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培养感知能力,化平实为生动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郑绮瑜 一、复习内容:根据202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之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联系初中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中运用五感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课文片段,复习如何将记叙文写得具体充实,更加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本系列设计适用于 七、八年级的语文复习课教学,也可作为初中入门阶段的感知写作训练。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语言苍白,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或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捎痒、无病呻吟,不难看出学生感受的贫乏,体验的不足。学
2、生往往只注意词汇的积累,在文章里盲目复现这些词汇,却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独自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先于词汇的,因为词汇来源于感觉器官,感觉产生认识,认识生成词汇。如果可以开发学生原有的感觉系统,进而再深层次的进行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的训练,不愁学生写不出内容具体、富于生机活力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感知物、人、事,激发创造性思维; 2.培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 3.营造互助互学、互勉互进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乐学、趣学.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赏析经典片段,形成自我认知,掌握感知方法; (2)展示习
3、作,互评互改,畅谈点滴感受,分享写作收获。 2.教学难点: (1)分析感知物、人与事的异同,并以片段习作的方式巩固认知、学会灵活运用; (2)成形训练中将感知内容与立意构思有机联系,使行文更自然流畅,达到不拘一格,自成一文,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作文目的。 五、教学思路: 感知作文复习课的教学理念是: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也就是继续巩固之前所培养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全方位感受的能力。这是作文结构中关于字、词、句、语言材料的训练,作为后面多维思维能力训练和再生情感能力训练这两个结构、布局和主题作文结构的奠基石。整个阶段拟用六个课时进行复习。而这六个课时的复习分别作
4、如下的教学安排: 第一、二课时:学会感知物,包括动物和静物.主要任务是:首先,联系范文片段,形成自我认知;其次,在理论指导下,掌握感知技巧;第三,亲身体验感受,参照感知提纲,完成课堂片段训练;第四,学习编写感知提纲,进行成形训练;第五,习作展评,互评互改,畅所欲言,形成新的学习收获。 第三、四课时:学会感知人,通过整体感知人(形象、心理等)、语言中感知人和事情中感知人三个方面,学习怎样刻画人物。复习的环节与前两个课时一样,都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运用感知物的技巧感知人;2.让行为、语言和事件来说明性格。所以完成这两个课时之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比较两种感
5、知在写作中的异同,因为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自我操作之后,再通过对比发现有所得,更加促使写作自信心的逐步增强,兴趣也会受到激发。 第五、六课时:学会感知事,通过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和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中的多因多果这两个方面,学习如何将一件事情或多件事情清楚有条理的记叙下来。复习的环节与前四个课时一样,依然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寻找一件事情发生的潜在原因和结果;2.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各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课时的复习,与前面四个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有内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写作中也离不开对物与人的感知,如何达到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境界,这是
6、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在写作训练里不断揣摩加以提升的。 六、教学时数:六个课时(根据学情等实际情况作灵活安排,课时总数不超过十个) 七、教学准备: 1.第 一、二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实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并作圈点批注,体会其写法的妙处。(2)找一株牵牛花,调动所有感觉器官:眼、鼻、耳、手进行感受,并把感受到的东西如实地记录在观察笔记上;(3)你上课的学校一定是你很熟悉的地方,请你将学校里里外外全面感受一番,然后尽可能细致的写在观察笔记上。 2.第 三、四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人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
7、,掌握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2)观察感受你的同桌,请把他/她的外形和性格写在观察日记上;(3)想一想,你的老师是什么性格?请你从他/她的语言、行为、形象中去发现;(4)联系前两个课时所学,对比感知事物与人物在感知技巧上的异同。 3、第 五、六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事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学习怎样将事情前因后果记叙清楚具体;(2)请你设法寻找一位钓鱼者或者摆摊卖东西的人,仔细列出钓鱼或卖东西的原因和结果,列得越细越好。 (3)联系前四个课时所学,想想感知事情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融合对物与人的感知,从中你获得哪些写作记叙文的启发。 八、教学活动:
8、第一课时 (一)赏析名篇片段导入: 高尔基的名著母亲中有这样一段: 出示灯片一:母亲走到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她不能呼吸。母亲站定了,四面看了一看:离她不远的街角上站着一个戴皮帽的马车夫母亲这样想着,又向前走去,满意地听脚下的雪发出清脆的声音人们吸着烟,谈着话,喝着茶和伏特加。车站小吃店前面有人高声笑着,一阵阵的烟从头上飞过。候车室的门开关的时候吱吱地响着,当它被砰的一声关上的时候,玻璃发出震动的声音,烟叶和咸鱼的臭味强烈地冲进鼻子。 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 在这简短的200字左
9、右的一段文章中;依次写了哪几种感觉?(学生齐回答)对,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灯片一第二段的批注此时再做展示)那么在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众多课文中,是不是也有类似运用多种感官写景状物的文章呢?(设计意图:名篇名段导入,同时简要赏析,有利于与下个环节学生自我展示搜集的课文片段衔接,并且先给学生作赏析示范,明确感知能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活动一:揣摩名家作品,掌握感知提纲 1.学生上台展示搜集的名家名文片段,说说如何更好的写景状物。(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重温经典,并且在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作圈点批注的同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
10、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下面要掌握的感知理论做好准备,这也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规律。) 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展示一两段名篇佳作做点评,以作示范或小结。(考虑篇幅,以下略举春之选段为例。) 灯片二:【参考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拂面的温煦:触觉感受)。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泥土气息、草味花香:嗅觉感受)。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鸟鸣、水声、笛音:听觉感受) 选自朱自清春 赏析:作
11、者先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和煦温柔,再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芬芳,然后以视觉写鸟儿安巢、牧童吹笛的春风里的温馨和谐的画面,最后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吹送的和悦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难以捕捉的春风描绘得有形、有声、有情、有感。写得生动形象,阅读时身临其境。 课后回影:学生推荐最多的篇章片段是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紫藤萝瀑布、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还有个别学生关注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柳宗元小石潭记等写景状物的文言文片段。 2.归纳小结,把握感知的知识钥匙(设计意图:掌握感知的方法,对下面学习编写提纲和片段练习、成形训练的完成起到重要的
12、指导意义) 提问1:通过大家对搜集的课文片段的赏析,我们小结一下,感知物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齐答)这五感如何做到更细致的感受呢?(教师做引导,和学生一起完善以下提纲) 灯片三: 学会感知物 物包括动物和静物 1、全方位调动感官感知事物:看、听、嗅、触、味。 看:A.物的颜色 B.物的形状 C.物的构造 D.特点和功能 听:A.物的声音(远音或近音)B.物的声息 嗅:A.物的气息 B.物的气味 触:A.物的软硬 B.物的冷热 C.物的质地 D.物的干湿 味:A.物的基本味道(酸、甜、苦、辣、咸)B.相对的味道(涩滑、淡浓) 提问2:是不是只有全方位调动感官才能感知物?还有没有其他的感知方法?(保
13、留思考引入下个环节) (三)教学活动二:交流观察笔记,比照感知瞬间 1.小组交流:交流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与教学楼的观察笔记,互相补充,推荐展示,交流感知心得。(设计意图:有了课前对事物的自我感知做准备,辅以上述理论规则的指导,加强对感知格的理解,并且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补充修改不足。) 2.阅读经典例文牵牛花与教学楼,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和教学楼与例文有何异同?(设计意图:借鉴例文,在讨论评价中,找到自己感知的不足或优势,取长补短,增强写作的信心。同时为下面要进行的课堂感知训练做好准备。) 3.提问作结,明确新的感知提纲 提问3:从以上笔记的交流和对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14、感知物的方法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下小结。(设计意图: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归纳提炼。) 出示灯片四: 2.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 感知物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内外) 感知物的周围附属物 提问4:大家想想,这种感知的方法适合于感知什么对象时运用?请简要阐述。(很多学生联系例文教学楼都会想到建筑物之类,不过应尽可能打破这一局限,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譬如可联系学过的课文绿色蝈蝈,对昆虫的感知也可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 (四)教学活动三:课堂实物感知,动笔抒写感受 1.授予新的感知方法:除此以外,对物的感知还可以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以变换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意图:给予理论规则
15、的指导,再进行感知,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感受时不再茫然无措。) 出示灯片五: 3.对物进行换时换位换情感受 变换时间 变换位置 变换情绪情感 2.将准备好的一株芦荟在讲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按上述方法进行感受,并把感受结果写成片段。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出示芦荟之配乐组图。(设计意图:学生有观察有体验,才能写出富于独特观感的文章,而且加上多媒体轻音乐的播放,感官训练也更加全面,借此也可拓展学生的联想现象空间。通过这个环节,目的也在于提醒学生:写作源于生活,要遵循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来抒写真实的心声。) 3.片段练习后,出示经典例文芦荟,对照你写的片段,看看差距在哪里?请做修改补充,并作简单评价。(设计意图
16、:在对照中,发现自己感知的不足或优势,学会客观评价,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出示灯片六:经典例文: 芦荟 我家的芦荟有48厘米高,茎是随着叶子的生长而同步生长的,它的叶子很特别,厚厚的,两边有排列整齐的刺,用手一摸,并不扎手,形状象扬子鳄的尾巴。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刚长出来的叶子浅绿的,时间一长就变成深绿的,然后慢慢的枯黄(换时感受)。把它搬到太阳底下一晒,浑身像染上一层金黄,光彩照人,往阴暗处一放,就像一个灰姑娘,顿时失去神采(换位感受)。我感到孤独时,就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它,它仿佛也一付寂寞可怜的样子,孤苦无助的看着我。等我高兴时,也常常来看它,它的一片片叶子像臂膀一样张开着,好像在为
17、我欢呼(换情感受)。 4.交流展示片段习作,互相评价。(在自我评价之后进行互评,取长补短,加深对感知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个别学生芦荟选文展示: 当我遇到开心事时,我会去看它,为它剪掉一些枯枝败叶,它会高兴地张开翅膀,为我高歌。(吴晓旭) 一条条坚忍不拔的钢剑,它们的身体挺拔着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把世界染绿了。(陈俊彪) 芦荟的外形倒是和壁虎蛮像的吗,那些每隔一厘米的刺就像壁虎的脚(黄泽雯) 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精灵晴天时,它在阳光下享受着日光浴;雨天时,它则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好不自在!它就会垂头丧气的,像是离开了水的鱼,让人看了就觉得难受。(李茵) 就像清泉般地涌出来那一株株芦荟就像是一堆
18、堆燃烧着的火,是那样绿,那样旺。(郑文妍) 一样长长的叶片,挺直而青翠。芦荟正张牙舞爪地向我示威,绿幽幽的,使人感到恐惧也许,事物只因人心而改变,而实际从未变过,以不同的心境去面对相同的事物,自会勾勒出不同的故事。(陈洋洋) 当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时,一株株都向着阳光绽开了一张张笑脸;当天气阴沉,下雨的时候,芦荟们都垂头丧气的,失去了平日的光彩四季都是那般青翠,仿佛是一支支翡翠棒儿。(陈程浩) 当我高兴时,风中的芦荟叶像一只只手臂想要拥抱我芦荟叶上那点点黑斑如同芦荟的眼泪,替我伤心,听我倾诉。(李戈) 它弯着腰,长得很有生机可能是在保护自己,防御别人。仔细的观察可以发现芦荟的身上有许多小白点,像
19、细胞一样在游行。(庄林铭) 在一天中,不断地展现着不同的姿态外一层里一层相互围绕着,似乎是十来个小朋友手牵着手,围绕着芦荟有很好的药效:清热去痘,解毒养颜等。这也说明了在你的关心下,植物会以最好的来回报您。说芦荟是绿叶之神,确实不为过。(许瑞荃) 清晨的芦荟像是一位刚刚参加长跑比赛之后的运动员,细长的猪尾巴似的叶片点缀上了点点银光的汗珠。(林艾嘉)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回顾梳理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或启发?(请一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再作总结)(具体见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在下列两个选项中各选一种(共两种),联系课堂所学感知方法,作观察笔记:(设计意图:为下一个课时学习编写提纲,成形训练作观察感知准备。) A.静物:教学楼、桔子、杏树(或桃树)、小草; B.动物:河流、狗(或猫)、鱼、海。 (该设计在广东省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 (作者工作单位:汕头四中) 初中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中毕业班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