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小学数学教案: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决。 教具、学具准备:在小黑板上画6个格,如用幻灯映出6只蝉,6根小棒,将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第2题的画在小黑板上。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复习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3、写法算式。 (l)5个3是多少? (2) 4乘以5是多少? 4、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画着6个格的小黑板,并提问:“ 6个6个地加,每个格里应该分别填几个6的和?(第一格里填 1个 6、第二格里
2、填 2个6的和,第三格里填3个6的和)教师也听学生回答边在方格图的上面分别写上1个6,2个6,3个6“2个6的和是多少?”“3个6的和呢?4个6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数填好。 教师指黑板上的图带领学生齐说:l个6是6,2个6的和是12,3个6的和是18再提问:“12是几个6的和?”“30是几个6的和?” 教学例题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5、巩固练习 (1)教师按顺序说乘法算式,学生说乘法口决。 (2)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学生回答6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开始时,可以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3)练习十三第l3题。 6的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决的意义,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1.口算 6 16 41 254 62 6 542 31 6 366 23 34 2、根据口决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3、在里填上、或 448 339 6636 4416 6612 4、乘法口决比赛 5、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 2 4 4 36 22 65 34 66 24 26 16 6、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妈妈买
4、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 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7、口头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 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 8、复习填括号练习(1)做62页第3题 (2)做练习十三第 2、 5、7题 440 )?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规律的教学设计 定林小学 周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5、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的相等关系,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并概况法用。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授法 归纳法等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师:为了欢迎听课的老师,咱们班同学准备了几束鲜花。 出示图:左边有5束鲜花,右边有4束鲜花,一共有几束鲜花?怎样列式? 生:5+4=9,4+5=9。(师板书:5+44+5) 师(小结):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变成一个等式。这个等式里蕴藏着我们今天要探索的规律,猜一
6、猜,是什么?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今天我们继续探究。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出示情境图:体育课,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运动。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跳绳的有多少人?怎么列式计算?(17+28=45,28+17=45,17+2828+17) 生2:女生有多少人呢?(23+1717+23) 师:继续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那么,你能再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写后,同桌互查,指名交流,师相继板书三道等式) 师:这些都是等式吗?怎样验证?这些等式都有什么特点? 3
7、.师: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咱们能举完吗?(师板书省略号)那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学生交流后,再看书自学P56) 问:通过学习,你知道可以怎样表示?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最能体现数学简洁明了的特点?(集体反馈并总结,师板书a+b= b+a) 师:这个等式表示什么?(生交流,师板书加法交换律) 4.师:其实,加法交换律和我们并不陌生。357+218,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验算的依据) 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吗?(看的方向不同,但总数不变)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学生交流,师板书:28+17
8、+23) 师:先算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添上小括号)还可以先算什么? (生加括号,并说计算过程) 师:这两道算式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师板书,生齐读)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3.引导比较,发现规律。 师:比较这几道等式,你发现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同桌讨论后交流)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引导学生抓住不变的三层含义分析相同点) 师(小结):其实三个数相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 4.你能照样子再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 师:既然这样的等式写不完,那么也可以用
9、字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规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你能表示出这个规律吗?(学生独立写一写,然后指名板演,师生一起检查这个等式) 师(小结):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 5.学习加法结合律又有什么用呢?(出示如下题目)你能很快口算吗?运用了什么?(学生说口算过程,体会加法结合律的用处) 35+40+60 64+(36+78)18+25+75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1.下面的等式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
10、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2.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说说你是依据什么填的。 6+35=35+; a+204=+a; (45+36)+64=45+(+); 560+(40+c)=(560+)+ ; 560+(180+440)=(560+ )+。 3.完成课本P58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4.拓展练习 64+25+136+75=(64+)+(25+); 30+28+70+72=(+)+(+); 54=4; 6425=6()。 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四个数相加、五个数相加适用吗?更多数相加呢?由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你还能
11、联想到什么?乘法是否也具有这样的运算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你们课后能像这节课一样去探究验证一下吗?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 推荐第3篇:小学数学教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以前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师:同学们,都记得很清楚!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瞧,老师带来了一个什么? 生:正方体。 师:那你能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吗? 师:谁想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数一数,看看到底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 1、数数。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十 )。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 百 )。 一百个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12、( 一千 )。(板书) 师:“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师:它应该排在数位顺序表的哪个位置呢?(课件出示) 生:百位的左边。 师:千是比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上,越往左,数位越高。千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千。(板书设计) 师画计数器带着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这里让学生理解进率,明确百位上拨十个珠子,千位上拨一个,即一个千等于十个百。(板书设计) 师:刚才大家一百一百的数到了一千,那你能从一千开始倒着数一百一百的数吗? 生: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 师:整百整百地数你们会了,一个一个地数你们会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
13、游戏: 二、巩固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1000以内的数,其实,这样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我就搜集了几个,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下课以后你们也去搜集几个,同学之间交流交流,增长一些见识,好吗?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五册周长的认识漳州市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苏小玲邮编:363800 手机:13709303506 周长的认识 华安第二实验小学苏小玲 设计理念 这是一堂概念理解课,必须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
14、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手段的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1页的 内容。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 3.初步渗透平移、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1.联系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描一描、指一指、找一找、判一判、算一算、量一量等环节,帮助学生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举例,加强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3
15、.通过量树叶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结合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每生准备直尺、彩笔、树叶、毛线、软尺等。 3.图画纸、作业纸各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秋景视频,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一)生画树叶一周的边线,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3、动画演示树叶的周长,并揭题。 【设计意图:通过画叶子边线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探索新知: 一、建立表象,形成概念。 1、(探究一)边指边说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给
16、周长下定义。 2、(活动二)找生活中具体实物某个面的周长。 3、(探究二)通过判断,深化理解周长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指一指、说一说、判一判、找一找等活动,建立周长的定义,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二、运用概念,计算周长。 1、(探究三)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 2、(活动三)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定义,并让学生运用概念,学会计算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量树叶周长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感受合作的意义,同时,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综
17、合应用: 1.练习“谁走的路线长?”,渗透平移的数学思想求周长。 2.猜、量教师的腰围,介绍神奇的周长。 3运用周长,创造图形。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设计说明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教学内容,该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又为今后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伏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紧密地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进行平移数学思想的渗透。为此,本节课先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再指一指规则图形的周长给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再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
18、活动的教学,有效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注重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好奇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秋景,使学生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还是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然后从漂亮的树叶导入课题,这样,一下子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9、,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节课,教师既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周长,如地面的周长,课桌桌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电视屏幕的周长等,又能把数学知识还原生活。介绍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找裁缝师傅做裤子,需要量腰围,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圈的路程等,以此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感知。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学周长定义时,教师通
20、过“描一描”、“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手段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理解。 1、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建立周长概念的表象。 2、通过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长方形、圆形三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 3、通过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体会周长指的是外边线一周的长度。由此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4、通过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能应用周长的概念, 解决数学问题。 四、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孩子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会分析,变聪明。 1、教学中,教师能通过量一量、算一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小学 数学教案 模板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