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杭州市公共服务提升“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第二轮征求意见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杭州市公共服务提升“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第二轮征求意见修改稿.docx(1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杭州市公共服务提升“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第二轮征求意见修改稿发展导向,把握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加快构建万物智联数字社会的契机,通过加大公共服务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拓展城市大脑场景应用,构建公共服务供需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与供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共服务提升发展。 区域一体化机遇。 新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深化实施阶段,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将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十四五时期,杭州将深化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借力大上海,全面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高水平打造杭州都市区、都市圈,加快跨市域一体
2、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推动民生互通。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能够更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引进与合作,促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服务供应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在全人群、全区域范围内均衡发展。 消费大提升机遇。 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立足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人民群众更加迫切期盼优质化、特色化、特性化、权益化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把握居民消费升级、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的契机,着眼于托幼、教化、医疗、养老等领域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快实现基础教化、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公共服务优质化、普惠化、便捷化,更好满意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民生
3、福祉,构建基于高质量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 2.面临三大新挑战 财政压力加大的挑战。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在经济增速趋缓、减税降费加力、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收入端平稳可持续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支出端面临高质量筹备亚运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育、三名工程、民生实事、乡村振兴、轨道交通及快速路网建设等增支需求,中长期收支平衡冲突突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整合存量资金、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保障公共服务投入将成为新时期重要任务。 人口总量激增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杭州将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视觉AI、人工智能、云
4、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城市国际化和新型才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对人口依旧具有较强吸引力,人口总量在将来五年将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宽松、包涵的人口政策导向也将进一步吸引人口流入。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一老一少福利型人口增长,肯定程度加大公共服务供应压力。 人民需求不断增长的挑战。 当前,杭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6万元,人均消费支出已达3.8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已达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城乡共同富有走在全国前列。十四五时期,我市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冲突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须要和不平衡不充
5、分发展之间冲突。新发展阶段的到来对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健康、居住、就业、生活、社会信念方面需求将发生深刻改变,人民群众更加迫切期盼优质化、特色化、特性化、权益化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 二、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高水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起点, 锚定共同富有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和数字治理为动力,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全面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各项指标任务国内领先、省内一流,大
6、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制度设计,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形成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华蜜感、平安感,为我市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供应有力支撑。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全民共享。 强化人民主体地位,锚定共同富有方向,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发展的动身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允正义,确保全体市民同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坚持城乡一体、标准发展。 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城市人口总量增长趋势,以城乡区域大统筹推动共同富
7、有,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全面融入政府治理,标准化手段得到深度应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更加科学、完善。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确立政府在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各项工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保基本职能。创新服务供应模式和资金保障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多方参加公共服务供应,丰富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方式。 坚持数字赋能,服务高效。以数字化融合打造公共服务场景,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先行实践,依托整体智治示范区建设,厚植并发挥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的先发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机
8、构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供应效率。 坚持开放合作、动态调整。 主动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趋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以开放包涵姿态促进公共服务领域的跨区域沟通与合作。因地制宜细化完善详细实施配套标准,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动,针对公共服务内容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三) 主要目标 到2025年, 我市公共服务体系内容更加丰富,服务产品更加多样,服务实力明显增加,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供应更加优质均衡。保障范围上,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向基层和农村延长、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供应标准上,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
9、发展水平接着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落实机制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理念全面融入政府治理,标准化手段得到深度应用。体系建设上,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连接配套、科学适用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广阔群众特殊是残疾人、老年人、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享受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到2035年, 公共服务监督评价更加规范,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服务供应更加公允,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更加清楚合理。公共服务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群体之间政策实施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破除,统筹协调、运行高效、多元共治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全面形成。以城乡区域大统筹推动共同富有,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现代化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10、 表2 十四五公共服务提升主要指标目标表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23年数值 2025年目标 2025年全省目标 幼儿照护服务 1 3 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覆盖率(%) - >50 >50 2 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2 3.5以上 3.5以上 3 婴幼儿健康管理率(%) 95 >95 >95 4 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 - >80 >80 5 3 岁以下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学问普及率(%) - >85 >85 6 3 岁以下婴幼儿发育定期筛查率(%) 84.7% >85 >85 现代教化服务 7
11、普惠幼儿园(含公办园)比例(%) 89.55 保持在90以上 90 8 全国义务教化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比例(%) 因行政区划缘由,数据暂无法确定 60 9 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 学前段 92 96 >90 义务段 99 >99 >98 中学段 90 94 82 10 高等教化毛入学率达到(%) 70.04 73 67 11 高水平高校数量 1 3 10 就业创业服务 12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199.7 125 - 13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633 648 - 14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523 538 - 医疗健康服务 15 每千人口拥有
12、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8.1(2023年数值) 8.5 7.5 16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常住人口)(人) 4.73(2023年数值) 4.8 4.3 17 每千人护士数(人) 5 5.5 5 18 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 6.93 <8.5 <8.5 19 传染病收治实力(床/万人口) 1.43 1.5 1.5 20 人均预期寿命(岁) 83.12 83.88 80以上 21 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 99.58 99以上 99以上 22 县域就诊率(%) 90以上 90以上 - 养老服务 23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55 58 >58 24
13、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人) 20 25以上 >25 25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833 863 - 2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8.95% >95 >95 27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74.36 >72 >72 28 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数覆盖率(%) 96.7 100 - 29 农村地区照料中心数覆盖率(%) 97.8 100 - 现代宜居服务 30 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 27 30 25 31 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含货币化安置)套数 (万套)建委 6.0 6.3 - 32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1.3
14、 省下达目标 >90 33 达到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比(%) 98.1%(特指市控断面) >96%(特指市控断面) >95(特指省控断面) 34 森林覆盖率(%) 66.9 66以上 61.5 3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2.63 15 15 文体旅服务 36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2.1(2023年) 2.6 2.8 37 国民体质合格率(%) 93.8(2023年) 94.5 94.5 38 常常参与体育熬炼人数比例(%) 44.7(2023年) >45 >43.5 39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4.2 8 8 40 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占
15、GDP比重(%) 6.2 >7 8 41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的县(市、区)(%) 46.2 70 70 42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尚未出台 尚未出台 - 兜底保障服务 43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元) 10584 >14000 >14000 44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 99 >99 >99 45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 99 >99 >99 46 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覆盖率(%) 80 >90 >90 47 每万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人) 14 20 20 平安生活服务 48 亿元GDP生产平安
16、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0.011 <0.01 <0.01 49 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 98.7 99.5 99.5 50 药品平安公众满足度(%) 96.9 97.6 90 51 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个) 9.65 11 - 三、 构建普惠平安的幼儿照护体系 遵循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坚持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加、平安健康、普惠可及,打通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最初一公里,推动医、养、教融合,形成哺育为主、医疗护航、教化支持的托育照护服务链。 (一) 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 1.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接着深化实施母婴保健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推动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完善婚前
17、、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等各阶段的诞生缺陷防治体系,预防和削减诞生缺陷,提高诞生人口素养。加强新生儿诞生缺陷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加强诞生缺陷防治科研,逐步扩大筛查病种,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定期开展城乡妇女妇科病普查,扩大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的覆盖面。提高避孕节育服务范围和质量,爱护生育力。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非职工和农村覆盖范围,建立以基本医保为主体、生育补贴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家庭生育保障体系。协作实施浙江省试点扩大税收专项扣除方案适用范围和抵扣额度,增加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料家庭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十四五期间,保持我市孕产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接着稳定在低水平上
18、,孕产妇死亡率限制在7/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限制在5‰以下,婴儿死亡率限制在3.5‰以下,产前筛查率达到90%以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达到90%以上。 2.提高婴幼儿健康管理水平。 为婴幼儿供应全方位、全周期、全程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推广运用母子健康手册APP,打造智能化的母子健康移动服务平台,推动婴幼儿健康服务动态管理和信息互联互通。为家长及婴幼儿照护者供应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通过高危儿管理、婴幼儿生长发育、婴幼儿养分等方面的监测、综合指导和干预,促进婴幼儿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实力的全面发展。推动孕产保健、新生儿访视和婴幼儿定期健
19、康检查,加强婴幼儿发育监测和筛查评估。到2025年,婴幼儿发育定期筛查率力争到达85%以上,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95%以上。规范、保障免疫规划疫苗供应,提升预防接种管理质量,到2025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3.提升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引导树立家庭是婴幼儿哺育照护的主要场所,强化儿童养护人是儿童健康管理第一责任人理念。完善妇女产假和配偶陪护假制度,保障法定政策的落实,探究增设父母育儿假,建立与产假、育儿假制度相连接的配套政策。激励用人单位为家庭婴幼儿照护创建便利条件,激励企业为有幼儿照料需求的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健全覆盖城乡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网络,提倡以家庭哺
20、育为主,广泛传播科学育儿学问,让每个婴幼儿家长都能便捷化、多渠道接受科学育儿专业指导服务。到2025年,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学问普及率达90%以上。 4.加强弱势儿童照护服务。 实施逆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优先将父母双方无法或无实力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事实无人抚养逆境儿童以及贫困家庭的重度残疾、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纳入儿童福利保障范围,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实施过渡性抚养,对逆境儿童实行信息动态管理。全面推动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建设,强化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点)职能,加强儿童福利督导员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探究建立儿童之家(儿童福利服务工作室),未成年人救助爱护机构全部实体化运行。完善残
21、疾儿童的普惠型救助制度。优化残疾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机制,建立残疾报告和信息共享制度。完善流淌留守儿童的关爱爱护机制,完善16周岁以下流淌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健全以社区为依托,面对流淌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保障流淌儿童公允享受教化、医疗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留守儿童基本生活,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责随意识。 专栏1:幼有所育服务项目和内容 1 .孕产妇健康服务。免费建立保健手册,免费供应健康教化、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询问指导等孕优生服务;为常住人口中孕产妇规范供应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等服务。 2. 生育保险。
22、基金支付生育期间的医疗费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用人单位根据不超过工资总额1%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 3. 预防接种。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 4.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0-36个月儿童,每年供应2次中医调养服务,向儿童家长教授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和穴位按揉方法;免费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儿童保健、生长发育与监测、养分与喂养指导、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加强儿童视力、听力和口腔保健。 5. 安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安排。免费供应青春期健康教化、生殖健康教化、询问服务。 6. 优生优育技
23、术服务。免费供应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随访及优孕优生优育询问等服务;供应免费放置宫内节育器手术和放置皮下埋植剂手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便民发放免费避孕药具;供应安排生育技术指导询问服务、安排生育相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符合条件的再生育技术服务和安排生育宣扬服务 7. 逆境儿童分类保障。供应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化等服务。对事实无人抚养逆境儿童、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的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根据散居哺育孤儿的标准发放。对贫困家庭的重病和罕见病儿童等其他类型的逆境儿童的保障视当地实际状况而定,可参照事实无人抚养逆境儿童的标准发放。 8.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爱护服务。供应家庭监
24、护监督、学校教化关爱、村民排查探访、社会力气关爱、救助爱护等服务。 (二)加快推动幼有善育 1.发展普惠型婴幼儿照护服务。 形成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加、规范管理的多元化供应格局,在城乡社区全面推广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单位自建等形式,激励多方力气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分类分步逐年推动幼儿托育服务,在新建商品房及回迁安置房集中的开发建设区域,支配幼儿托育服务建设用地,配置建设相应规模的托育设施。激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支持民办幼儿园利用存量资源开设托班,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供应。十四五期间,乡镇(街道)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幼儿园托班设置率、婴幼儿入托率明显
25、提高。 2.推动 托育服务规范发展。建立并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应体系,重点将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设施建设纳入社区规划。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设施建设相关规范和服务标准,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和配套支持政策,保障托育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制定存量房屋和设施改造提升为托育场所设施有关建设标准、指南和实施方法,推动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全覆盖。严格实行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学历教化和在职培训,贯穿职前职后培育。到2025年,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达90%以上。 3.推动才智托
26、育服务建设。 建立才智托育服务体系,供应智能化托育服务。通过建设托育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妇幼健康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托育机构的申办过程、在线监控、综合监管、信息公开、诚信记录、人员信息以及业务数据等,推动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站服务,简化托育机构设置审批流程,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推动监管事项优化整合,建立更加便捷的移送、查处、反馈机制。 专栏2:托育照护服务重大改革和政策 1.推动托育服务实力提升。 加快托育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培育育婴、保育、保健等专业人才,激励幼教人员到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从业,支持儿童保健人员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供应指导和服务。依法落实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法
27、律法规、职业道德、平安教化、从业技能等方面的接着教化。 2.增加托育服务供应。 持续发展产业园区嵌入式托育机构,激励有条件的民营幼儿园开设托班,推动托幼一体化服务。 3.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哺育照护支持工程。 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哺育支持体系。2023年,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覆盖率有所提高,服务实力有所提升,服务需求得到初步满意; 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1家成长驿站,50%以上街道和乡镇拥有1家示范型的婴幼儿成长驿站。到2025年,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实力明显提升,广阔家庭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意;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2家成长驿
28、站,每个街道和乡镇有1家及以上示范型的婴幼儿成长驿站。 四、供应优质均衡的现代教化服务 多渠道增加教化资源供应,促进学前教化、义务教化、中学教化、职业教化、高等教化等各类教化布局优化、协调发展,提升适应终身学习须要的教化服务支撑实力,为每一位适龄人口供应更优质教化资源、更公允的学习机会,建设教化强市杭州样本。 (一) 高水平实现学有所教 1.促进学前教化优质普惠发展。 健全覆盖城乡的学前教化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农村幼儿园建设,均衡配置学前教化资源,大力发展等级幼儿园,推动城乡学前教化共同体建设。建设公办幼儿园或公办中心幼儿园分园教学点,着力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幼儿的入园问题,
29、满意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健全学前教化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幼儿园规范制定和全过程监管,稳妥实施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提高学前教化质量。激励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稳妥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开展嵌入式幼儿园建设试点。仔细落实老师资格准入及定期注册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老师专业标准,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职工持证上岗要求。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监测评估,坚决订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统筹支配市本级学前教化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其他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到2025年,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0%以上
30、,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 2.促进义务教化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新名校集团化战略,加大市级层面对跨区域优质教化的统筹力度。主动创建全国义务教化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全面推动互联网+义务教化和城乡教化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化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切实提升公办初中竞争力。稳妥推动义务教化招生入学改革。完善义务教化公办学校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全面推动流淌人口随迁子女居住证积分入学制度。建立健全区域义务教化生态监测发布制度,创新办学评价体系。 3.促进一般中学教化特色发展。 根据管理不变、招生一体的思路,接着实施六城区和新城区优质一般中学双向定额招生,主动创
31、建条件加快市区中学招生一体化。坚持分类办学、特色发展,逐步形成区域支撑一般中学学校特色发展的分类办学机制,建设一批办学特色涵盖科技、人文、体艺、传媒、综合等多个领域的一般中学学校。充分发挥新课程新教材的学科育人优势,构建示范区五育并举课程群,形成科学合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化教学管理制度。探究实施一般中学学校教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养评价制度。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全面实施导师制。主动推动一般中学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深化一般中学课程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4
32、.促进特别教化兜底保障提升。推动学前特别教化设点布局,优化义务教化段特别教化办学结构,提高义务教化阶段特别学校办学水平,大力发展以职业教化为主的中学阶段特别教化,主动为残疾学生供应多样化、特性化的特别教化服务。按标准配备特别教化巡回指导老师、随班就读一般学校特别教化专职老师。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管理和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各学段入学率持续提高,接近一般儿童少年入学率。构建跨部门特别教化管理机制和专业服务体系,完善残疾儿童专业服务制度,实现发觉、鉴定、评估、教化教学、康复训练等一体化管理。学前教化、义务教化阶段残疾儿童参与入学评估覆盖率达100%。 专栏3:学有所教服务项目和内容 1.义务教化
33、免费。 就读义务教化学校学生,免收在校期间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 2.义务教化学校纳入学生资助对象的学生实施生活补助。 寄宿制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非寄宿制小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625元。 3.公用经费保障。 城乡义务教化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一般小学每生每年650元、一般初中每生每年850元。落实对寄宿制学校根据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义务教化阶段特别教化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应按当地一般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并纳入义务教化保障体系,随班就读学生按同级特
34、别教化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执行。 4.就读义务教化学校纳入学生资助对象的学生实施养分改善安排(养分餐)。 每周免费供应5餐(中餐或晚餐),现行结算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 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化补助。 对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区、名胜区、富阳区义务教化学校由市级财政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数补助每生每年200元,区财政赐予相应补助。 6.中等职业教化免学费。 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化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全部在校学生免除学费(非民族地区且非戏曲表演类专业学生除外,详细包括非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曲艺表演、戏剧表演、杂技与魔术表演、木偶及皮影表演
35、及制作和服装表演等专业)。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按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职学校学费标准赐予免除,学费标准高于补助部分,学校按规定接着向学生收取。 7.中等职业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为全日制学历教化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特别专业学生和非特别专业的纳入学生资助对象的学生,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8.一般中学国家助学金。 纳入学生资助对象的学生均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9.学前教化资助。 对在经教化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就读的纳入学生资助对象的幼儿减免保育费。公办幼儿园符合条件幼儿按当地人民政府及其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保育费标准免交保育费;民办幼儿园符合条件幼儿按当地公办三级幼儿园保育费标准减免。 10.义务教化免住宿费。 就读义务教化段农村学校学生免住宿费;取消公办城市学校学生住宿费收费;就读义务教化民办学校纳入学生资助对象的学生按公办学校标准减免住宿费。 11.残疾学生教化。 依据须要供应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一般教化卫星班等就读服务,努力向学前和中学阶段延长。 12.一般中学教化免学费和代收费。 纳入学生资助对象的学生免学费和代收费,免费金额按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收费标准执行。民办学校按同级同类学校公办学校学费标准减免。 13.残疾人教化资助。 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