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多篇).docx
《2023年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多篇).doc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3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探索乘法的分配律,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2、,你还记得吗?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 3.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 4.师生赛一赛,10232,9825,学生每人挑选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 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密吗?(不是老师提前算了,而是老师掌握了一些乘法计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师还快呢!想不想知道呢?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定律。 (1)出示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列算式 学生会出现以下两种算式:(35 + 25)3,353 + 253 (2)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明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
3、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分别观察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一样)(35 + 25)3是35和25的和乘3,而353 + 253是35与25都和3相乘,再把积相加,3我们可以叫同一个因数,或相同因数。 是不是有这样特点的题都相等呢?(激发学生举例验证) 2、验证猜测,概括定律。启发提问: (1)师:观察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你们仿造再写一个符合上面特点的等式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在上式的下面。请学生举2-3个例子,能口算的口算验证,不能口算计算验证。(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 (2)我们现在来研究这些等式的特点。 抽象本质特征 师:观察这几
4、组算式,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归纳定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数学中的秘密,请你们把发现的秘密小声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 请同学汇报结果,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书中叙述,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教师出示课件: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学生齐读。 (3)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c=acbc (4)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想对照: ab=ba (ab)c=a(bc) (ab
5、)c=acbc比较有什么不同? (5)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应用 凡事都要分正反两个方面去对待,这个算式倒过来也成立。 acbc =(ab)c 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课件分步出示) 1.填一填 (12+40)3= 3 + 3 15(40 + 8) = 15 + 15 7820+2220=( + )20 2.数学医院。 3.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 (804)25 34723428 4.341027103910可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6、说明乘法分配律,不仅仅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也可以三个数的和,四个数的和可以吗?说明也可以是: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修改乘法分配律的板书) 5.24848=(244)8吗? 师:说明乘法分配律,不仅仅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也可以是两个数的差,三个数的差可以吗?说明也可以是: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相减)。 那你知道老师开始计算10232和9825,为什么那么快了吗? 老师:乘法分配律可以让计算简便,这就是我们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好处,在计算中同学们要仔细辨别,合理应用。 四、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
7、谈谈收获。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5 + 25)3 353 + 253 =603 =105+75 =180(元) =180(元) 答:一共需要180元。 推荐第2篇:乘法分配律教案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案-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运算定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本36页例3. 【教材与学情定位】 本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之中的一个规律性知识,是在学生学习认知了加减乘
8、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后的知 识内容,其承载了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的内容,学生计算起来容易出现问题或者错误,总是会把其中一个加数与因数相乘,却把另外一个加数忽略。 【设计理念】 1、乘法分配律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已经有所渗透。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是否可以由此引入,由此加强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联系,运用知识的正迁移,解决学生对乘法分配律难理解,易用错的问题。 2、乘法分配律到底难在哪里?是学生体验不到成功,还是乘法分配律作为简便运算的一个方法而不能体现其简便性。如果是又当如何体现,其教学的临
9、界点在哪里? 2、乘法分配律必须在学生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吗?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否可以进行导入?如果可行,是不是我们在一 年的教学中把花开两朵单表一枝做的太过了而忽略了另一只鲜花的存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概括、理解并且掌握乘法分配律,体会到乘法分配律作为一种简便运算的手段的可实行性和其存在的必然性。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数字到图形到字母形式的转化提炼,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难点:】 1.理解乘法分配律,体
10、会其优越性。 2.乘法分配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突破。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两位数 乘两位数, 出示:2514= 算式表示什么意义?(14个25是多少。)你能计算这个题目吗?(能)完成在练习本上。 (师把2514写在黑板左侧,指生上展示台展示自己的书写过程,并分别说明100是怎么求的?250呢?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在展示本上) 过程:25 14 100 254 25 2510 350 问及全班,相同计算过程与结果的举手,师边走边问回到黑板刚才我们怎么计算的?100=254,再算250=2510,然后把它们的积+起来,顺手板书(注意前后顺序先写右侧254,在写2510最后写
11、+号)。注意看,前面明明是2514,怎么在右侧却变成了2510 和254?(实际上是把14分成了10+4的和) 师随生动:14分成(10+4)的和乘25 指2514表示什么?14个25是多少 指(10+4)25表示什么?14个25是多少? 指1025+425表示什么?14个25是多少? 可以画等号吗?可以 那下面这几个算式表示什么?也可以这样写吗?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主要是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算理的研究,打通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初步建立知识的感知。 出示1512= 2316= 学生观察:发现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表示可以。 师指生描述算式的含义并由学生独立完成算式转换。 学生通
12、过验证认识到: 1512=(10+2)25=1015+215 2316=(10+6)23=1023+623 1625=(10+6)25=1025+625 现在还想等吗? 1512=(10+2)25=1015+215 2314=(10+4)23=1023+423 1625=(10+6)25=1025+625 生:相等。 师:为什么?谁能说明白为什么仍旧相等?等号左边表示什么右边又表示什么? 生:等号左边表示10+4的和个23就是14个23是多少;右边10个23+4个23是多少。两边都是14个23是多少,所以相等。 推荐第3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如何给学生们上
13、好“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来看看怎么这些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吧。 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东新四小学 王唯 教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计算 3525=35 4=65 8=5 5 6= 师:上节课,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咱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究发现 师
14、:大家看,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呢,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两个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了4列,每列贴9块,另一个叔叔贴了6列,每列贴了9块。 师: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我想知道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师:你能估计出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吗? 生:我估计大约有100块瓷砖 生:我估计大约有90块瓷砖。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生:6949 =5436 =90 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 生:9 = 109 =90 因为每列都是9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列,再
15、用列数去乘每列的块数,就是一共贴瓷砖的块数。 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种算法,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6949 9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两道算式的特点,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类似的例子吗? 师:这几们同学举的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中验证一下。 小组1:符合要求,因为每组中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 小组2:在每组的两个算式中,一个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另一个是用这两个数分别是去乘同一个数,再相加,符合要求。 师: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从它们的特点和结果相等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再讨论一下。 小组1:我们小组发现,只要符合上面题目要求的算
16、式,结果都是一样的。 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两个不同的数分别去和同一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一起去乘第三个数,结果不变。 结论: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 法 分 配 律。它是我们学习的关于乘法的第三个定律。 师:大家齐读一遍。 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现在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试着写一写吧。 c=acbc 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25 34723428 师:观察算式特
17、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判断正误 ( 25 + 7 )4 = 25 4 74 359 + 35 = 35( 9 + 1 ) = 350- 3、填一填 20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 探索与发现 -乘法分配律 c=ac+bc 69+49 =9 25 = 4025+425 42
18、 = 4264+4236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当我给学生讲到练习四第七题的时候,觉得这道题目可以开发一下用来上乘法分配律,让学生自己制作两个长不一样,宽一样的长方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求面积和的方法,自然的引出乘法分配律。然后看了下这节课的课后练习,里面有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的题目,在其后56页的简便运算中也能用到逆向运用的知识,于是就把这个运用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知识层次,联想到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两数之和乘另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第三个数再想减的知识,于是就去习题中找有没有类似的题目,在55页第五题中求四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时,如果用乘法分配律的延伸知识可以使计算简便,又看到
19、练习五的 三、四两题,就必须要知道这个知识才好解决,于是就把乘法分配律的延伸作为第三个层次的教学了,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了这节课,实际上下来的效果不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的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运算简便。 2、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 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
20、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指明回答 这里有长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宽都是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纸片,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把它们组成一个新的长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 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请同学们自己求一下新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不同的解法 反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应当有两种解法,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应加以引导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计算的结果也相同,能把它们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自己写一写,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 2、比较分析,深
21、入体会 提问: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小组内交流。 反馈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使学生明确:等号左边是10加6的和乘4,等号右边是10乘4的积加6乘4的积。 设疑: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举例验证。 组织交流反馈。可适当的选取一些数字很大的和很小的例子以及有乘数是0的例子等特殊情况。 3、规律符号化,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写的完吗? 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达这个规律,同学们自己试着在小组内写一写,说一说。 反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规律。 小结揭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乘法 分配律 教学 设计 反思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