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
《2023年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 学科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生活 一、语文的构成 语文知识语言(偏重工具性) 语文产品言语(偏重人文性) 二、语言和言语二分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提出来的,对这一学说引进中国有贡献的是方光焘、陈望道和高名凯。陈望道是最早专文介绍语言和言语区分的中国学者。 三、语言和言语的界定 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 历来对言语的不同理解: (1)指用语言手段表现一定思想的表达形式,即言语作品的形式;并认为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方光焘、施文涛1959;方光焘1961;岑麒祥
2、 1961;王希杰1984)。 (2)指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的总和(高名凯 1960;刘叔新1992)。 (3)指言语活动和言语产物的统一体(戚雨村、吴在扬1961;岑运强1994)。 (4)指言语活动的产物,即说出来的“话”(田茹 1961)。 四、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1联系语言和言语的定义,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 (1)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成员共用的工具;言语是个人性的,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所写的过程和结果。 (2)语言是潜在性的,语言系统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状态;言语是显在性的,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3)语言是空间性的,语言系
3、统的各种结构成分是有限的;言语是时间性的,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这个工具说写出无限多的话来。 2关于语言与言语区分的一些例子 以下例子中,语言和言语是不能替换的。 汉语、英语等都是历史地形成的民族语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你走的时候言语一声儿。 太太说完这个,又看了祥子一眼,不言语了。 赵三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他什么也没言语。 五、语言和言语的统一 1 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语言的言语,也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言语的语言。 2 从历时的角度看,言语先于语言,即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言语是语言的历史前提;从共时的角度看,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态,即语言规则存在于具体的言语之中,语
4、言是言语的逻辑前提。 3 语言来源于言语,并潜在于言语中,但又反作用于言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言语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推动了言语的发展。 六、二分法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所谓语文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是语言和言语的双向发展。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 七、几个概念 1 语法:组词成句的规则。 2 语言和言语三要素: (1)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结构部件,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律。 (2)言语三要素:言语主体、言语环境、言语作品。言语主体是言语的活动者,言语环境是言语的背景条件,言语作品是
5、言语的物质成果。 3 言语环境:指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根据这些条件因素与言语活动关系的远近的不同,可以分为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两大类。 (1)情境语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交际的场合。所谓场合,就是指交际事件发生时的情况,包括交际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环境和人际环境。现场环境是指交际发生时的自然景象和事件情形;而人际环境是指“话语参与者之间的一套永久性或暂时性的相应的社会关系”。 (2)背景语境:是相对情境语境而言的,包括言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 4 语言内容和形式 (1)语言内容:指语言的意义,就是语言的所指。它有两个特征,一是概括性,二是客观性。 (2)语言形式
6、:即语音,它是语言的物质载体。 5 言语内容和形式 (1)言语内容:是指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语言与言语环境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意义。这种结合,是言语主体的创造。 (2)言语形式:是指言语活动的方式,或者说是语言与言语环境相结合的方式。 6 语文生活:语文就其本真状态而言,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之为人的生活世界。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生活在语文之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 7 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 八、两个思考 1 在语文教学中采取“讲深
7、讲透”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采取讲深讲透利少弊多。其理由如下: (1)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理由是任何作品都是由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构成的,阅读作品就是经由语言形式达对语言内容的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主观(读者)向客观(作品)靠拢的过程。 (2)这种方法忽略了言语主体的创造性,有违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规律,使教学变得僵化死板。这种方法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痼疾。 (3)这种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的代名词,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只强调教师单方面的作用,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形式化,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8、不讲究教学的民主性,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养成了以听代思的习惯,只知道对教师作简单的模仿,不知道如何去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会失去吸收知识的兴趣,而且产生了厌学情绪。 2 为什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与对话能力? (1)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而对话是人的语文生活的实现方式。一方面语文是一种生活对话,与语文对话隐喻了与自然的对话,人际的对话也隐喻了与自我的对话;另一方面,生活也就是一种对话,人通过对话获取对象,在对象中确证自己。通过对话,人重新构建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话不仅仅是我们时代的哲学主题,也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主题,也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主题,又是我
9、们时代的语文主题,即我们时代的人的主题。 (2)对话过程与理解过程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对话过程是对话主体双方的视界融合过程,视界融合的结果是主体双方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与重建 。 (3)对话的原始意义是交谈,但交谈不一定是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对话主体必须具有对话意识。有了对话意识,即使默默无言,也是一种对话。在对话中对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自我的意义的获得和价值的实现,因此,不尊重对方就是不尊重自我,对方意义的缺损就是自我意义的牺牲。人必须在另一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我。即主体间性(P28)的体现。 第二章 语文素质 一、素质与语文素质 1.素质 总结目前大家使用的“素质”一
10、词的含义,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三种:一是生理意义上的,主要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主要指以生理层次素质为基础的神经系统活动功能特征;三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主要指在主体对外部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与个体的人格特性融成一个统一体。 2.语文素质 语文素质,是指借用“素质”的原始意义创造出来的语文学概念,它是指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修养。 语文素质不仅仅是一种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思维等方面的素养,还包括人的语文体验、语文直觉、语文感悟、语文想象、语文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
11、包括语文方面的知识、能力、思维、体验、直觉、想象、情感等要素,还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素。总之,是一个人语文生活所需要的修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文素质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所谓两个层次,就是直觉的层次和非直觉的层次;直觉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层次包括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三个方面。即语文素质的四个方面是指语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其中,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感,语文素质其他方面的内容都是从属于语感这个核心的。 3.语文素质的要素构成。(P34P35) 语感 直觉层次 语文思维 非直觉层次 双基 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本技能 语文素质要素构成层次图 二、语感的特
12、征与地位 1.语感的特征 (1)语感的心理特征: 语感既是一种人的言语心理行为(语感过程),又是一种言语心理状态(语感结构)。 语感作为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它的特征是迁移。(P38) 语感作为一个静态的结构状态,它的特征是图式。(P39) 思考:如何理解语感的迁移功能? 语感能够使主体通过最少的言语激发来获得最大的信息,即超出言语向外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极值效应,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迁移。 每个人都有一个词库(个人词典),其结构形式呈现为网状结构,网络中自然会有许多的节点,又称为信息聚焦点,提取或激活某个节点,思维和意识就沿着网络通道同时向所有方面扩展,直到涉及整个词典。 语感迁移的关键就在语感结
13、构中的节点的自动化程度和开放性程度。语感能力的高低,就是指节点的扩展激活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大小,就是指节点扩展激活所涉及的范围的大小。 识记:什么是言语表达式? 所谓言语表达式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成分的综合概念。从它的内部构成来看,包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从它的外部联系来看,则又包括言语本身和言语环境(语境)。言语表达式既体现着语言的规则,更体现着言语的规则。 (2)语感的言语特征: 言语对语感过程和语感表现的支配、制约作用,以及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上的相应表现。 思考1:在言语研究中,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哪一个更为重要,为什么? 如前所述,言语内容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具体含义,言语形
14、式则是指言语表达式。因此在言语学研究中,言语形式更为重要。因为,言语形式是语感的直接心理界面,是语感的感应点。言语形式可以说是语感的中介,它一方面联系着言语对象,一方面联系着言语主体。总之,言语形式是语感的门,语感就是通过这道门达到对言语内容的直觉同化。 思考2:为什么说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1.语感是一个人的语文生活的主要途径 (1)先有语言,然后才有语言学;而不是相反,根据语言学来创造并使用语言。汉语的语言现象极为微妙,许多有关规律尚在探讨之中。即使确定的知识,如果依凭它们进行听说读写,效果将会很低。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无论多么丰富完备高深都不可能完全解决认读中所碰到的所有问题。任何人包括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学科 教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