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后感:寻根之旅.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后感:寻根之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后感:寻根之旅.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后感:寻根之旅 寻根之旅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后感 原创: 米儿2023 2023年11月间,认真研读楼宇烈先生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研读过程中,屡屡出现开悟的感触,心中的一些结,一个个被打开,很是畅快,过程及感悟一记,聊作纪念。 因为工作的缘故,最近几年越来越多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读了不少书,也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研究体会出一些东西,但总是感觉抓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与我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条游龙,始终在我上空盘旋,但却被云遮住一般,我伸手去碰触,只是偶尔会摸到龙须,根本看不见这条龙的真面目。挺着急,但突破无术。 偶然间,在人民教育读到一篇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
2、烈教授的文章,讲述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文章写得深入浅出,读来颇为过瘾,仿佛一阵风,几乎要吹跑盖住龙的浮云。反复读了几遍,每每都能琢磨出新滋味来,但总觉得还不够过瘾。我心里着急,总想快点看清真龙的样子,于是,上网查阅并购入楼宇烈教授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希望它们成为铁扇公主手中的蒲扇,快速驱逐云朵,让我见到真龙的形态,让我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本书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真的!绝无虚言。想透彻理解中国文化,这本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上三遍,定会让你豁然开朗。 关于人文 人文一词出自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3、点就建立在珍重自然的基础之上,自然,即事物的本然状态。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从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来。比如,西方是神道的宗教,以神为根本,中国是人道的宗教,以人为根本。中国文化中没有外在的神或造物主,中国家庭、社会秩序的维护都是靠道德的自觉自律。比如,在西方的生命观里,人是独立的个体,上帝创造了人,人与人之间只有外在的、没有内在的关系;而在中国的生命观里,生命是一代一代相延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有血脉的联系,彼此之间都是有责任、义务的,中国的生命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小家到大家,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再比如,西方哲学关注的对象是物质,中
4、国哲学关注的对象是人事。物道科学以物为根本,人道科学以人为根本,等等。 看看,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怀在次,很多世间俗事就很好理解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做到了吗?每个人的微信里,是不是都有类似欢乐大家庭,某家大院,合家欢等名称的家庭群?拜年、过节串门走亲戚,这些礼俗,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色彩的体现。 关于以人为本 书里说,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在我以往的认知中,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学说,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及之后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言论自由的时代背景,为人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人本主义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2023 中国文化 根本 精神 读后感 寻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