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精选多篇).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文言文复习教案设计 专题: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 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 5、06年中考,
2、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而07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07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07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我统计了一下,07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那么,在国人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2023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 三、
3、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 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 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 5、0 6、0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 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 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
4、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明确自己该怎么答题! 今天,我们进行文言文复习的第一个专题:文言文的翻译。我仔细研读了在0 6、07、08年中考结束后的宜昌市试卷分析,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言文翻译题有一定的选拔性,学生能得分多,但能得满分的不多。我们的中考试卷集结业和升学两重功能于一体,每一个想的高分的同学必须赢在选拔性的试题上。我们要的不是能得分,而是得满分! 说到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这三年来同学们一直都在不知觉的运用着,只是没有把它系统归纳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这项工作。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做到“信”、“达”,“
5、雅”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其实,同学们更是早已了然于胸了,都至少已经有了三年的实战经验了,只是没有总结而已,下面我们在试着翻译这三年来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句子来总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换:文言句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应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 留: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
6、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大致程序 了解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在答题过程中我们怎样去运用更能让我们不丢分呢?大家不妨按照这样一个程序去做: 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再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关键字词。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四)文言文翻译口诀: 最后老师一厢情愿的想送给大家一则翻译文言文口诀,不知大家想不想要吗?想要,就请大家用心的大声朗诵一遍: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
7、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局; 领会语气,句子流畅;对照原文,务求直译。 (五)实战演练 好了,我们已经总结出了怎样答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下面我们就来实战演练一番!请同学们完成试题回放中的翻译题。 做完以后我们可以自己检测自己是否能得满分,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是否做到了让原句中字字有着落? 2、我译出来的句子是否语句通顺,符合现在的语法规范?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满分一定属于你!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总结并演练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般方法、大致程序以及文言文翻译口诀。中考中文言文试题确实有难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后期的复习中不放弃不抛弃,
8、中考时记住:我易人亦易,我比别人不大意;我难人亦难,我比别人不畏难!6月的中考舞台,一定有你们精彩的亮相! 推荐第2篇:文言文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三怕)分模块一一解决,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将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学难点 :(1)文言文阅读 (2)较复杂的现代文阅读 (3)写作 本课具体任务:学会阅读文言文 1、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它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散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括策、诗、词、曲、赋等多种文体。 2、文言文分类:
9、(1),叙事性文言文【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论语两小儿辩日晏子使楚、】 (2),写景类文言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3),传记性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 (4),议论性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5),特殊文体:说【马说爱莲说】表【出师表】铭【陋室铭】 3、如何阅读文言文: 一、首先要读懂 (1)通读,注意古今读音的不同。(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古汉语词典。)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实词、虚词的特殊用法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词。 a、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字可以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
10、种现象叫做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通假字有三种:同音通假、音进通假、变音通假。判断方法:通假字读音与被通假字读音相同,一般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古今异义:由于时代变迁出现的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通常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延伸三种。判断方法,根据语境。 c、一词多义: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甚至分属不同词类。判断方式:语境。 d、词类活用: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应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 虚词: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 如:之、以、而、其、则、乃、然、于、为、焉、乎等。 (3)特殊句式:按
11、照一定模式来组织的句子。 A、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做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 B、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被”字表示,而是借用其他介词来表示,如:“于,受于”、“为,为所”等。也有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一般是句中动词本身含有被动意思。 C、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以求语言简洁。 E、固定结构:“得无乎、如何、奈何、是故、所以、孰若、若夫、然则、不亦乎?”等。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欣赏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利于文学常识的提高 2)、结合自身情感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2、陶冶升华的过程 3、如何记忆背诵:多度,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诗词同样受用】 实战操练: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
13、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
14、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解释: 止,通“只”,只有。 缀,这里指紧跟、跟随。 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也就是“以骨投之”,把骨头投扔给狼。 从,跟从。 并,一起。 故,旧、原来。 窘(jing),困窘,处境危急。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顾,回头
15、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积薪,堆积柴草。 苫(shn)蔽,覆盖、遮蔽。 乃,于是、就。 弛(ch),放松,这里指卸下。 眈眈(dn dn),注视的样子。 少(sho)时,一会儿。 犬,像狗似的。 坐,蹲坐。 久,很久;之,没有实在意义。 瞑(mng),闭眼。 暇(xi),空闲。 暴,突然。 毙,杀死。 洞,打洞。 其,指柴堆。 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尻(ko),屁股。 股,大腿。 寐(mi),睡觉。 盖,原来。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
16、而且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呼其子而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节选自苏东坡艾子杂说) 注释:曷:何,怎能。克:胜任。敏:灵敏,聪明。多能:多种本领。妄言:乱说,造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 译文:齐国有个富人,家里有很多钱。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很笨,他又不教他们。一天,艾子对富人说:“您的儿子虽然很美,但是不通事务,以后又怎能接管您的家产呢?”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很聪明,而且有很多本领,怎么会
17、不通事务呢?”艾子说:“也不必考验别的事,只问他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情愿担当诬蔑不实的罪名。”富人把儿子找来问这件事。儿子笑嘻嘻地说:“我岂能不知道,米是从布袋里来的。”父亲听了,立刻凄怆悲伤地改变了面容说:“你的愚笨可算是达到极点了!那米不是从田里取来的吗?” 艾子叹道:“不是这样的父亲,是生不出这样的儿子来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 其二子甚愚( ) 吾当妄言之罪( ) 每以布囊取来(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3、你觉得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有哪些错误
18、? 4、艾子说:“非其父不生其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1、积累 很 承担,担当 从 2、您的孩子虽然很好,却不了解社会上的事务,以后怎么能胜任家务呢? 只问您的孩子“所吃的米是从哪儿来的”;如果他们知道这个问题,我愿意承担造谣的罪责。 3、富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两条错误:一是不教育他们,使他们不通世务;二是护短,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 4、从字面上看,艾子是在讽刺富人本人也不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而实际上,这句话还揭示了父子一脉相传的剥削阶级本质。 学以致用(文言文作文) 智士程济小传 (2023年高考作文,成都考生)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
19、:“愿为智士。”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 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处。 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
20、荒。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闻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 “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杨荣、杨溥、杨士奇主政,时人称为“三杨阁老”。帝谓济:“当日杨荣、杨溥与卿同为编修,今日权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节,今日首辅之位,舍卿其谁!”济曰:“荣华富贵岂弟子所愿?求长伴师身旁,此生足矣。”帝颇有感慨。 一日,帝问济:“我今年老,可归否?”济曰:“朝代已换,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归?”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归,汝等可写本奏上。”众官本上,旨下:进京
21、辨认。 至京师,朝廷遣建文旧臣吴亮往辨,亮见帝,大哭,不能仰视。入内,恐难以取信,自缢以明。正统感悟,命迎入大内,济见帝得入宫,乃飘然而去。入内,正统以孙儿礼拜之,因不便称呼,乃称太上老佛。后帝寿至八十九岁而崩,敕葬于北京西城外黑龙潭,无坟无树。 异史氏曰:一子错,满盘输。人的每一步对一生都很重要。建文纯仁至孝,惜靖难初错用李景隆、耿炳文,军事失利。又因燕王为叔,处处忍让,是徒惜仁名而遂至失国,流亡一生。燕王甘冒大险,起兵反叛,侥幸获胜,然大肆屠杀忠臣,兴文字狱,凶暴过甚,是以后人多同情建文而贬斥燕王,真可谓不以成败论英雄,公道本自在人心。胡广以状元之才名重于世,降燕姑且不论,据顾炎武考证其五
22、经大全全系杂抄他人著作而成,是文章品行俱不佳,无可取也。解缙素无劣行,丧名降燕,终于狱中,为士林所不齿,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程济追随建文近四十载,矢志不渝,委曲全主,终致主归骨,比之介子推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智士,真无愧矣,可谓俯仰一生无所愧,从来不作剧新文。 【点评】 故事新编已不新鲜,文言文写作亦不新鲜,而用文言文创作故事新编,则属另辟溪径。作者的文言文功底比较扎实,遣词造句像模像样,若即若离地记叙出燕王朱棣弑君篡位的故事,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一步决定一生。结尾模仿聊斋志异的笔法,直接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点评,评价中肯,颇有见地,既收束全文,又点明话题,这是文章最大的亮点。 推荐第
23、3篇:文言文教案 一对二文言文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巩固重点字词(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 2、通译全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的运笔和构思;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认准字形、读对字音。准确背诵默写。 2准确全面掌握课文注释,注意特殊用法。准确、流畅的翻译句子。 3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学会拓展思考,利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阅读中的问题。作者的运笔和构思;了解诗歌创作中的象征笔法。 三、学习重点: 一词多义的记忆注意归纳整理,记忆不要分散。 词类活用要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整体记忆,不死记硬背。 1
24、、虚词 父利其然(代词,这样)也 泯然(的样子)众人矣(语气词)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指诗) 问女何(什么)所思 见往事耳(罢了) 蒙乃(于是,就)始就学 妇拍而(连词,表并列,相当“又”)呜之 此不为(是)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孰为(认为)汝多知乎其(其中)一犬坐于前 投以(把,介词)骨 盖(原来)以(用)诱敌 意将隧入 以(连词,表目的,相当“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书:未尝识书具 然:父利其然也 即书诗四句 泯然众人矣 自:并自为其名 贤:贤于材人远矣 还自扬州 如此其贤也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观:传一乡秀才观之 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25、闻:余闻之也久 绝:以为妙绝(副词,极) 不能称前时之闻 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是:当是时(介词,这) 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奇。) 父利其然(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利。)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 北饮大泽(名词作状语,去北方。) 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孔子东游(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而日中时远也(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26、。) 4.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走路。) 河、渭不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5.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满坐寂然 孰为汝多知乎 止有剩骨 6.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
27、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4、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
28、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
29、谏)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30、(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之)以骨。(狼) 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 推荐第4篇:文言文教学设计 3T模式在高考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教学设计 贵州
31、省龙里中学 李宜勇 教学目标: 1、识记并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的词义。 2、训练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3、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难点:文言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更多义项。 课前准备: 1、老师课前设计好导学案并分发给学生。 2、以3T教学模式将相邻两桌分为A、B 学习小组。 教学方法: 1、老师组织课堂。 2、学生自主学习并相互探讨。课时安排:2课时 附:2023年高考安徽卷文言文原文: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1)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2)世族,幼不喜纨绔(3)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4)
32、篾(5)如也。于诗嗜(6)陶渊明,少(7)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8)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9)。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10)知(11)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12)一钱自污(13)。视民如子,治行(14)冠(15)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16)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17)重言路(18),台省官皆矫尾厉角(19),务毛挚(20)搏击有名高(21)。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22)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23),如退院僧。暇(24)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25)会(26)食浮屠(27)、老子之宫(28
33、)。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29)不肯相下(30)。先生默坐,或(31)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32),觉我言为烦。先生固(33)耽(34)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35)了悟初因证果大旨(36)。每过其居邸(37),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38)。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39)以为言,则笑曰:“吾筹(40)之熟(41)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42)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43)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44)之思,属(45)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46),予辈皆为(47)赋
34、诗。未几(48),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49)纪实云。归田后,尤(50)孤介(51)自持,不接当事(51)。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53)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54)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55)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56),而于禅悦文字尤(57)善。 先生生明启壬戌,卒廉熙壬申,年七十二。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内典:佛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记字词 1、
35、AB分别识记下列词 任务A:(1)讳:避讳(2)生:出生(3)纨绔:富贵家子弟(4)声利:名声利益(5)篾:看不起(6)嗜:喜欢、爱好(7)少:年少(8)长老:年纪大的人(9)名籍甚:名声很大(10)出:出任(11)知:知府、知县(12)以:因为(13)自污:玷污自己(14)治行:政绩(15)冠:位居首位(16)为:担任(17)方:正当(18)重严路:重视广开言路(19)矫尾厉角:逞强好胜(20)毛挚:即毛鸷,比喻凶狠残暴(21)名高:好的名声(22):下直:下班(23)宴坐终日:整日平静地坐着(24)暇:闲暇(25)或:有时(26)会:相聚(27)浮屠:寺庙(28)老子之宫:道观 任务B:(
36、29)负气:凭侍意气(30)相下:认输(31)或:有时(32)自失:自己的不足(33)固:本来(34)耽:沉迷(35)尤:特别(36)大旨:要义(37)居邸:住处(38)惟.而已:只有.罢了(39)或:有人(40)筹:谋划(41)熟:仔细(42)不肖:不成材(43)忧:祸患(44)归田:辞官归隐(45)属:通“嘱”嘱托(46)见志:表达志向(47)为:替(48)未几:不久(49)盖:大概(50)尤:更加(51)孤介:耿直大方(52)当事:当权人(53)馈问:带着礼物拜访(54)倘:倘若(55)雅操:高尚的节操(56)矩度:规矩法度(57)尤:更加 2、AB同学交换识记任务 3、AB同学相互检查
37、识记任务 A考B:B得分 (1)讳 (2)生: (3)纨绔 (4)声利 (5)篾 (6)嗜 (7)少 (8)长老 (9)名籍甚 (10)出 (11)知 (12)以 (13)自污 (14)治行 (15)冠 (16)为 (17)方 (18)重严路 (19)矫尾厉角 (20)毛挚 (21)名高 (22)下直 (23)宴坐终日 (24)暇 (25)或 (26)会 (27)浮屠 (28)老子之宫 B考A:A得分 (29)负气 (30)相下 (31)或 (32)自失 (33)固 (34)耽 (35)尤 (36)大旨 (37)居邸 (38)惟.而已 (39)或 (40)筹 (41)熟 (42)不肖 (43)
38、忧 (44)归田 (45)属 (46)见志 (47)为 (48)未几 (49)盖 (50)尤 (51)孤介 (52)当事 (53)馈问 (54)倘 (55)雅操 (56)矩度 (57)尤 二、活学活用(师生互动区) 1、AB同学分别完成列句子的翻译,然后AB互改。(每小题5分) 老师出题如下: A任务区:得分 l 先生生(2)世族,幼不喜纨绔(3)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4)篾(5)如也。 翻译 l 出(10)知(11)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12)一钱自污(13)。 翻译 l 世祖章皇帝方(17)重言路(18),台省官皆矫尾厉角(19),务毛挚(20)搏击有名高(21)。 翻译 l 先生独
39、淡泊宁静,下直(22)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23),如退院僧。 翻译 B任务区:得分: l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22)辄焚香扫地,宴坐终日(23),如退院僧。 翻译 l 或(25)会(26)食浮屠(27)、老子之宫(28)。 翻译 l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29)不肯相下(30)。 翻译 l 归田后,尤(50)孤介(51)自持,不接当事(51)。 翻译 2、AB互动区:AB同学分别在原文中挑取两个你认为重要的句子考察对方的翻译能力(每题5分) A出题区: (1) (2) B答题区:得分 (1) (2) B出题区: (1) (2) A答题区:得分 (1) (2) 第二课时 三、能力提
40、升 AB同学共同翻译全文。 四、高考链接:(师生共同完成下列高考题) (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皙次其别号也 吾其还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 为武置酒设乐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41、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译文: 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译文: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译文: 五、课堂延伸,掌握以下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 1.AB同学分别识记以下常
42、见的多义词。 A任务区: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计算 B任务区: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43、 发出、抒发 2、AB同学交换识记任务 3、同学互相检查识记任务 A考B:B得分 (1)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 )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 )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 )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5)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 ) (6)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 ) B考A:A得分 (1)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 (2)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 (4)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 (5)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 (6)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 (7)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 课后反思:运用3T模式进行文言文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之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高考题的能力增强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运用识记词汇翻译文言句子和课堂延伸部分的句意理解等方面很吃力。这充分暴露出了学生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