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共3页).doc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免费资源下载课件|视频|试
2、卷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课时安排:17课时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
3、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
4、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数学 长方体 正方体 认识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