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 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 李艳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形象: 迷茫的求学者,清醒的“多余人”,随波逐流的小知识分子,还有独自一人在内心深处苦苦探索的学者。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境况不同,性格各具特色,但他们都体现出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一些共同之处:不断思索,i潜限不公,但又无力改变,只有悲观失望,痛苦仿徨。 关键词:夏目漱石;小说;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I313.Q65文献标识码:R文童编号:1001一7836 (20231 020 3夏目漱石(1867-1916)
2、,原名金之助,别号漱石,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1905年发表我是猫,一举成名,步人文坛。漱石的作品题材大多围绕着知识分子的生活,展现他们的生活状况,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个细致人微、栩栩如生的小说人物,引领着读者进人旧本近代知识分子生活”的画廊。“从一定意义上说,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文学的开拓者。1 夏目漱石作品题材的选取,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一个作家不会选择他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容进行创作,那样会是不真实的任意虚构。他写的是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漱石是日本第一批受到正式的、系统的资产阶级学校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他生于明治维新的前一年,可以说是明治社会的同龄人。他接
3、受了日本第一批正式的小学和中学的教育,而后进入日本第一所大学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大学毕业后到地方中学教书。之后不久(1901)年)他成为日本第一批选派中学教师出国留学的成员,被派赴英国留学三年,回国后在东京帝国大学教英文。1907年,他辞去教职,进朝日新闻社工作。他从1905年成名作 (我是猫)开始,陆续发表哥儿旅宿疾风、三四郎其后门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明暗等作品,主人公几乎都是知识分子。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积极地学习和引进欧洲文明。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跻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军国主义思想迅速膨胀。但日本的经济底力薄弱,国势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的。夏目漱石看到日本近代
4、化过程中种种弊端,在他的小说中,围绕着知识分子在这一时代的沉浮,批驳流弊,塑造了许多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典型。这些人由于出身、家境、成长经历、职业等不同,在性格上也各有特点。 一、茫然求学者 小川三四郎是漱石小说三四郎的主人公,是明治中期正在成长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 三四郎是一个刚刚离开偏僻的乡村来到东京上学的大学生,他对东京最强烈的印象是“一切的东西都像在遭到破坏,同时,一切的东西又都像在建设起来,真是大起大落的变动。 2(P19)外面广阔纷繁的世界,使他感到自己既无知又寒酸,胆怯和自卑一直伴随着他。三四郎每天面对的是新环境、新事物、新朋友、新问题,他感到茫然,不知何对何错,何去何从,“总觉
5、得有矛盾存在”。在去东京的路上,他曾有一夜与一个火车上的女子同住一室,他本能地与她保持了距离,但过后又思索是不是自己“没有胆量”、“太没出息”。2(p9)他对上大学深感自豪,对学的校园和教授从内心怀有一种敬畏,但上了几天课只觉得心情不畅,兴味索然。他一直保持了农村青年的单纯、朴实,但这在大都市里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土得掉渣”,他也听不懂东京大学生说的时髦的词语和他们话语中夹杂的英文。 三四郎感到自己面前有三个世界,一是故乡、有熟悉的生活和思念的母亲,但他只把它当作后退的落脚点,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想回去的。二是学院,生着青苔的砖瓦建筑,宽大的阅览室,积满灰尘的书籍,生活在这一世界中的人衣着不整
6、,气度从容,远离尘嚣。这个世界并不十分吸引他,但他已稍微领略其中的风味,退出又感到可憾。三是东京五光十色的世俗生活,“宛如光灿的春天在荡漾。有杯里直冒泡沫的香槟酒,有出类拔萃的美丽的女子。”这个世界对三四郎最具有诱惑力,但他感到它如同天空中的闪电,看似就在眼前,却颇难靠近。三四郎的理想目标是三个世界的有机组合,即“把母亲从乡下接来,娶一个美貌的妻子,然后投身到学习中去。”2(p80-81)但他学习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执著的恒心,暗恋聪明高傲的美称子,但由于自卑和胆怯而不敢表露心迹,任凭她嫁给别人。在小说的结尾,三四郎探亲后重返东京,但仍然感到自己是一只“迷途的羊”。 二、清醒的多余人 长井代助是其
7、后(1909)中的主人公,已近而立之年,大学毕业三四年了,未婚无业,虽然自立门户,但仍依靠父兄的资助生活。他的性格与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奥涅金十分相似,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受过良好的教育,清醒敏锐,善思索。他对所面临的黑暗动荡的社会既不同流合污,也无意与之反抗搏斗:有真挚的情感,也向往纯洁的爱情,但又轻率地将属于自己的爱情拱手让于他人。他什么事也不想做,为什么会这样呢?代助自己的解释是:“这不是我不好。说得明白些,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太令人失望,所以我不想干什么了。旧本这个不向西方国家借钱就无法自立的国家,竟要以一等大国自居,硬是要挤进一等大国中去。所以只好削足适履,限制各方面的发展,从面
8、上铺开一等大国的规模。如此勉为其难的样子,更令人感受到可悲,不音是青蛙同牛逞强,国民受着这种西方施加的压迫,便无暇用脑子,无法好好工作。教育上的愚民方针,使国民目不暇顾地干活,导致整体性的神经衰弱。我置身其间,一个人再怎么想有所作为,又何济于事呢.s(一叫这是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表达作者对日本近代化的强烈地不满和深深地担忧,也揭示了产生类似代助这样的“多余人”的社会原因。 代助体现了明治末期某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和性格,“他既是个日本现实社会的批判者,又是个袖手旁观者;既是个在精神上不为世俗观念所囿、独立不羁、有所自恃的人,同时又是个对周围的人采取不即不离、优柔寡断的人。”al(r
9、o3)代助看清父亲的伪善,但不去争辩,表面上虚与委蛇,唯唯诺诺。他原本同三千代相爱,但出于对朋友的“侠义心”,而“高尚”地为平冈做媒。三年后,他发现三千代婚后生活得并不如意,终于向三千代表露真情,下决心向因袭的旧道德开战。小说到此结束,主人公究竟何去何从,无由得知,但从代助对现实的悲观态度和时常产生的 巡、恐惧的心态推测,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向现实搏斗的勇士,只会成为被现实社会排挤出去的畸零人。这在稍后漱石的另一部小说门的内容中得到证实。 三、随世沉浮的小知识分子 珍野苦沙弥、迷亭、水岛寒月、越智东风是出现在我是猫中的人物,一群受过教育,对现实有一定的清醒认识,但又迂腐可笑、平庸无聊、随波逐流
10、的小知识分子的典型。苦沙弥是位中学英语教师,他虽然外表猥琐 (是个麻脸),但内心正直,尽管地位卑微,生活贫困,但憎恨权贵,决不趋炎附势。他对资本家金田夫人毫不客气地大加嘲讽:将金田派来的“说客”的名片扔进茅厕;对校长写来的兜售书籍的信件,也一样不留情地抛到纸篓里但他也是平庸、迁腐,学无专长。几乎整天呆在书房中,别人都以为他很用功,实际上多数时间在睡大觉;教了十年英文,时常还会写一些错误百出的英语句子;一会儿搞绘画,一会儿拉小提琴,最终一事无成。他时而头脑清醒,思想深刻,揭露“警察像打野狗一样屠杀天下人民”,批评社会是“疯子集团”,人们被这 “疯子集团”以“整存零付”的方式,“今天一刀,明天一斧
11、地虐待而死”;时而又是迷迷糊糊,一片混乱,莫名其妙地大谈“大 和魂”,把学生当强盗执杖相对,把小偷当警察纳头便拜 苦沙弥的朋友,也是“物以类聚”。迷亭才思敏捷,善于辞令,但又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把吹牛撒谎当作幽默有趣,把“牛肉马铃薯”说成“薯铃马肉牛”,在屋顶瓦片上煎鸡蛋,用美学原理解释“鼻子的起源”;寒月是位研究“吊颈力学”的理学士,他脱离实际,高傲轻狂,探讨的课题是 “紫外线对于眼珠电动作用影响”,整天带着饭盒,从早到晚在实验室里做磨玻璃球的无聊工作,还时常写一些“被人浴美女陶醉得停在枝头上的一只鸦啊”的十七字诗剧;东风白我标榜是写新诗的诗人,鼓吹“爱情与艺术”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但他思
12、想轻糜,不学无术,也只会学些毫无意义、矫揉造作的诗句。苦沙弥和他们在一起也只是无聊地扯淡,讲一讲诸如“上吊”“跳河”之类的无聊故事消磨时光。 苦沙弥、迷亭、寒月、东风这些明治末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有善良正直的美好品质,能看清现实的丑陋,不同流合污,同时又缺少明确的生活目标,脱离实际,脱离人民,平庸无能,随世沉浮,不做积极的斗争,只愿“在不致死的范围之内,享受着一种痛疾的清福”。 四、心灵苦行僧 漱石后期创作中,心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自私、猜疑、妒忌、欺骗等劣根性的心理小说,它展示了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悲哀、忏悔和救赎。 小说中的先生是个悲观厌世、行为古怪的人。他整日在家中思考、学习而不
13、到外面工作,独自去杂司谷墓地扫墓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日子过得不错,和夫人也很恩爱,但却说“爱情是罪恶的”,“人是不可信的”,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在他的遗书中,揭示了他行为怪异的真正原因。 先生原本也是一个热情、真诚、有进取心和责任感的人,后来父母的遗产被最信赖的叔叔骗走,从此对所有人失去了信任,变得谨慎、多疑,内心无比孤独。他对房东小姐颇有好感,但又猜疑人家也是为了钱财而接近他,所以迟疑不决。先生的同乡K与家庭决裂,先生收留了他。K仪表堂堂,聪明睿智,有远人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但K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天生在乎别人的意见,他要做的事只有得到别人的赞许和支持,才有果敢行动的胆量和勇气
14、。K向先生表露爱上房东小姐,求助先生的见解,先生以“在精神上没有上进心的人,就是蠢才”一句话堵住了K面前的爱情之路。而先生白己抢先向房东夫人表达了要娶小姐为妻的愿望并得到应允。K在矛盾与痛苦中自杀了,虽然他在遗书中丝毫没有埋怨先生,但先生的内心永远背负着“欺骗”的罪名,他的美满婚姻也从一开始就笼罩在友人亡魂的黑影中。 “被骗”和“骗人”的双重阴影使先生的内心世界一片黑暗,而这些又被深深地隐匿,连他的夫人也不知晓,匕生只能独自一人在心灵的苦旅上跋涉。他每月都去为K扫墓,精心照顾病中的岳母,命令自己温存地对待妻子。他已心如死灰,为了孤苦无依的妻子才苟活着,而每过一日,也只是在内疚、自省、忏悔、赎罪
15、的苦修路上多走一程。最终,先生还是以自杀寻求永远的解脱。 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各有特色,同时他们也有着某些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都具有正义感和道德感。明治维新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金钱势力和封建因素的畸形结合影响着生活的各个领域,造成社会贫富悬殊,动荡不安。漱石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而他又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贯穿了正义感和对道德的探究。三四郎虽然还不能明确自己的人生道路,但他本能地以理性指导行为;代助从更高的角度探寻,得出“并无真实爱情可言的夫妻关系是不道德的”结论,向世俗道德挑战;苦沙弥正直、善良,人穷志不短,不向权势低头;“先生”更是从灵魂深处挖掘人的
16、利己主义恶习。这些形象都体现出鲜明的是非观念。 其次,软弱无能是漱石笔下知识分子的通病。他们头脑清醒,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但 往往是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三四郎茫茫然不知如何行动;代助冷眼旁观,不愿行动;苦沙弥之流的小知识分子为生存奔波,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无所作为;“先生”自闭在个人世界的堡垒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脱离人民,孤芳自赏,而这正是造成知识分子软弱无能的根本原因。 第三,这些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黑暗、丑陋的社会现实愤恨不满,但又无力改变,清醒的头脑只会徒增痛苦。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美好憧憬已然化为泡影,只有无奈、仿徨、苦闷和孤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僧人厌世、逃避现
17、实的倾向,这是我们在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身上感受到的挥之不去的哀愁。 五、结语 夏目漱石的小说围绕日本近代的知识分子与现实的冲突展开情节,而绝少涉及其它社会层次的民众。虽然题材范围有些狭小,但他以众多生动形象的典型人物,展示这一阶层真实的生活和复杂的思想,充实了世界文学中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也为后来的日本及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日本近代历史和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何乃英.夏目漱石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M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吴树文译.三四郎Z.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吴树文译.后来的事Z.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4刘振瀛.日本文学论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79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3月第22卷第2期 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 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鲁迅与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浅议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宗璞笔下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浅议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爱情失败的原因 子夜的知识分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