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 7、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 2023-02-06 摘要:在我国,商业银行有些行为因为外部环境或利益驱动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也许会造成潜在风险,或许会遭受致命打击。为此,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密切关注。 目前,许多学者都在关注银行的行为,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也专门提到了行为控制,各商业银行也都意识到行为控制的重要性。这些行为有员工个人行为,有集体行为,有领导者决策行为,哪一种行为都关系到经营管理的成败。在我国,商业银行有些行为因为外部环境或利益驱动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也许会正常上岸,也许会造成潜在风险,或许会遭受致命的打击。最近,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银
2、监会对信贷投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商业银行在经济过热的冲击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部分商业银行不得不为自己的信贷行为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我们不得不把信贷行为提得多一些,叫得响一些,认真地对待,密切地关注。 (一)授信行为 西方商业银行各有自己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的基本客户群,有自己的创新产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小银行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客户过小而自卑,并没有因为抓不住大客户而影响效益,也不过多地担心因为小而被别人兼并,甚至有小银行兼并大银行的例子。而我国,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在往大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授信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有些企业拥有巨大授信,各家银行拼命往里挤,而有些企业即使其产品非常好,只是因为
3、没有资金经营而望洋兴叹。银行遇到大企业的贷款授信,审批时就好通过,可以宽松一些,一些重要的法律手续可以简化,甚至为了争取这些客户进行恶性竞争,利率可以下浮,免收有关的手续费,而没有考虑有些企业在拥有巨大银行授信后会有盲目投资的可能。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从主观上就认为这些企业不会马上倒,或有政府背景,或是上市公司,甚至认为,即使这些贷款放烂了,也与自己无关,可以摆脱一些责任。最终形成了授信集中,中小企业贷不到资金的现状。当然,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商业银行自身行为,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市场前景、信用基础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西方商业银行很注重资产负债管理,利用利率敏感性分析、缺口管理、VAR等先进
4、的模型进行资产负债的匹配,从而科学地控制风险和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还不够科学,比如授信过程中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没有科学地匹配资产和负债,其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风险结构不甚合理,很难避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对信贷资产的摆布不够科学和合理,或是担心中长期贷款期限过长而主观上不对其授信,或是中长短期贷款期限匹配不合理。 (二)信贷审查行为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审查时首先坚持“三C”原则,即CHAR-ACTER(品质):企业领导人的品性、行为、信誉和诚实程度,作风是否正派,有无责任感,经营管理能力如何,还款意愿如何等;CAPITAL(资
5、本):借款者个人拥有的净资产,公司借款者所能贡献的购置固定资产和维持日常的生产操作的资金;CA-PACITY(还款能力):即借款者有无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其次,银行考虑更多的是市场情况、抵押品、收益、借款目的、金额、往来账户、时间、法律、经营管理。可以看到,银行最注重的是企业领导人的诚信度,注重的是企业资金实力,注重的是第一还款来源。而我国有些商业银行更多的是注重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好看,贷款有无担保,有无抵押。这样就使有些企业贷款有了空子钻,比如,隐瞒真实经营管理情况,把报表做得好看些,甚至提供虚假报表。要知道,担保、抵押对银行并不一定是好事,有了担保,并不是说借款者还不了贷款,担保者马上就替其
6、还款,有许多法律手续和具体情况使得担保不能落实,如存在保证人资格、履约意愿、免责和保证合同无效等问题,有两个企业互保、多个企业连环担保、关联企业借保证骗取贷款等现象。抵押方面,办理抵押登记时,要经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支付很多费用,而且还要承受时间和效率的损失,同时还存在抵押的真实性、抵押物是否足值、变现的可能性、拍卖抵押物的复杂性等问题。商业银行必须迅速改变仅对授信形式和要件进行关注和静态的授信理念,转变为对借款人的融资需求和借款用途及风险的了解、分析,主动设计与借款人需求相适应的信贷产品,并通过了解借款人的业务,识别贷款期间的潜在风险,对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财务
7、、行业和环境等状况进行尽职的分析。形成在有效预期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主动而持续性地开展业务,而不是目前普遍存在着的商业银行决定是否授信的关键只看有无抵押品即第二还款来源,而忽略第一还款来源,即忽略对借款人真实还款能力和风险这个最重要因素的考察。 (三)信贷效仿行为 西方大小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有些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为主,有些以支持中小型企业为主,有些以批发业务为主,有些以零售业务为主。而我国商业银行往往存在效仿行为,时而房地产、汽车、家电,时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时而又是上市公司,只要一方一热,大家则一哄而上。如1992年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最后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几年,一会儿投向
8、开发区和城市建设,一会儿又投向路桥建设和房地产。对上市公司贷款,也存在过热行为,导致有些上市公司资金违规进股市,或盲目投资。对钢铁、电解铝等产业更是一窝蜂,国务院三令五申,对这些产业严格限制,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江苏铁本事件给我国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银行都敲响了警钟。 (四)信贷审批责任界定行为 我国各商业银行基本都有信贷审批委员会,贷款逐级上报,逐级审批,一笔贷款报上来,各审贷委员发表意见,最终形成贷与不贷的表决。如果贷款出现问题,基层员工则认为该笔贷款是审贷委决定,审贷委要承担责任,有时基层行还会认为,反正有审贷委把关,自身可以不负责任地上报;审贷委则认为,直接接触客户的是基层行,基层行要
9、承担责任,或是基层行已经把关,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该没有问题,可以非常信任地审批贷款。这就是一种责任界定不清楚的问题,当然,也有审贷委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此外,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有些贷款管理委员会成员一味跟着有关领导和信贷管理权威人士的思路走,不敢或者不愿提出异议,结果使信贷集体审批变成了个人审批。 因此,一笔信贷业务从贷前调查到终审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清楚的职责界定,不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就应该受到惩罚。同时,如果每个银行从业者都把银行当作自己的,多一些责任心,就应该不会存在扯皮推诿,敷衍塞责情况的发生。不妨借鉴澳大利亚和新加
10、坡银行的做法,在贷款审批过程中适当强调个人责任,将部分贷款审批决策权授予个人,同时赋予相应的责任,风险管理部门和稽核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当然,个人决策能力和水平值得信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优秀人才的培训、培养和使用。 (五)信贷风险管理行为 西方商业银行一般非常重视信贷风险的量化管理和模型化管理,缺口管理、VAR等模型运用得非常广泛,甚至对认为很难量化的信用风险也开发了数量模型。除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外,还建立了内部决策模型,通过借款人评级、额度种类评级,预期使用比率、贷款类别相应所需要的资本金、预期收益等因素,可以计算出贷款额度的回报率,为信贷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但我国商业银行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只是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我国 商业银行 信贷 行为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