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招聘笔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招聘笔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师招聘笔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初中数学教案 课 题 223 配方法(三)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3进一步训练利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通过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培养其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进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即如何设计方案 教学方
2、法 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练习(记作投影片223 A) 第二张:实际问题(记作投影片223 B) 教学过程 巧设情景问题,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两节课的研究,我们会用配方法来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复习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出示投影片223 A)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6x+80; (2)x2-8x+150; (3)x2-3x-70; (4)3x2-8x+40; (5)6x2-11x-100; (6)2x2+21x-110 师我们分组来做,第 一、 三、五组的同学做方程(1)、(3)、(5),第 二、 四、六组的同学做方程(2)、(4)、
3、(6) 师各组做完了没有? 生齐声做完了 师好,我们来交叉改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批改得仔细,哪位同学的方程解得全对 生甲我改的是同学的,他做的是方程(1)、(3)、(5),方程(1)解对了,答案是x1-2,x2-4解方程(3)时,在配方的时候,他配错了,即 x2-3x-70, x2-3x7, x2-3x+327+32 应为(-)2 师很好,这里一次项-3x的系数-3是奇数,所以应在方程两边各加上(-3)的一半的平方,那方程(3)的正确答案是多少呢? 生乙方程(3)的解为x1 师好,继续 生丙方程(5)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所以首先应把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形式,然后再应用配方进行求解同学解的对,
4、其解为x1,x2- 生丁同学做的是方程(2)、(4)、(6)他解的完全正确,即 方程(2)的解:x15,x2=3, 方程(4)的解:x12,x2, 方程(6)的解:xl=,x2-11 师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 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首先应把它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形式,这是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前提 配方法中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 另外,大家在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时,要有一定的技能这就需 12325232323+373-37.,x2=22要大家不仅要多练,而且还要动脑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讲授新课 师看大屏幕
5、(出示投影片 223B)在一块长16 m,宽12 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 师大家仔细看题,弄清题意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具体方案,并说说你的想法 生甲我们组 的设计方案如右图 所示,其中花园四 周是小路,它们的 宽度都相等 这样设计既美观又大方,通过列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小路的宽度为2 m或12 m 师噢,同学们来想一想,甲组的设计符合要求吗?如果符合,请说明是如何列方程,又如何求解方程的;如果不符合,请说明理由 生乙甲组的设计符合要求 我们可以假设小路的宽度为x m,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16-2x)(12-2x)= 161
6、2, 也就是x2-14x-240 然后利用配方法来求解这个方程,即 12 x2-14x+240, x2-14x-24, x2-14x+72=-24+72, (x-7)225, x-7=5, 即x-7=5,x-7-5 x1=12x2=2 因此,小路的宽度为2 m或12 m 由以上所述知:甲组的设计方案符合要求 生丙不对,因为荒地的宽度是12 m,所以小路的宽度绝对不能为12 m因此甲组设计的方案不太准确,应更正为:花园四周的小路的宽度只能是2 m 师大家来作判断,谁说的合乎实际? 生齐声丙同学说得有理 师好,一般地来说: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只要题目、方程及解法正确,那么得出的根便是所列方程的根,
7、一般也就是所解应用题的解,而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这些根虽然满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实际问题因此,解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按题意来检验这些根是不是实际问题的解这一点,丙同学做得很好,大家要学习他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其他组设计的方案 生丁我们组 的设计方案如右图 我们是以矩形 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约55 m长为半径画了四个相同的扇形,则矩形除四个相同的扇形以外的地方就可作为花园的场地 因为四个相同的扇形拼凑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圆,即四个相同扇形的面积之和恰为一个圆的面积,假设其半径为x m,根据题意,可得 x21216 解得x=9612p55 因为半径为正数,
8、所以x-55应舍去因此,由以上所述可知,我们组设计的方案符合要求 生戊由丁同 学组的启发,我又 设计了一个方案, 如右图 以矩形的对角 线的交点为圆心,以55 m长为半径在矩形中间画一个圆,这个圆也可作为花园的场地 生己老师,我也设计了一个方案,图形与戊同学的一样,他是把圆作为花园的场地,而我是把圆以外的荒地作为花园的场地,圆内以备盖房子 师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并能触类旁通,真棒其他组怎么样? 生庚我们组 设计的方案如右图 顺次连结矩形 各边的中点,所 得到的四边形即 是作为花园的场 地 因为矩形的四个顶点处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4 m2(即68),所以四个直角三角形
9、的面积之和为96 m2,则剩下的面积也正好是96 m2,即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因此这个设计方案也符合要求 生辛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下图 12 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作为建花园的场所 因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6 m2,正好是矩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设计也符合要求 生丑我们组 设计的方案如右图 图中的阴影部 分可作为建花园的 场地 经计算,它符合要求 生癸我们组的设计方案如下图 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作为建花园的场地 师噢,同学们能帮癸组求出图中的x吗? 生能,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 (16-x)(12-x) 1612, 即x2-28x+960, x2-28x-96, x2-28x+142-96+142, (x-1
10、4)2100, x-1410 x124,x24 因为矩形的长为16 m,所以x124不符合题意因此图中的x只能为4 m.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设计了这么多在矩形荒地上建花园的方案 1212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设计方案 课堂练习 (一)课本P55随堂练习1 1小颖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你能帮助她求出图中的x吗? 解:根据题意,得 (16-x)(12-x)= 1612, 即x2-28x+96=0 解这个方程,得 x1=4,x224(舍去) 所以x=4 (二)看课本P53P54,然后小结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
11、效数学模型,并且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另外,还应注意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课后作业 (一)课本P55习题25 1、2 12 (二)1预习内容:P56P57 2预习提纲 如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活动与探究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40千米时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为12米,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0米,但小于12米,查有关资料知,甲种车的刹车距离S甲(米)与车速x(千米时
12、)之间有下列关系:S甲01x+001x2;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乙(米)与车速x(千米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你就两车的速度方面分析相碰的原因 过程通过对本题的研究、探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由甲车的刹车距离和车速的关系式S甲01x+001x2,又S12,从而可求得甲 车速度,对乙车而言,从图象上知刹车距离与车速是成正比例函数关 甲系,因而可设为x乙kx,又其过点(60,15),从而得到k值,由10 结果 解:对于甲车: 甲车刹车距离为12米,根据题意,得 1201x+001x2 解这个方程,得x130或x2-40(舍去), 即甲车的车速为30千米时,不超过限速 对于乙车: 由图象知
13、,其关系是一个正比例函数,设此函数为x乙kx 经过点(60,15),1560k, k,即此函数解析式为S乙=x 根据题意,得10 40 乙车超过限速40千米时的规定 就速度方面分析,两车相碰的原因在于乙车超速行驶 板书设计 223 配方法(三) 一、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一: 设计方案二: 设计方案三: 141414设计方案四: 二、课堂练习 三、课时小结 四、课后作业 推荐第2篇: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教师专用教案 2023-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1)整式加减(2)去括号 授课教师: 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去括号的法则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的符号法则去化
14、简代数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等活动得出去括号的符号法则,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通过例题讲解,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班级:初一四班 1、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用于探 索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 2、重点确定 难点确定 教学工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方法 随堂练习: 体会与交流 1、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方法: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推荐第3篇: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xx初中教师专用教案 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班级: 授课教师: 课时: 学习
15、目 标 重点确定 难点确定 教学工具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随堂练习: 体会与交流 1、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方 法: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
16、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
17、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3通过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难点:分清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中,幂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8、什么是单项式?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什么叫单项式的次数? 引言 我们已经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学习整式的乘法运算先来学最简单的整式乘法,即单项式之间的乘法运算(给出标题) 新课 看下面的例子:计算 (1)2x2y3xy2; (2)4a2x2(-3a3bx) 同学们按以下提问,回答问题: (1)2x2y3xy2 每个单项式是由几个因式构成的,这些因式都是什么? 2x2y3xy2=(2x2y)(3xy2) 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x2y3xy2 根据乘法交换律变更因式的位置 2x2y3xy2=23x2xyy2 根据乘法结合律重新组合 2x2y3xy2=(23)(
19、x2x)(yy2) 根据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结论 2x2y3xy2=6x3y3 按以上的分析,写出(2)的计算步骤: (2)4a2x2(-3a3bx) =4a2x2(-3)a3bx =4(-3)(a2a3)(x2x)b =(-12)a5x3b =-12a5bx3 通过以上两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归纳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步骤是: 系数相乘为积的系数; 相同字母因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也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积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看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单项式与
20、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边读边体会边记忆 利用法则计算以下各题 例1 计算以下各题: (1)4n25n3; (2)(-5a2b3)(-3a); (3)(-5an+1b)(-2a); (4)(4105)(5106)(3104) 解:(1) 4n25n3 =(45)(n2n3) =20n5; (2) (-5a2b3)(-3a) =(-5)(-3)(a2a)b3 =15a3b3; (3) (-5an+1b)(-2a) =(-5)(-2)(an+1a)b =10an+2b; (4) (4105)(5106)(3104) =(453)(105106104) =601015 =61016 例2 计算以下各题(让
21、学生回答): (3)(-5amb)(-2b2); (4)(-3ab)(-a2c)6ab2 =3x3y3; (3) (-5amb)(-2b2); =(-5)(-2)am(bb2) =10amb3 (4)(-3ab)(-a2c)6ab2 =(-3)(-1)6(aa2a)(bb2)c =18a4b3c 小结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推荐第5篇: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三、例题讲解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数
22、与代数教案 第一课时 数的认识 课型 :复习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首先复习数的的概念,首先复习自然数的意义,接着由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分,引出分数。然后复习小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对照,在此基础上复习正、负数、小数的计算单位和数位顺序,最后复习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百分数与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的不同 。 教学目标: 1、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
23、具准备:整数和小数数位的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哪几种数?(提问中等生)学生回答,教师依次板书。 今天我们复习与这些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自然数、整数的意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自然数可以表示什么?(物体的个数)。 最大的自然数是什么?(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1)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什么数表示?(0) 教师:我们小学学的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到中学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 自然数:0、 1、 2、 3、 4、 整数 : 自然数和小于0的整数、【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复习有关
24、自然数和整数的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整数的意义。 三、分数的意义 1、学生分小组对有关分数的意义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好。 2、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整理和复习的结果。 3、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被除数 除数= 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示:ab=a/b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4、课堂练习,做第73页的做一做2 4题。(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自主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四、小数的意义。 教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学
25、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我们学过的小数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来分有几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整理复习小数的意义。 五、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五千零三十五点三五 2、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记数法写出来的?其中的三个5和两个3各表示什么? 3、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填完。【设计意图】 结吅实际数据,在具体情景中复习十进制记数法和整、小数的数位顺序,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建立
26、初步的数感。 六、百分数的意义。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练习:第81页的做一做的第 1、3题。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系统复习了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八、作业: 1、预习作业:练习十五的第1题。 2、预习作业: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板书设计: 数的意义 自然数:0、 1、 2、 3、 4、 整数 :自然数和小于0的整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第二课时:数的读写、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 关于数的读
27、法和写法,由于学生都比较熟悉,教科书中的复习就比较简略,着重突出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 第三小节复习数的改写,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较大的多位数直接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不满万或亿的尾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根据需要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这时需要把原来的多位数按照“四舍五入”法写成它的近似数。教科书中对这两种情况都分别举了例子。 (2)求小数的近似数。主要是能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确定仍哪一位起按照“四舍五人”法省略尾数。 (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相互改写 (互化)。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28、。为了便于说明互化的方法,教科书中用图解表示,并让学生补充完整。除了复习一般的互化方法外,教科书还介绍了某些特殊的分数的简便化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的能力。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这一小节,学生也比较熟悉,教科书中就采取提问方式由学生自己回答。先复习整、小数的大小比较,再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在练习中注意把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混吅起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综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读、写数 2、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进行数的改写。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数的改写及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
29、数的改写及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1)出示:52000803100 先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读的。 (2)出示: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 请全班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 2、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法。 指名说一说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小组讨论: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有时们联系和区别。 4、课堂练习:76也做一做第 1、2题。【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仍具体的读、谢入手,整理和服稀疏的读写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吅作交流,牢固掌握知识。 二、数的改写。 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
30、、亿”做单位的数。出示:1900000 235800 520008003100 80002051000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进行改写。想一想,有几种改写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学生明确一般有两种方法:(1)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2)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 学生独立做2页下面做一做的第 1、2题。 2、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仍已有知识出发,才与整理和复习,有利于激发兴趣,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假分数与带分
31、数或整数的相互改写。 教师: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运算时,经常要根据需要把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相互改写。大家还记得改写的方法吗? 出示76页的例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教师再简单的归纳假分数怎样改写成带分数、整数;带分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整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让学生分三种情况说 (1)分数和小数的 (2)小数和的互化。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互化方法 5、练习:练习十五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行间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设计意图】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学生自主吅作、交
32、流的情景, 整理、复习,牢固掌握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三、数的大小比较。 先让学生独立做77页做一做第 1、2题,然后师生归纳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读写、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和数的大小比较,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的第 2、4题。 2、预习作业: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 数的读写 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比较 52000803100读作:五百二十亿零八十万三千一百 四十亿六千零六十万零五十写作:4060600050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小数和的互化。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第三课时
33、 数的运算 (一)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80页。 复习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掌握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 2.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吅自己的方法,能用所学整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通过复习和有针对*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数的运算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
34、计算 1.出示下列题目: 376+275 651-275 32 24 768 24 37.6+2.75 40.35-2.75 3.2 2.4 7.68 2.4 学生每人计算一竖列,仍中发现什么? (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小数乘法是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后,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位小数,就仍积的后面数出多少位小数,打上小数点;而小数除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后再除。) 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计算并验算 1627456 4.55.02 完成后说说验算方法。 3.计算第80页中间的9道题,说一说这些计算特殊在什么地方? (一个数加减0得数仌然
35、是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仸何数和0相乘和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得1,一个数乘或除以1还是得这个数,1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得数是这个数的倒数等。) 三、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学生说出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计算 下面的题,并且验算。 5/64/7 5/8-1/3 师:在计算分数四则运算时哪儿最容易出错?有什么好的方法防止错误的发生? 完成第80页下面的做一做, 四、复习估算 估算:903+784 (把两个加数看做900+800或900+780) 412-295 (400-300或410-300) 597 86 (60090) 286 7(
36、2807) 师:估算可能有多种结果,这些结果有些和精确值接近一些,但计算速度要慢一些;有些结果没有那么精确,但计算速度要快一些。这些结果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参考价值。 第四课时 复习简便运算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 复习目标:1.整理复习五条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定律熟练的计算。 2.巩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掌握了简便算法,但部分学生对部分题型不熟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五条运算定律 教师:想一想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科书第81页表格,按照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二、计算,巩固运算定律 出示计算题:42/7+45/7 问:混
37、吅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教科书第81页“做一做” 计算后说出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2.做练习十四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简算的方法。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书82页例2。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更加熟练的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已能较熟练的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生试算。最后借助线段图总结。 引导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搞清楚复杂的问题要分
38、成几步解答,每一步要解答什么问题。 解决问题时,一般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法和综吅法。分析法就是仍问题出发求得问题的解决,综吅法就是仍已知信息出发求得问题的解决。 三、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5题 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两名学生板算,针对出现的错误分析,引以为戒。 2.做练习十四6.7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书82页例二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更熟练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补充条件或问题,再列出算式,不用计算。 一种产品原来每件成本是52元,_.现在每件成本是多少元? 列式: 红杉小学六年级有女生64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_,_ 列式: 二、下面各题,只列式,不用计算
39、。 一种树苗实验成活率是98%,照这样计算,如果种下这种树苗400棵,可以成活多少棵? 一种树苗实验成活率是98%,为了保证成活400棵,至少要种多少棵树苗? 三、解决问题。 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栽花。栽月季花240棵,比所栽丁香花棵数的2倍少16棵。栽了多少棵丁香花?(用方程解) 一个晒盐场用100g海水可晒出3g盐。照这样计算,多少吨海水可以晒出9吨盐?(用比例方法解) 学校买来一批图书,其中文艺书占总数的_,科技书占总数的25%,文艺书比科技书多20本。这一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4)小王存款1000元,按年利率1.98%计算,一年后应得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5)有460千克大米,已经吃了12天,平均每天吃30千克。剩下的大米如果每天吃25千克,还可以吃多少 第7课时 式与方程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