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





《2023年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版)解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版)解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 初中语文(蔡少军) 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23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 一、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 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调了传统语文的重要性 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
2、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 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 1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3、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如关于综合性学习。在强调综合性学
4、习设计跨领域的同时,“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如关于学生作业。课标要求“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如关于写作教学,特别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六、增加了优秀诗文的背诵篇目 初中共增加了优秀诗文背诵14篇。 2 初中数学(许芬英) 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将“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表述为:“
5、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设计思路”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 2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并专门阐述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的修改 1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
6、、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2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 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4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 四、“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的修改 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 2从总体结构上看,“几何与图形”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三个领域的结构基本
7、没变。“几何与图形”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将实验稿中分四个方面对内容进行的要求(即“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改为从三个方面展开内容要求,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这三部分中的“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3四个领域中一些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删除了一些条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第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如下。 (1)删除的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 对“大数”
8、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实验稿P31) 4 对有效数字的要求“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实验稿P32) 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验稿P33) 在“图形与几何”(实验稿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删除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有: 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实验稿P 39、P43) 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实验稿P39) 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实验稿P40) 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实验稿P41) “统计与概率”部分删除的内容 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 (
9、2)新增加的内容 “数与代数”中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 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以上为增加的必学内容,此外,此次标准修改,还以标注“*”的方式,增加了选学内容,具体如下: 5 *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中,增加的内容既有必学的内容,也有选学的内容。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
10、线段中点的意义 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下面的要求是选学内容: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略) 4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 6 从实际问
11、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修改 “实施建议”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六、“实例”的修改 增加了一些帮助教师理解、澄清困惑的实例。并且,对大部分实例不仅仅呈现了实例要求本身,而且提出了实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建议,有利于教师理解课程内容、体会数学思想、实施教学。 七、增加附录 将课程目标中的“术语解释”和课程内容及实施
12、建议中的实例统一放在附录中,分别成为附录1和附录2。对实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初中科学(王耀村)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23版)相比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23版)而言,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范围,具体内容的表述更清晰、准确,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实 7 施。实施建议表述更为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下面简述主要的修改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修改 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即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
13、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将“ (三)体现科学本质”修改为“ (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将“ (四)突出科学探究”修改为“ (四)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具体表述上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 二、课程目标的的修改 在总目标上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在分目标上,将“科学探究”的6条目标整合为4条,分别对应认知目标(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科学知识与技能”中增加了两条技能目标,即:5具有观察、实验、
1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4条目标整合为3条,第1条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第2条是对科学的态度,第3条是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将“科学、技术与社 8 会的关系”的目标的标题改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并由原来的4条目标调整为5条,即增加: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教育目标。 三、内容标准的修改 1、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使之更科学、准确。例如,将“生命科学”的原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修改为“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
15、的转换”,其中原专题三“其他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涉及各种生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内容,归入主题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的专题“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中,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归入主题4“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中,成为新增的专题 (一)。 2、删除了部分对学生认知要求过高的内容条目。如:删除了“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了解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知道同位素的结构特点”、“了解世界上不同时区的区时”、“知道日界线两侧不同日期的规定”、“了解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等内容条目。 3、修改了部分目标的行为动词,对一些内容降低要求或缩小范围,使之更加明确、具体,符合初中科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
16、平。如将“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改为“列举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将“说出阳历(包括节气)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改为“说出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将“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改为“知道阴历与月相的关系,知道朔、望、上弦、下弦的月相”,即把“节气”限定为4个主要的节气,把“月相”也 9 限定为4个主要的月相;将“知道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改为“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将“使用星图(或天球仪)观测四季的星空”改为活动建议“使用星图或天球仪认星”,等等。 4、增加了少量内容。例如,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专题中,增加了“以汽油机为例,了
17、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在“电和磁”专题中,增加了“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专题中增加了“知道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三类岩石”、“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和危害”。这主要考虑到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的危害很大的缘故。 5、活动建议中增加了部分动手实验、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内容,删除了不易实现的内容的条目,如:在“波”中增加了“观察琴弦、鼓面的振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18、等条目。 6、将领域标题“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改为“地球和宇宙”。将“科学史”改为“科学技术史”。增加了对技术素养的界定。 初中历史与社会(牛学文) 一、充实新的内容。 遵照十七大以来中央的重要文件精神充实、调整有关内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在历 10 史和社会探究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把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与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二)合二为一,汇集它们各自的优点,重新提供呈现内容标准的框架;保持两个“标准”共同秉持的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共同确认的综合课程的基本意义,进一步体现本课程作为综合课的独特价值。 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版解读. 2023 各科 义务教育 新课程 标准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