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2023年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浅谈提纲式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浅谈提纲式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20232023学年第一学期 房 超 “提纲式”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几个月的时间,在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预习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课双测,提纲式”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提纲式教学模式的体会。提纲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思索。 一、收获: (一)提纲式教学能“用活”教材。
2、预习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预习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预习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
3、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预习案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提纲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
4、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提纲式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预习案质量的保证。 没有高质量的预习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提纲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预习案,特别是预习案的重难点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 使用预习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
5、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预习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 预习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预习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使预习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预习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预习案教学课堂。 提纲式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总之
6、,我们要高度认识一课双测、提纲式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提纲式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预习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一课双测、提纲式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2篇:基于人本主义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人本主义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学数学课堂为例 张珮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08教育技术班43号 摘 要: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当前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师教
7、学占主导的问题,针对我国现阶段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现状,以中学数学课堂为例,探寻如何把人本主义的理念融入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中,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模式;人本主义;传递-接受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他认为,课程应强调学生在情感、态度、理想与价值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潜能发挥,培养完整的人。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述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学习中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
8、自我实现。本文主要讨论在人本主义理念下对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理论概述 (一)本主义教育理念概述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人性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他们的共同信仰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行为和学习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行为都是他对自己的看法的结果。因此,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人本主
9、义教学理念强调:满足学习者情感需要,以人为本为宗旨,注重重塑学习者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塑造教师在人本主义教学中的角色,赢得学习者信任,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情绪,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移情,维护学习者自尊,提升学习者学习动机。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便有了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它的结构是“讲听读记练”,特点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照本宣读,学生依靠机械的方式重复进行学习。17世纪,学校教学中逐渐引入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班级授课制度。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
10、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茵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 1 1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采用单一
11、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从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习惯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导致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对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加强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简介 该教学模式起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之后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了我国。该模式的目标为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较快
12、地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将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十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该模式的的教学原则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力求使得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需要很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候常遇到的问题有所觉察。 二、各种教学模式利弊分析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从结构框架上看,突出
13、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从活动程序上看,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程序性。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将“教学模式”这一理论概念引入教学以来,它已成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不同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目前教学模式主要有传递接受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训下范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教学模式。传递接受式教学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地位,
14、忽略学生的地位,这种模式是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的,在课堂上,利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结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上课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节授课方式和内容,师生交流的机会较多,师生的关系较融洽及时地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学内容,并利用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的纪律性的培养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自学辅导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是学生一旦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可能对课堂所讲解的内容一无所获,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
15、要有非常敏锐地观察能力,必要时进行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讲解和教学,一般很难在大班进行教学,适合小班化教学。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但是这个只能局限在小班进行,还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的支持。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从信息加工理论出发,非常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教师在运用这种模式的时候,要时常提醒学生进行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要考虑各种步骤的组成要素,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抛锚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来确立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
16、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老师不可能成为每一个学生选择问题的专家,所以从教师方面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有教学模式都是同样有利有弊,反应了教学 2 模式的与时俱进。 每种教学模式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和历史性,都反映出教育的发展,有发展就肯定有其弊端,有利有弊才会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实施对象和教学环境。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指出:“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是否具有潜在
17、的言语材料,能否同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类属”新知识。如果能实现上述两点,则这种模式在掌握知识技能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就无法否定。”2 三、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232023年)的工作方针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因此,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8、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人本主义理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人本主义教学模式调查分析,以初二年级为例 调查对象: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初二(8)班和初二(14)班数学课堂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一些课堂教学过程,反应教学模式,用心倾听学生最真实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的了解初中课堂主要教学模式,根据存在的问题,探寻完善教学模式。 调查方法:利用向学生发放问卷的方法来了解教学现状,向初二两个班级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到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 调查结果数据显示: 老师上课经常会加一些小实验吗?30%40%几乎没有有,很少经常都
19、有30% 图1老师是否在课堂加实验 图1,老师在课堂中对于实验的有效运用,可以看出经常有实验的只有占了30%,几乎没有的占了40%,有,但是很少的占了30%。实验不仅是自然科学的教学手段,在数学中也同样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天地。在数学课堂中,往往因为知识枯燥,抽象,难懂,不易引起学 3 生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运用好数学课堂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在
20、应用题上会亲自模拟设计情境吗?20%22%从来没有有,很少经常有58% 图2老师是否会亲自模拟设计情境 图2,老师是否会亲自模拟设计情境。经常有的只占了20%,证明学生很少能够在模拟情境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情境中学习的学生能够对问题加深印象。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有很少,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这个占了58%,后来笔者通过访问的方式向学生了解了在什么情况下有情境设计。 笔者:你们老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情境让你们有设身处地的感觉? 学生:有的时候在有老师来听课或者上班级公开课的时候比较多 笔者:
21、喜欢老师设计情境,在情境中学习吗? 学生:喜欢。 笔者:为什么喜欢在情境中学习? 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设身处地的体验学习过程,可以加深印象,在概念理解上更加容易,以后再碰到困难就不怕,可以模仿老师这种方式,自我学习提高。 通过问卷数据和访问,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是喜欢老师在情境中设计教学的,但是实际上却是很少的。 4 你觉得老师能带动教学气氛吗?27%38%不能,完全机械式读书一般,讲解的比较详细,清楚能,注意力完全被老师吸引 35% 图3老师能否带动课堂气氛 图3,老师能否带动教学气氛,完全机械式读书占了38%,一般能讲解的比较详细清楚的占了35%,完全被吸引的只占了27%。课堂气氛不好,原因可
22、能是教师按照课程目标自己讲述理论概念,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讨论。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 老师在课堂上会空出时间来让你们讨论问题吗?26%42%几乎没有有,上公开课的时候经常有的32% 图4老师在课堂上是否空出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 图4,老师在课堂上会空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当堂课的疑难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巩固学校,经常有时间空出来的占了26%,几乎没有缺占了42%,可 5 见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消化起来不容易。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空间自己提出问
23、题解决问题。 老师的上课方式让你觉得对这门课程很感兴趣?22%48%不感兴趣有点感兴趣很感兴趣30% 图5老师的上课方式能否使学生对此门课程感兴趣 图5,老师的上课方式满意度调查中,不感兴趣的占了48%,有点感兴趣的占了30%,老师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感觉课堂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越来越少,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还没有改变,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还没有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的数据,初中现阶段教学是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充分挖掘学生记忆力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传递 接受 教学 模式 心得体会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