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2、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
3、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
4、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3 这种形式的格式与标准格式相同,只是 这首诗是七律的平起式,是首句入韵的。 在这一首诗中, 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同一个字押韵。 4 重字 所谓重字,就是在一首诗当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字。尤其是在一联的的两句对仗
5、时,使用了相同的字。因为格律诗的字数有限,每个字都要求发挥最大的表现力,这种重字与重韵一样,使用相同的字,就势必限制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并且有重复的感觉。 有两种情况不属此列,一是以前介绍的相同字的当句对,如杜甫的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二是叠声词,如“茫茫”“萧萧”“滚滚”等。 5 合掌 在对仗中,上下两句意思相同,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称为合掌。所谓合掌,就是说象人的左右手掌一样完全相同,形成重复,言外之意就是其中有一句是废话。如“天地”对“乾坤”,“关门”对“闭户”等。如刘琨的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鲁国人在西边打猎打到一只麒麟,孔子知道了为此流泪,感叹他的道行不
6、通了(见史记“孔子世家”)。这里的“宣尼”和“孔丘”都指孔子;“悲”与“涕”意思相同;“获麟”和“西狩”是一回事。这两句意思完全一样,是合掌。 另外,沈约还提出了“八病”之说,但由于过分地讲究声律,故前人没有采用,这里也就不一一介绍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三)古体诗 1.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代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2
7、古体诗的特点 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这种诗体是不必讲究平仄的(也有讲究平仄的,但为数很少)。为了使这种诗体更加容易朗朗上口,唐代人加上了押韵的概念,但其要求也是很宽松的。在一首古体诗诗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转韵(就是开始押一个韵部的韵脚,以后随着自己的需要,可以转押其他韵部的韵脚),因此一首古体诗可能会押很多的韵(一韵到底的诗也有,为数也不多)。另外,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也根据作者自己的需要而定。 也许有人会说古体诗比格律诗好写,其实不然;诗歌(无论是中外古今哪一种诗体)都讲究立意要新。就格律诗而言,如果立意稍逊,而句子对仗工整新颖,尚有看点(当然格律诗也很追求立意,这只是
8、退一步而言);如果一首古体诗立意不新,整篇就索然无味了。从这个 意义上来讲,写好现代诗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古体诗的分类 前面曾经讲过,从诗体的形式上,古体诗大致可以分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乐府体(也称杂体)。五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五言为主(一句五个字),七言古体的特点是通篇以七言为主(一句七个字),乐府体的每一句的字数长短不一。 4.古体诗的用韵特点 古体诗是不必讲究平仄的。用韵虽然也没有限制,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作为参考的(当然这些规律不是一定要遵循的,也是根据作者的需要来定)。 一是在意思转折处转韵;当叙述的意思一变的时候,往往应该转为其他韵部来押韵,这样一来,语气得到了加强,通篇
9、的层次也分明,而且显得错落有致。 二是在叙述高兴,使人兴奋的意思时,往往使用平声韵;当叙述悲怨,愤怒的意思时,往往使用仄声韵。 三是除了偶数句押韵以外,奇数句也可以押韵(格律诗除了首句入韵的以外,奇数句是不能押韵的)。 附录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回答文友的问题 我在 对之一种文体。柳宗元乞丐文中有“骈四俪六,锦心锈口”之句,盖起于此。二马相驾曰骈,成双成对曰俪。骈文全篇以偶句为主,故有此名。骈文,起源于汉魏,而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它的出现,符合汉语规律,有其必然性。在提高文章表现力上,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骈文的发展走向极端,成为堆砌辞藻典故,迁就句式,不便于抒情达意的僵死之物
10、。因此,唐宋的古文运动,以骈文为主要的批评对象。唐宋以后,骈文被古文所代替。然而后人也并非象这位文友所说的“一棍子将骈文打死”,只是骈文不再是文学主流而已。 在拙作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二)格律诗(1)发表以后,有文友提出问题。为了让大家地了解格律诗,在发表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二)格律诗(2)以前,我还是将这些问题作一解答,以免大家被错误所导向。 有位文友提出“起,承,转,合是古代写散文用的术语,不是用于写格律诗的。没有起联,承联,转联,合联之称;尤其在绝句之中没什么起句,承句,转句,合句”,这句话说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了。 大家还记得,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林琴南先生力排众议,用文言文
11、翻译了“茶花女”,结果闹出了千古的笑话。因此,文学创作要量体裁衣,不能乱来。写新诗不能冠以旧体诗的名字,写旧体诗也不能冠以新诗的名字。 二矜在民间先生说“诗歌和律最好,不合律也未尝不可”,这句话说得前提不明确。格律诗词应当合律,古体诗可以不合律;而新诗更不必和律,否则就是四不象。 三矜在民间先生说“没见过提倡用甲骨文来写文章,也不见有人用京戏的腔调跟你说话”,这话说得未免过于胶柱鼓瑟了。别说是当今,就是在古代,也没有人提倡用甲骨文来写文章,也没有人用京戏的腔调跟你说话。反之,在当今的现实生活当中,也没有人一天到晚用新诗跟你说话吧?艺术源于生活,但永远高于生活。我没有,也从不把写诗理解为惟有格律,因为我不但喜欢旧体诗词,也非常喜欢新诗,尤其是优秀的新诗。 四矜在民间先生说“如果坚持让这些古老的传统开放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古典知识 诗词基本知识 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诗词基本知识学习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