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古诗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诗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2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古诗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古诗教案 (一)比赛说词,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个词语比赛吧? 1、你们知道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啊! 2、春花有哪些颜色,你知道吗? 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 3、春花除了颜色艳丽,还有什么特点?(数量多)那你们能送个词给这么多的花吗? 这真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啊!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1、指着事先写好的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对课题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 (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为什么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他到江边寻到花
2、了没有?) (三)初读,感悟诗情。 1、大家带着疑问自由读诗。要读得字正腔圆、通顺。读的时候,还要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 。 自由读,开始。 2、读了古诗,你们知道是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了吗?(杜甫) 3、唐朝大诗人杜甫生在战乱历经磨难,看尽人间离苦、红尘悲情,擅用七律、排律忧黎民,忧天下;他晚年曾“飘泊西南”,臆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任一腔喜悦随风潜入;也曾立于草堂赏早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望一行白鹭上青天,把递进的豪情隐藏;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他忧国忧民直面战乱后由盛而衰的现实,用沉郁顿挫的风格记录历史。今天,我们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4、好
3、,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5、读得正确,流利,非常好。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6、老师对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觉,我想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读,去那个莺歌蝶舞的地方 。 7、同学们,睁开眼睛。在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很好,请看大屏幕,诗中的景物花、蝶、莺是很多人都看到过,但是作者却能将这些景物写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让我们随着诗人慢慢前行,边赏边品吧! (四)品读。 1、齐读古诗 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景物?(花、蝶、莺) 哪几句是具体写花的? 2、出示图和“黄四
4、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谁来读第一句?这句中点明了什么?(寻花的地点)地点在哪儿?(黄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释上写着“蹊:小路。”)什么样的小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花)什么样的花?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是啊,让人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的!”指名读。你们能像我这样说一说吗? 出示:“花真 啊, !”(引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气味、数量、姿态等进行自由表达。) (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
5、弯了。) (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那里的花多、花美,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 3、孩子们,当杜甫一个人来到江边,看到这繁华盛开的景象之时,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呀?(高兴的,喜悦的,赞叹的)是呀,那你就应该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呀! 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丽的花儿,还看到哪些景物?诗中是怎样形容蝴蝶和黄莺的呢?(展示课件) 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
6、,自在娇莺恰恰啼。”男同学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句中写了什么景物?蝶儿在做什么啊?如果我是杜甫,你是蝶儿,你会怎么对杜甫说呢? 对话:杜甫:蝶儿啊,你为什么在这儿飞来飞去啊? 蝶儿: 蝶儿:先生啊,你为什么 ? 杜甫: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 (是呀!蝴蝶在花丛中时而起,时而落,时而左,时而右。) 看来,鲜艳芬芳的春花不仅吸引了蝴蝶,让彩蝶蹁跹不舍离开,也让诗人因此留连忘返。真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繁花的除了蝴蝶、诗人,还有什么?女同学读“自在娇莺恰恰啼。”句。这一句提到了什么景物?黄莺正在做什么
7、呢?如果你是杜甫,你会对黄莺怎么说? 对话:杜甫:黄莺啊, 黄莺: 听到黄莺的鸣叫,诗人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的。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心情十分(欢愉)确实是“自在(娇莺恰恰啼。)” 5、岷江岸边,春光无限。鲜艳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黄莺,也留了诗人。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齐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指导吟诵。 1、同学们,江畔独步寻花 品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无边的欢乐,那么你们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2、听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色彩浓丽的意境之中了,你们的思绪也随着那莺歌蝶舞飞到了迷人的岷江边了。 看,小路弯弯,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芬芳四
8、散。杜甫独步西郊,不禁高兴地吟道全 词 (学生齐读) 看,彩蝶蹁跹,留连不去;听,黄莺啼啭,娇柔轻软。杜甫独步西郊,不禁欢快地吟道全 词 (学生齐读) 这就是独步寻花时那陶醉的杜甫,这就是独步寻花时杜甫的陶醉。 (六)拓展 1、同学们,读到此,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诗题,齐读诗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介绍写作背景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裘马清狂, 漫游吴越,曾期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仕途失意,忧国忧
9、民,曾愤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战乱被俘,历尽艰苦,曾伤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辞官赴蜀,辗转流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3、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要江畔寻花了吗?(战乱中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难得见到这如画的美景。诗人更没心情去寻找这种美景。)诗人寻找的仅仅是花吗?(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 4、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诗人心中久违的欣慰与欢愉吧! 推荐第2篇:古诗教案 1、认识5个生字,会
10、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
11、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 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 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
12、,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 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
1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
1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内容。 一、情景导入,揭示诗题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指名背诵赠汪伦、别董大。 3、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堪称送别诗
15、中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4、板书诗题,学习“孟、浩、陵”三个生字,了解诗题中有关“送”的内容:谁送谁?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 1、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认识这座江南名楼。 2、出示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的地理位置,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 三、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朗读全诗,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集 、指名概述诗的大意。 、引导学生质疑。 、结合板画弄懂“西辞” 意思。 四、赏析俪句,入境悟情 (一)、赏析“烟花三月
16、” 1、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画面,并用 一、两句话说一说。 2、共议“烟”的丰富内涵。(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出示多媒体课件,配乐欣赏烟花三月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春景。 4、“烟花三月”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扬州吗?你还想到什么呢?(“烟花三月”不仅仅是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都是春意盎然,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当时是盛唐时期,整个社会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诗人愉悦的心情自然流露。) 5、指导读好前两句诗。 (二)、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李白目送帆船远去
17、时间之长,对好友的情感之深呢?结合插图品析“碧空尽”“唯”。 2、浩瀚的长江只有一只“帆船”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画。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三、四句,师生评读。 4、小结:“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本诗正是表现朋友间依依惜别的这份浓情厚谊。相机板书。 五、知识迁移,拓展升华 1、拓展: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的诗歌何其多。你能将课前搜集到的送别诗选择 一、两首用速记的方法背下来吗? 2、练笔:、人间最美的是真情,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或朋友分别难舍的时刻,你能否用抒情的话,在文中引用送别诗句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呢?、把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学生选其中一
18、项进行练笔,交流。 六、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全诗,试着背诵。 2、总结全文: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元二使安西领略诗人王维的送别深情。 七、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了解其他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爱国诗、咏春诗等。 2、继续搜集李白、孟浩然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
19、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
20、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古诗 教案 模板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