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中国网 时间: 2023-01-12 发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 李培 林李炜 执笔 摘要:202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资料表明,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持续得到改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的功效。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依然明显,物价上涨和就业压力增加,物价、医疗、收入差距和失业是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贫富矛盾和干群冲突仍然是当前大多数公众感知到的主要的社会群体利益冲突。在社会态度方面,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对
2、食品和交通的安全感知最差;社会公平感有所上升,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等方面的公平感有较大提高,但收入差距方面的公平感明显下降;城乡居民对当地政府的工作表示基本满意,但在环境保护和惩治贪腐等方面对政府有更多期待。 关键词:民生 社会状况 社会态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重大决定,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是本届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加快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步伐,一系列相关社会政策付诸实施,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3、,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所谓民生问题,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民生问题有了比温饱问题更广泛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新要求,也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民生建设的新要求。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为了解当前的民生状况、民生问题以及公众对民生建设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23年59月,开展了第二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是中国社科院的国情调查重大项目,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的一项大型纵贯社会研究调查。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第一次调查的时
4、间为2023年48月。2023年第二次调查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各调查所在地区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特表感谢。(GSS2023,CASS)。此项全国抽样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的134个县(市、区)、251个乡(镇、街道)和523个村(居委会),共成功入户访问了7139位年龄在1869岁的居民,调查误差小于2%,符合统计推论的科学要求。按照严格的科学抽样方法,以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区市县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抽样框设计,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式。首先,采用城镇人口比例、居民年龄、教育程度、产业比例4大类指标7个变量,对东中西部的2797个区市县进行聚类分层,在划分好的37个层中,采用PPS方
5、法抽取134个区市县,在抽中的每一区市县中,采用PPS方法抽取2个乡/镇/街道;在抽中的每一乡/镇/街道中,采用PPS方法抽取2个村/居委会,而后收集抽中村/居委会中所有居民个人或家庭的名单资料,共覆盖160余万人,近50万户居民。然后,在此抽样框中,采取PPS方法抽样,最后抽中7001户进行调查访问。由于对调查点中新增的流动人口,我们进行了追加,因此最终的完成样本量为7139人。基于此次调查数据和2023年的第一次调查资料,形成本研究报告。 一、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一)居民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然明显 1、70%的城乡居民认为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主观感
6、知上还是在客观收益上,都反映出民众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有近70%的城乡居民认为,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五年前有所上升,只有12.4%的城乡居民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有近60%的城乡居民认为,未来5年的生活状况还将继续改善。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生活状况改善的充分肯定,也表明了对未来的良好预期(见表1)。 与第一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3年)的数据相比,可以看出,2023年城乡居民在经济方面的受益感更强。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的人所占比例比2023年高6个百分点;对未来5年生活水平提升有乐观预期的人也高了4.4个百分点。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自2023年以来,农村居民的受益感明
7、显高于城镇居民。从图1可以看出,在2023年第一次调查中,农村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的比例为69%,高于同期的城镇居民近13个百分点;在2023年的第二次调查中,认为生活水平有所提升的农村居民比例上升到了76.3%,比同期的城镇居民高了14.5个百分点。这种趋势说明,自2023年以来,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保农、惠农、助农、富农的政策,使得广大农村居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2、居民生活的品质在不断提高 调查表明,居民生活的品质在不断提高,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重在逐步减少。根据调查数据测算,2023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8、为35.2%,有近78%的家庭的生活已经达到宽裕及以上水平。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城乡家庭生活达到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在30%以下)的住户占39.1%,达到比较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30%39%)的占20.8%,达到宽裕水平(恩格尔系数40%49%)的占18.0%,温饱及贫困(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家庭占22.1%。 居民的房产状况和居住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改观。调查数据表明,有95.8%的家庭都拥有自有住房,有10%的家庭还拥有2套及以上的住房。其中,大中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自有住房的比例为91.3%,人均居住面积为29.6平方米(中位数为22.5平方米);小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比例为95.5%,人均居
9、住面积为 417平方米(中位数为30平方米);农村居民自有住房比例高达98.3%,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9.8平方米(中位数为36平方米)。受访家庭对这些房产的自我估值平均为15.8万元/户,其中大中城市居民的房产自我估值平均为29.5万元/户,小城镇居民的房产自我估值约为16.2万元/户,农村居民的房产自我估值为9万元/户。这充分表明,绝大部分居民已经实现了住有所居,房产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家庭最重要最基本的财产(见表2)。 但是也应该看到,房产状况和居住条件在城乡之间,在不同家庭收入等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的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远远落后于其他群体。大中城市中家庭人均
10、收入属于低端40%的人群,自有住房的比例仅为80%略强,比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低了10个百分点;人均住房面积也在20平方米左右,低于平均水平约10平方米。因此对于那些居住在房价高企的大中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改善居住条件是他们最为关切的。 3、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制约了居民消费 虽然近两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仍然十分突出。据此次调查数据测算,2023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最高20%收入组的家庭平均收入是最低20%收入组的17.1倍。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当明显,东部地区的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平均是西部与中部的2.03倍和1.98倍(见表3)。 *农村家庭的收入
11、中的家庭务农收入是按没有扣除投入成本的毛收入计算的,因此农村居民的实际纯收入会更低。 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制约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通过表4的数据可以看到,在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上,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差距甚为明显。以冰箱为例,最高20%收入组家庭有87.5%拥有冰箱,而在最低20%收入组中只有22.75%的家庭拥有;手机作为大众消费品在最高20%收入家庭中被普遍使用(拥有率为96.4%),而在最低20%收入家庭中则只有64%的拥有率;家用电脑的差距就更为明显了,最高20%收入组有近2/3的家庭有自己的电脑,但最低20%收入组中有电脑的家庭只有不到4%!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对于拉动内需是十分关键的。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苏向东 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民生问题(房价) 城市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暑期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