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_看《中国有故事》有感.docx
《2023年《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_看《中国有故事》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_看《中国有故事》有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_看中国有故事有感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依托珍贵的历史影像,挖掘梳理新中国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风格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发展敢于牺牲、勤于奋斗的奉献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5篇_看中国有故事有感,希望你喜欢。 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篇一 为讲好中国奋斗故事,使微纪录片呈现完美的效果,主创人员深入档案馆、资料室,接触当事人,寻找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精心筛选素材,挖掘感人至深的新闻故事,每一集的剧本都数易其稿,有的甚至改了十几遍,力争讲得曲折动人。 中国造“星”记和那一
2、眼,看破星辰,讲的都是科学领域重大成就。一个讲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另一个讲的是“中国天眼”FAST提出者、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从字面上看,一个讲的是物,一个讲的是人,但其实都是中国科技成就背后的人文故事。 不管是“东方红一号”还是南仁东,都是各家媒体已经反复报道过的题材。当记者和中科院对接时,对方一开始也有疑问,还有什么新的报道空间? 一位关心节目的领导在和节目组讨论时说:我们当然可以说,节目有穿越设计的新意,但当用户看完一期节目之后发现,很多东西他之前都知道,那就会对节目丧失兴趣。“新闻新闻,你不新,别人怎么会愿意闻?” 对撰稿人来说,挖掘出旧题材中的新内容,筛选出
3、旧故事中的新角度,就成了重中之重。“务去陈言”四个字,被传达给每一位团队成员。 中国造“星”记前期团队进行了两次深入采访。一次前往北京郊区的航天城,采访造卫星的航天五院的相关同志。遗憾的是,只得到一些间接线索,并确认当年造卫星的这家科研单位并不具备影像录制的能力。第二次采访是在一位参与造卫星的老人家里。聊到一些比较鲜活的故事,也翻拍了很多老照片。可惜,这位老人的故事和整体脚本并不完全契合,最终不得不舍弃。 通过这两次采访,记者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就是东方红卫星升空之后,人们抬头睁大眼睛找寻的这颗中国“星”,并非卫星,而是它的“围裙”观测体。和团队交流之后,发现用户对这样的细节挖掘非常有感觉
4、。 顺藤摸瓜,发掘了类似其他细节。比如当年为了保障通信顺畅,出动60万民兵,每一根电线杆底下都站着一位民兵。这样的细节,这样的影像,就是那个年代中国集中资源干大事的最好写照。 “铁人”王进喜也是一个被反复报道的老选题。最初的脚本设计是描述大庆三代“铁人”的传承,从而展现新中国石油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记者查阅了大量石油产业数据,读了行业论文和中石油、中石化的年报。讨论剧本时,“砍”掉了其他所有副线,只保留了王进喜一人的故事。而他在鞋子里藏了300元钱,临终前交给弟弟,嘱咐他“给母亲买些奶粉”的感人细节,是从大庆博物馆提供的上百张资料照片中发掘出来的。 为了写好南仁东的故事,记者读了有关南仁东的报
5、告文学、南仁东报道集,看完10多部长短不一、总时长将近20个小时的纪录片,终于找到一个此前未被聚焦的细节“小飞人”试验。那一年,南仁东69岁,主动要求被吊到半空中,第一个做这项关乎着“天眼”锁网成败的试验。节目组好不容易找到当时试验现场仅有的两张照片,并对照片进行技术处理,把静态的照片变成动态的,还原了南仁东做试验的现场。 参与的记者们都很感慨,中国有故事是一个融媒项目,但好新闻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综合素质。最让人感动的细节或者故事,很可能还是“带着泥土味儿”的,一定是用脚板“踩”出来的。 中国有故事最新观后感篇二 半个多世纪前,为了对抗大面积侵袭全国的流行病,在云
6、南花红洞的一片荒山中,几位病毒学家默默炼起了“仙丹”。 有时候,饲养员会饿得去偷实验猿猴的饲料做口粮;还有的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保谷徊幌米约耗暧椎暮永醋鲆锸笛椤?/p 在如此艰苦卓绝的工作条件下,他们成就了一项“甜蜜的事业”。 这份甜,你我都有幸品尝过,它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跟着“糖丸爷爷”顾方舟细细品味。 你小时候吃过糖丸吗? 这个病叫脊髓灰质炎,老百姓习惯叫它小儿麻痹症,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这样恐怖的传染病,半个多世纪前,曾大面积侵袭全国。最后,居然被一颗小小的“糖丸”完全消灭了。 1955年,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牵头研制疫苗,对抗脊髓灰质炎。在云南花红
7、洞的这片荒山中,团队用9个月的时间,建起了实验室。 研发的过程,赶上自然灾害,每天只能吃几两粮食,重体力活、高强度脑力劳动却一天也不能停。一次,实验用的猿猴室发生骚乱,饲养员偷吃猴子的粮食被发现了,令人既愤怒又心酸。人居然饿得去偷猴子的口粮。 疫病爆发,顾方舟跟死神争分夺秒。面对未知的风险,他甚至用自己的孩子试验疫苗。幸运的是,实验终获成功。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流行病的高峰退了下去。 欢欣鼓舞的同时,新的难题又来了,要保证疫苗活性,同时能让疫苗有效地覆盖全国,储藏和运输成了大问题。当时的中国没有冷链运输条件,城市还好说,可疫苗怎么运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呢?
8、一筹莫展的顾方舟想到了孩子们爱吃的糖果。 对啊,用摇汤圆的方式,把液体疫苗包在糖和奶粉里,做成“糖丸”,装在保温瓶中,再把冰块放进去,就解决了储运问题。 “糖丸”好吃又方便,“土办法”可是解决了大难题!就这样,顾方舟成了大家口中的“糖丸爷爷”,这一叫就是半个多世纪。 2000年7月11日,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在顾方舟从医55年的聚会上,白发苍苍的顾方舟和老同事们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回首往事时,不应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同志们,我们为消灭小儿麻痹,奉献了一生,值不值?” 大家齐声说道:“值!” 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有故事 2023 中国 故事 最新 观后感 有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