究教师将由单纯教书型的教师向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 案例研究与开发,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开展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
11、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也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领悟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将以创新教育和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以新课改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多角度透视、观察教学行为,改善师生交往的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1.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
12、、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3.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专业教研人员和教研骨干为主干的新型教研组织结构形式。 4.促使广大数学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通过广泛参与的案例研究方式推动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数学教学、教研骨干。 5.形成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思考的案例专集。 三研究的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本课题采用“
13、说、讲、评、思、写”的五步式研究模式。在研究中通过“说设计、讲课、评议、反思、写案例”等环节的研讨,达到既可以培训师资又提高了研究效果的目的。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至少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学展示课,并认真撰写出一篇成功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相关内容包括: 如何撰写有价值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图应用与情境创设的案例 小学数学教材新增内容的教学案例研究 传统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对比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文化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案例的个性化分析等。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
14、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案例。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五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23.32023.6):准备阶段。 1、建立健全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筛选出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研究队伍。并以点带面,辐射全校的数学教学。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申报制定课题实
15、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 3.以各种形式开展了课题理论学习。1.2023年上半年,我校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讲座。面对现实,学校课题组认为案例研究必须经历模式化过程。一是案例撰写模式化。案例的撰写必须包括主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这样几个基本要素,以保证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及案例研究的实效。二是案例研究系列化。为了便于把教学案例研究与教材纵向梳理相结合,按教学领域把教学案例研究划分成若干系列,从每个系列中选择若干典型课例。参与案例研究的教师至少参与其中一个系列的系统研究。三是案例研究专题化。2大力学习了课程标准。我校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讨论。每
16、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3.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就数学本体知识开展校本培训。以数学课本新增部分、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为专题进行研讨与学习,就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等专题进行讲座。对教材新增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合理搭配、数字编码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 第二阶段(2023.72023.6):实验阶段。 1.案例生成。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以学校教研为平台,教师共同选定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设计,并组织观摩、研讨,对照新课程理念集体设计改进方案,然后再一次实施教学过程,并写成教学反思和体会。程序是:1选择教学内容与研究主题。2课题组集体讨论:(1)
17、教学内容包含哪些师生活动,(2)案例主题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对教学设计的建议。3执教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施。4进行课后研讨与反思。5教学文本案例的写作。我们已经就主题图的应用、传统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对比研究、数字与编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比较等专题进行研讨,并取得成果。 2.案例研讨。将生成的教学案例结集汇编,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广泛的研讨活动。我校组织实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并汇编成册。选择优秀的案例参与市、县的案例评比。 3.案例积累。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优秀的教学案例,每人至少要对5篇以上的教学案例进行个性化地评价、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动地将其中的精华运
18、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形式包括自选主题的专题研究活动,以及观摩、研讨由教师独立设计执教的课堂教学活动,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学名师活动,以期实验教师能够将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等自觉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我们就数学本体知识开展案例研究。以数学课本新增部分、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为专题进行研讨与学习,就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与方法等专题进行讲座。对教材新增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找次品、合理搭配、数字编码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活动。如鸡兔同笼问题由六年级教研组组织专题学习,由胡国胜老师授课。 我们还组织了学名师活动。一是收集整理名师的经历、案例、课例,观看名师的录像课,聆听名师的讲座等,作学
19、名师的演讲。每年组织课题组观看全国和省优质课竞赛的教学视频,并要求每个实验教师写案例分析报告。二是请名师到我校授课、讲座、指导实验工作。如我们请县教研室孙虎彪老师到我校授课讲座。我们就名师的教学实录作案例研究,写学习随笔,作对比分析。以反思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2023.72023.11):评估阶段。 以实验目标为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类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请有关专家评估。 六研究的成效 1.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 课题组注意做好科研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工作,要求课题实验老师学期初做好课题研究计划、实验中做好实验过程记录、每学期围绕自己的研究上好一节研究课,实验每个
20、阶段完成实验小结;还鼓励实验教师撰写优质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并将各种实验资料分类装订、入档。 自课题实验以来,我校数学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市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1篇,县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7篇 2.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常规。 我校进行了系列学科常规管理制度建设: 校本教研制度。每双周星期四是数学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校本教研活动注重“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相结合,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以专题讲座、“百家讲坛”、课堂赏析、评议反思等为活动形式。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孤独的实践者和探究者,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寻找到了专业发展的帮助和支持,彼此分享了理论和经验。
21、 集体备课制度。每单周星期四是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制定了规范和实施程序。以教研组为单位,课例研究为载体,集体探讨单元关键目标能力,设计能力训练与测评模块,把能力评价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观察、反思的过程中。集体备课重视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考虑“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 。 以点带面,共同提高。让学科专家上引路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通过“同课异构”,在同一个课题下,各显才能,并在备课研究中纵览名家案例,博采众长,并与课堂教学实践对比反思,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把新的课程理念变成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加强了新课程理念下
22、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研究,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学习制度。a.自我研读,做好笔记,每位教师每学期中均要求自学至少1本课改理论书籍,并需做笔记。b.经常开展学术沙龙研讨,利用教科研组或每周固定学习时间围绕专题进行交流与研讨。c带着问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不断解决新问题。交流中许多问题得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们继续深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d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倡教师网上学习和积极交流。e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明确师徒职责,通过师傅的导育人、导教学、导科研,促使徒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f开展了“学名师”活动。通过对名师的成长历程、教学风格、教学案
23、例、发表文章等进行研究,写出学习体会。通过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开展教学反思,进行全校性的研讨活动。 3.案例研究训练了教师科研的思维习惯与方法。 案例研究让我们学会发现。案例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不神秘,也不深奥。但没有发现的眼睛,一切也就像并不存在似的。在教学和思考中,总会有一些美丽和难忘的瞬间在你眼前闪过。如果我们只是沉醉,这些难忘的瞬间就会像流星一样从眼前飞逝;如果我们及时记录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那么这些教学中的精彩与遗憾、困惑与顿悟就能化成文字,凝固在记忆中,成为我们永恒的财富。案例研究让我们学会了表达的方法,增添了表现的欲望,擦亮了发现的眼睛。 案例研究促使我们思考。有了写案例的习惯,会促使
24、我们时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教育细节,无论是预设中的还是经验外的,我们都能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地用心思考,细致地加以提炼和升华。这时,问题意识、思考习惯已不自觉地成为我们的精神之花。 当写成为习惯,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会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当写成为习惯,我们会自觉地把读书作为一种需求,为我们的思考积淀深厚的养分,使我们对教材更有思考,对学生的回答更能应变,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从容。 5.案例研究培养数学教学科研骨干。 七问题与反思 1、课题研究与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案例的写作还要注重理论积淀。部分教师在案例写作时,可
25、能会觉得有话说不出、写不好,没有深度,好像人云亦云,这是因为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视角。 3、案例研究如何创新也是目前比较突出问题。教学案例要从别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挖掘出新意来,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无奇、拾人牙慧。所以案例研究的成果与教师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不同的教师在案例研究和写作时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怎样快速有效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还存在实践操作的难度。 有了困惑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觉得,即使在课题结题后,也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案例研究。记得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
26、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若能经常性整理我们的课堂,书写一些教学案例,那么我们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推荐第3篇:课题结题报告 以探定教,因做定导教学模式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让人自新,催人奋进!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高尚。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27、小学生从小就应攀着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30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语文是
28、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活动,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 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庭缺少学习氛围,家
29、长也不会为孩子挑选和购买课外书籍。学生普遍没有阅读习惯,课外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很低。如何让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我校制定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实验方案,着手对学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注重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
30、习惯的养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大阅读观,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养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积累与基奠,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足的养分。 通过课题的开展,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还能不断地纠正不良的课外行为习惯,涵养自己的品行,提升自身的修养,
31、丰富课余生活,逐步培养自己做内心丰富的高尚的人。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性研究,教师们一方面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了课外阅读管理与指导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不断学习、总结和交流,提升了理论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 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
32、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
33、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
34、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经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四、研究目标 1.探索课内课外阅读的渠道和阅读内容,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
35、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研究内容 (一)小学生阅读渠道的研究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家庭合一的作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书香班级,共建书香家庭。 1、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的研究。 2、如何打造书香班级的研究。 3、怎样共建书香家庭的研究。 (二)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 1、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杂志研究。 2、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读本研究。 3、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读本研究 六、
36、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 2、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在“书香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操作策略,关注教师的具体阅读指导行为。 3、个案法:观察记录在课内课外阅读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4、文献法: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23年3月2023年9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3、了解初一年级新生课内外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4、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意义,尽最大可能取得家长的支持; (二)实施阶段 2023年
37、10月2023年9月 A、整合学校、班级、家庭阅读资源。 1、营造书香校园。 发挥学校图书室、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 学校年年征订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新图书。 开展学生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 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一年一届评比“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开展课内阅读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内阅读课教学教师课堂大比武、论文评比。 2、打造书香班级。 利用黑板报、墙报、队角、班级网页等形式,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扩充班级图书角。 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读书计划。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如“故事会
38、”“颂诗会”。 3、书香家庭的构建。 A、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共享阅读的好时光。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当他寂寞时,让书本成为他的朋友;当他落后时,让书本鼓励他扬起前进的风帆。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 增加家庭图书存量,年年订阅适合孩子的报刊杂志。 B、丰富阅读内容。 1.设置特色课程(语文阅读课),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有效阅读。2.以认知水平和促进发展为基础,精心筛选阅读内容,构建
39、校本课程,开辟读书天地。 一是精选古典。将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作为基础篇目。 二是筛选美文。将语文经典读本作为课内必读篇目,学校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校本课程作为课外必读篇目,将学校图书室、“开放书架”、网络图书,班级图书角和学生自购读物作为个性阅读内容,通过阅读积累,实现个性飞扬。 3.梳理经典性的阅读篇目,精心推荐课外必读、选读书目,搭建课外阅读平台。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分年级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童话、故事、儿歌、散文、优秀小说等。 加强课内外沟通,课外拓展延伸阅读。一是在教学实践中,以课本为发端,加强课内外沟通,有计划地拓展
40、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贯通。 C.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在肯定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三)总结阶段 2023年9月2023年12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八、实施策略 活化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
41、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 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1、开展“手抄报设计大赛”创造活动。为深化课外阅读成果,我们利用大队部组织开展 “手抄报设计大赛”,引导队员展开想象,展望祖国的光辉前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了知识积累,拓宽了学习领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表演课本剧。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
42、兴趣,不少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他们自己策划、编导,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活动主题都能体现时代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培养,普遍有所提高。 3、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实验教师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接触自然,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
43、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
44、“我要读”。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1树立榜样激发兴趣:老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校组织“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45、学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校园内名人名言已成为学校的独特风景。班级内图书角的布置各有特色,有“好书推荐”,有“读后一得”,有学校向每班推荐的读物,也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课间,随手就可拿起一本来翻阅。 3开展活动激发兴趣。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它为正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台,既可以让收获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吸引还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其次,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广播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 4师生共读激发兴趣。教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后,写下各自的读后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欢迎,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们热情高涨,都愿意去读去写。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是对付某一天的课。读书,应当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因此,读书,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通过读书,培养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