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8篇.docx
《2023年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8篇 优秀的老师必需要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写好具体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老师,大家务必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8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篇1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应用”的教学是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许多老师都深感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效果不佳。自己通过在本段时间的教学和反思,自认为找到了一些基本的“小窍门”,和大家沟通一下。 一,加强前后学问之间的联系,实现学问的正迁移。 要想分数除法学生学的顺当,在学习分数乘法时肯定要做好铺垫。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肯定要理解好,让学生深刻地相识到:求一个数
2、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能快速地依据题中的关键句推断出谁是单位“ 1” 。比如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留意引导学生看出是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 1”?怎么确定的?这可以通过题意画图来说明。通过学生实践,让学生归纳出快速找单位“ 1”的方法:是“谁”的几分之几,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比“谁”多(少)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 1” 。最简洁的方法是: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 1” 。 3.学生要娴熟驾驭画线段图的方法。比如要先画单位“ 1”(因为单位“ 1”是比较的标准,所以要先画),再画比较量。假如是“部分”与“整体”相比较的关系,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假如是“两个不同的量”相
3、比较,就要用两条线段表示。 4.能依据线段图或关键句快速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其中依据应用题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比较快捷。 例:“柳树是杨树的”等量关系式:杨树=柳树 “柳树比杨树多”等量关系式:杨树+杨树=柳树或者杨树(1+)=柳树 这样学生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找等量关系式就轻松多了。 二,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时候要复习到位,唤醒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 比如教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4的时候,就要复习一下学生学习第一单元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8的学问,如从关键句中找单位“1”、说出等量关系式等。教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5时,就要对应复习第一单元乘法解决问题例9的学问。一节
4、课只有事先的工作做得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的实力。 刚起先学习的时候,老师经常都引导学生依据详细的线段图来找分数除法中的等量关系式,以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让学生每道题都画线段图也不现实,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在学生驾驭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后,我就让学生扔掉“线段图”这根拐棍,引导学生从关键句的字面上来分析、理解,从而发觉找“等量关系式”的快捷方法。如:柳树比杨树多。引导学生分析:谁与谁相比较?(柳树与杨树相比较)谁是单位“1”?(杨树)多是多“谁”的?(多杨树的)究竟多多少,详细的量怎么算?(杨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柳
5、树比杨树多了杨树的。所以等量关系式应当是怎么样的?(杨树+杨树 =柳树) 当然,还有一种等量关系式:杨树(1+)=柳树可由以下几个问题入手:柳树比杨树多,就是比单位“1”多,柳树应当是杨树的几分之几?(1+ =)即柳树的棵树=杨树的,所以等量关系式应当是怎么样的?依据这个等量关系式,想想用算术方法应当怎么列式?为什么?柳树的棵树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应关系,从而导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学生等量关系式找到了,就能很简单用方程或者算术方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了。 以上只是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恳请咱们的数学前辈和教学高手指责指正。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分数除法中
6、的第三节课。本节课旨在借助图形语言,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此,依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个体阅历,本节课做了如下几个层次的设计: 第一层次:“分一分”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分饼活动,让学生经过视察、比较与思索,发觉整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分数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语言,初步感知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最终,通过启发性的问话:“视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激发学生思索、求知、解答的愿望,为下一步的
7、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层次:“画一画”的活动。在第一层次分饼的基础上分线段,虽然线段图比圆形图更抽象,但学生已有分饼的阅历,所以学生依据问题不难列出算式,怎样求出结果就成为这一操作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其中(1)(2)小题比较简单,学生从图上可以看出结果,关键是第三小题不简单突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弄清第(2)小题的算理,再将此方法迁移到地(3)小题。 第三层次:“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由于学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础,这部分比较大小的题目,他们不难填出答案。但关键是让学生视察、比较、分析,从而发觉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一活动是学生对前面问题思索过程的整理,对分数除法意义进一步的理解。
8、 第四层次:实践应用活动。是学生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化学问的过程。 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篇3 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驾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打算: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假如把
9、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知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3(1)来表示,这一份就是3(1)块。 老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1 3 =3(1)块) (4)假如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3(2)块)怎样看出来的? 2.视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假如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
10、:3 4)( 2 )3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依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觉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4(1),3 个饼共得到12个4(1),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4(1),合在一起是4(3)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3)块饼,所以每人分得4(3)块。 探讨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洁?(相比较而言
11、,方法二比较简洁。)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4(3)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4(1)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4(1)块,就是4(3)块。 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4(1),就是4(3)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4(3)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假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当分得多少块? 23=3(2)(块) 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假如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
12、?(生说数理) 从刚才的探讨分析,你能干脆计算79的结果吗?(9(7))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视察探讨。 请学生视察13 = (块)34 =4(3)(块)探讨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探讨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解并描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准确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索。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留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分 除法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