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刑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现代警务工作对广大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常讲的素质一般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大方面,心理素质在这四种素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警务工作的质量。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基础,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心理素质不可能提高。今年上半年,刑侦局在一些省份就刑警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刑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也有个别民警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问题也很正常,因为刑警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既然是普通人,普通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刑
2、警同样也会遇到,甚至普通人遇不到的问题,刑警也会遇到。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问题都可以解决。如果忽视问题的存在,任其发展,后果则不可预料。在实际工作中因心理压力过大,不懂调适方法而精神分裂,行为失常的民警有;知法犯法的有;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有;随意开枪伤人的有;更为严重的是伤人后自杀或因无法摆脱心理困扰而自杀等等,上述这些情况尽管是少数,但影响极坏。这一切都与自身心理不健康和心理调节能力差有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心理健康和调适问题,讲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虽然只有两个字,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追求。传统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身体没有毛病就是
3、健康。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强调整体健康观。上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首先健康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不能说今天身体没毛病,心情舒畅,就是健康的。明天心情不好、感冒了就是不健康的,这里的健康指的是在相对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健康是稳定的,而且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方面是和谐的。一个人如果生理上没有毛病,很强壮,而心理上总是小肚鸡肠,焦虑抑郁,对工作和生活没有兴趣,也不能说是健康,因为在这个人身上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不是和谐的。现在我们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警队。在所有的和谐建设中心理和
4、谐是基础,没有人的心理和谐,其他和谐无从谈起。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心理的概念,这是非常正确的。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综合起来和谐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才能算健康。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正常的智力。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无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听不懂别人的话,别人也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这样的人心理也不会像正常人一样健康。一个人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但并不是说智力正常的人心理都健康。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获得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 2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人会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自己还不了解自己吗?其实真正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
5、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过高容易使人自傲,过低容易使人自卑。要想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社会比较评价自己。这里的比较不是盲目的攀比,而是与自己可比的人比。结合所属群体评价自己。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较评价自己。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讲一位英俊的少年叫喀纳索斯,一天他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便一见倾心,再无心恋及他人和他事,在水边依依不忍离开,最后憔悴而死。后来心理学上就用喀纳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优点重视、夸大,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6、,自己应该享有别人没有的特权,缺乏同情心,喜欢指使他人,对别人的批评过分敏感。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就沾沾自喜,反之则会暴跳如雷。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有一种“我不好也不让你好的心理”这类人由于缺乏同情心,往往人际关系很糟,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情,加之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往往容易在各方面遭受失败和挫折。这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而导致最终结果,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在工作中,有人竞争上岗没有成功,总是心理不服气,怨这个,怨那个,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总认为自己干得很好。其实有人适合做将才,有人适合做帅才。工作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适合做领导工作。即使当上领导,也不意味着你就成功了,因为领导的担子和责任比一般民
7、警更大,需要付出的也更多。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对自己,才能心情舒畅心理健康。 3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境。任何人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以情绪活动为背景的。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满足了就高兴,不满足就生气。人得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都说明情绪影响身体健康。中医上也讲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都与五脏六腑有着一定的联系。刑警的工作常常会发生上述这些情绪,我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健康。情绪健康的标志:情绪活动必须事出有因,情绪反应要与情绪产生的原因相一致、情绪反应要适度、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能够自我控制。 在实
8、际警务活动中,许多客观情况都是刑警们无法预料的。有时案情重大,情况紧急,甚至来不及和家里人打招呼,就得马上出发,奔向千里之外。到了异地他乡,等待的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心理体验无以言表;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各种未知因素更是多见,有时途中车子突然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十万火急,体验着强烈的焦虑感;有时出现车祸,一边要抢救受伤的同志,一边还要抓捕人犯,进退两难;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用枪不慎,防卫过当的情况更会给刑警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长时间自责,长时间情绪低落,心境不良;当执行公务受阻,鸣枪不响时,当事刑警既恐惧焦虑,又无可奈何。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在事实面前,闭口不语或者狡辩抵赖,往往会
9、使刑警情绪激动,怒不可遏,处于激情状态,当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时,往往就会声高语重,甚至想动手动脚。对于一些复杂案件,为了不发生盯梢盯丢了,抓人抓错了,将犯罪嫌疑人问死了,犯罪嫌疑人自残或自杀了等情况,刑警时刻都得绷紧警惕细胞,谨慎小心,提心吊胆地工作。即便是这样,仍会出现个别犯罪嫌疑人突然死亡、或逃之夭夭、或自残等情况,办案刑警精神紧张焦虑,羞愧内疚,甚至恐惧失落。上述这些情况,往往会使刑警情绪高度紧张,甚至几天都不能平静下来。 如果案件久侦不破,刑警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苦思冥想,彻夜难眠,责任感和压抑感相互交织,极为惆怅,有多少难言之苦,无人知晓,只能借大口大口的吸
10、烟,来理清头绪,缓解无形的压力。如果案件被破获,参战刑警各个喜出望外,回忆起艰辛的侦破过程和当初做出的正确分析判断,各个心花怒放,异常兴奋,甚至慷慨解囊,一改平日简单凑合的饮食,开怀畅饮,高兴至极。这种喜怒失常的情绪状态,对刑警的身心影响是十分不利的。刑警的情绪充满了忧愁与快乐、愤怒与欢喜、深思与悲痛、激动与平静,压抑与欢畅,这些两极性的情绪相互交叉,导致了刑警长期处于起落不平的情绪之中,倘若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就会影响刑警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4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就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的能力。要想实现目标,困难是常见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尽己所能克服
11、各种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刑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到和想不到的困难都需要竭尽全力去克服,这就要求每一名刑警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 5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刑警的人际交往与普通人的人际交往有所不同,要做到人际关系和谐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刑警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交往对象十分复杂。有普通百姓、犯罪嫌疑人、证人、受害人等,这些人在年龄、性别、职业、品德、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各部相同的人。不管办案警察喜欢还是不喜欢交往的对象,都必须交往,而且要有成效。要想达到满意的交往结果, 刑警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交往方法。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常人与
12、人之间的交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交往对象之间彼此有比较深的了解,交往双方形成的关系比较牢固。而刑警的人际交往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这些特点。有时,可能只是一面之交就到此结束,有时可能是多次交往,仍一无所获。刑警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一名刑警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际交往问题,系统地学习有关知识,不断探索有效交往的方式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和谐交往。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喜欢别人的人,才能被别人喜欢。喜欢他人的前提是发现他人的长处。 6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作为一名刑警,适应环境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具体工作中,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现实都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13、力。无论是化装侦察、卧底,还是一般的调查取证,都需要办案刑警“入乡随俗”适应各种环境。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一般办案民警,都要正视现实,适应自己的岗位。今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一些民警被下沉到基层,想不开,甚至闹情绪。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适应能力差的表现。 7具有完整的人格。人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慢慢形成起来的,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既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倾向性,也包括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完整的人格是说人格的各成分之间是和谐一致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是表里如一的。当然,在某些具体警务活动中,办案民警的表现
14、可能会有表里不一的情况,但这是有意识的,是工作的要求,这不能说是心理不健康。如果不是有意识的,是不自觉地表现出的嫉妒他人,敏感多疑、偏执等特点,就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上面所说的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谁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不高兴,谁都有不开心的时候,只要这种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减弱或消失了,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他总是长时间处于此状态,或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状态越演越烈,这就是不健康的,需要进行心理调整。 怎样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 心理异常时的主观感受是判断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心理异常时,个体常常(而不是绝对)出现以下一些特征: 1.痛苦感 在心理异常时个体常常会出现明显
15、的难受感觉,情绪低落,心里烦躁。心理异常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心理变态等等。这里只对常见的情绪障碍进行简要说明。 常见的情绪障碍是焦虑障碍,也叫神经官能症简称神经症。它是一组非器质性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某种特征性的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症、焦虑症、强症迫、疑病症、恐惧症、抑郁症和癔病等。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将神经症、神经病和精神病的概念混淆起来,其实它们有不同的含义: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大都有神经组织形态的病理性改变,常见的有脑血管疾病、癫痫、中风等。神经症和精神病都是心理疾病,是以神经功能失调或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病。神经症是一组大脑机能轻度失
16、调的精神疾病,而精神病是一组大脑功能严重紊乱的精神疾病,比如幻视、幻听、妄想、思维分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等。 神经症共同的特点就是 尽管当事人有各种躯体不适的痛苦感觉,但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患者觉察到自己处于一种心理矛盾的状态,但不能自拔。典型的表现是体验到他自认为自己应该控制的心理活动而自己控制不了的矛盾心理,比如焦虑、持续性心理紧张、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为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等。精神活动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正常。自知力良好,患者对自己的病态有充分的自知力并为此而痛苦,主动求医,求治心切。神经症是一种持久
17、性的心理疾病,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 2.生理和心理功能紊乱 在心理异常的时候,人的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被打乱,表现在该休息时,不能进行很好的休息,该工作时,又不能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突出的表现有失眠,胃肠功能紊乱胸闷、心悸等。 3.关注中心转移 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个体心理活动的中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它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思考不同的问题。心理异常时个体关注的中心往往不再是周围世界,而是自身,过度地关注自身的各种问题,并为此而苦恼。 4.异常心理固着 心理固着是指个体在一定时期内为某种想法所困扰,不知任何处理,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 在心理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心理固着,个体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思
18、考消极的问题,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为自己不能解除烦恼而不能自拔。一般异常心理固着往往导致个体的意识范围狭窄,个体只关心、担忧自己的“心理问题”,而疏离周围事物。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抑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并伴有失眠、肠胃不适等症状,就应该去医院看看精神科医生(有些地区称心理医生)。 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从应用角度看,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比如某人心情不好、焦虑、抑郁、人格障碍、心理变态等消极心理,都属于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范畴很广,它包括不同的层次,既包括一般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也包括心
19、理疾病。不同的问题矫治的方法也不同。 对待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态度。心理问题并不是高危职业人群的专利,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它就像头疼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现象,并不可怕,也不神秘,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待它,就可以减少或避免。 生活中人们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热线、互联网络等方式找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咨询。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尽快消除不健康的心理,使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如果有必要,还应该主动到各地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的心理门诊去就诊,通过专家进行必要的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 为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可以有意识地
20、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报章、杂志或通过其它传媒,学习一些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避免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 本帖最后由 小鸡儿啄米 于 2023-8-27 22:00 编辑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阿郎 (2023-8-27 21:36:35) 三、影响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几点是: 1.工作压力。 绩效考核引发的压力。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确实激发了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无疑也增加了刑警个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责任倒查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刑警 心理健康 知识讲座 讲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