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乡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家乡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家乡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家乡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家乡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永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这次的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永兴县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时间是2023年月1日至2月11日,地点是在永兴县。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实力大幅增强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51.8亿元,比2023年增长0.87倍,年均增长13.4%(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超过20000元,达到26694元;财政总收入10.07亿元,比2023年增加5.07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4亿元,比2023
2、年增加3.11亿元,年均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2亿元,比2023年增加66.5亿元,年均增长27.4%,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5亿元,是“十五”规划期的3.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比2023年增加21.1亿元,年均增长17.9%;外贸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比2023年增加1.39亿美元,年均增长19.7%。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1.2:61.8:27.0,与2023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都保持了全省经济强县的地位。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道路交通
3、发展迅猛。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4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102.9公里,建设通村公路998.1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96.5%的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超过150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20000余处。农村电网改造取得较 好成效,9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农村通信娱乐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县村组电视覆盖率100%,其中75%的村通有线电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实施县城“南延西扩”战略,共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
4、项目30余个,全面推进龙山路、环城西路、永湘路、滨河路、采煤沉陷区安置工程、汇邦新天地、银城假日酒店、金河铭庄、碧水嘉苑、荣裕国际新城、安陵书院、中国白银第一坊、昌兴花园、教师安居工程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23年的10平方公里增加到1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23年的29.1%提升到38.85%。 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稳步发展。202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6.99亿元,年均增长3.6%。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水稻总产量25.06万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冰糖橙产业种植面积由7.21万亩发展到11.06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5家增加到30多家,建设了城关碧
5、塘湘阴渡现代农业示范区, 引进广州先步、郴州乐活、郴州鼎圣、中南三泰、旺盛种养、中港捷兴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培育了湘阴渡万亩无公害蔬菜、鲟鱼养殖、涌水万亩冰糖橙、黑山牧场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优质稻、冰糖橙种苗、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优质肉牛、特种水产、休闲农业8大主导产业基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4.26%。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23年,工业增加值90.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9.4%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6%。打造了稀贵及有色金属、煤炭、水电、烟花鞭炮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金银冶炼、烟花鞭
6、炮、再生纸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区为支撑的“一园十区”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被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2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2023年被省科技厅列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年均增长13.7%。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中国银都工业游、便江丹霞游、板梁古村民俗游、悦来温泉休闲游、黄克诚故居红色游为重点的旅游体系。2023年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3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94元,比2023年分别增加6530元和283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1.7%、10.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4平方米和38.9平方米,比2023年分别增加了8.6和2.9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预计为46.9%,城镇、农村居民生活已进入了40-50%的小康水平阶段。 五.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成果明显巩固;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改造,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合格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2023年,全县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
8、,新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缓解。完成24个乡镇医院改扩建项目、11个村卫生室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4%。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0个农家书屋。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突出的位置,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49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06人,城镇失业率3.9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单位GDP综合能
9、耗下降20%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养老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五保户”住院实行“零费用”制,新建乡镇敬老院20所,自然灾害应急机制逐步健全,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建设取得实效,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现状 一地域慨括 在湘东南永兴县境内,位于东径11243至11335,北纬2558 至2629之间,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全县总土地面积19.7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3.3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46.07万立方米,立竹蓄积30.43万根,森林覆盖率达56.23%,林木绿化率63.95%,是省7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 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 (一) 全县生
10、态林业布局初具雏形 1998年,在是生态公益林补助试点项目的推动下,我县生态公益林试点按照“两河三江四库五线”(即西河、九山河;便江、注江、永乐江;青山垅水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 212、213线)为骨干的生态林业体系布局区划,区划生态公益林4.0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31.1%,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09万公顷。 (二) 生态林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2023年,通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全县生态林业建设规模已近3.3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5%。其中退耕还林项目0.47万公顷,长江防护林项目造林及封山育林等0.2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项目2.63万
11、公顷。特别是2023年度,以退耕还林项目为载体,我县实施了“三难地”绿化攻坚和“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1万公顷,实现了“三难地全面绿化,加速了全县西河、九山河及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212线生态林业建设进程。 (三)生态林业建设开辟了新的经营模式 长防林、退耕还林项目(包括“三难地绿化改造、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逐步推行土地合理流转、大户承包、“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机制,生态林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近几年来,全县大户承包及“基地+农户”模式造林面积达0.2万公顷,占项目造林面积的40%。 三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林业意识不强,生态林业建
12、设行政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大 部分群众对生态林业建设认识不足,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没有钱拨付下来就不搞;即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个别人只考虑自身的眼前局部大利益,想尽办法设置障碍,不愿接受生态林业建设任务,即使接受了任务也抱着领取国家补助的心态而对造林质量、抚育管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部分基层领导也认为生态工程建设见效慢,政绩不明显,不去履行职责,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和时间抓这项工作。 (二)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地域间差距较大,东部山区群众植树护林有经验、有习惯,生态林造林积极性高,质量好,而西部地区则难以推动;另一方面由于林权分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户造户管不到
13、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造成工程造林质量低下,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三)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森林火灾频繁,全县退耕还林、长防林、封山育林、“三难地”及高速公路绿化提质等工程项目,火灾受损面积近半,特别是冰雪灾害后,火灾更是连连不断,林业部门和部分乡镇尽管已是尽力打防,但收效甚微。二是环境污染对生态林业建设破坏力大。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冶炼企业污染还是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便江、西河下游、以及黄泥至柏林、洞口的S212一线区域污染损失森林面积达0.05万公顷以上,并且还在增加,同时水资源也出现连锁反应。三是上些年采矿业乱采滥挖,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无法恢复,保
14、守估计:大量堆积岩石每年蚕食林地百亩以上。因此,我县生态林业建设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生态林业工程项目经费短缺 特别是退耕还林项目任务大,操作程序复杂,管理难度大,需要持久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国家并没有拨付工作经费,仅依靠林业部门从育林资金中列支,长期以往,林业部门将不堪重负,难以维持,势必影响各级抓生态林业项目的积极性和相关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于自己家乡又有了更加深一层次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家乡的发展情况更加明了。对于自己家乡的发展更具有期待与期望。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
15、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学校、学院给我们的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是给了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真正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现代青年! 推荐第2篇:调查报告 家乡社会调查 四川省兴文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一调查背景、目的、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比重不断提高,旅游开发也就成为我国现阶段重点开发对象。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多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开发构成。因此,对我对家乡宜宾市兴文县的旅游业及旅游
16、资源进行了调查,对我更好的认识和学习旅游经济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乌蒙山余脉,全县南高北低,分为槽坝、丘陵、低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型,海拔276米至1795米。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由于兴文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境内保存了2.54.9亿年各个时代的碳酸盐或含碳酸盐的地层,是喀斯特地貌最为久远最为齐全分布最广泛的地方。 2调查目的:配合专业学习,让自己在学习中更加直观易懂易掌握,自己学习 兴趣,同时提高自己对旅游经济开发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3调查时间:2023年2月8日2023年2月15日 4调查地点:宜宾市兴文县兴文石海
17、天泉洞与僰王山景区 5调查方法:网上查阅资料,旅游局咨询相关部门,走访当地居民,景区实地调查观察。 二调查内容 1、兴文县地理位置概述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乌蒙山余脉,全县南高北低,分为槽坝、丘陵、低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型,海拔276米至1795米。文县的地质构造属川南折皱带构造体系,川、滇、黔坳陷范围,地层出露,从新生界第四系近代河流冲积到古生界寒武系娄山关群共8个系27个组,县境中南部仙境峰山隆起,将全县分为南北两翼,北部北低南高,海拔275.6米至1795.1米,南部北高南低,海拔1795.1米至501米。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由于兴文县
18、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境内保存了2.54.9亿年各个时代的碳酸盐或含碳酸盐的地层,是喀斯特地貌最为久远最为齐全分布最广泛的地方。 2.兴文县的旅游资源及其地理位置 兴文县现已开发的主要两大旅游资源是兴文石海天泉洞景区与僰王山景区。兴文石海天泉洞景区位于古宋镇25公里外的石林镇境内,它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地面怪石林立,如云南路南石林;地下溶洞纵横,似桂林芦笋迷宫,天下奇观集于一地,上下相映,与竹海、恐龙、悬棺并列为川南四绝。僰王山景区地处蜀南竹海与兴文石海洞乡之间。其主峰黑帽顶海拔1180米,山上植被茂密,生长着楠竹和许多珍稀植物,有“小竹海”之称。同时兴文县 还有尚待充分开发
19、的古城遗址凌霄城与九丝城。凌霄城建于南宋理宗保佑五年,位于县城西面黑帽顶西南方。尤其是2023年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发现神奇溶洞群,尚待开发的新兴旅游资源。 3.兴文县旅游业发展概况 1986年11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1986220号文通知审定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兴文县就在其中。2000年2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把僰王山列为第六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23年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召开,兴文县政府借此契机大力发展兴文县的旅游业,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经过2023年的整顿,兴文县的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更新和完善,兴文石海的魅力和吸引力不断的吸引
20、着国内外游客,游客数量逐年上升。2023年举办第二届苗族花山节,通过4A级景区复核,启动5A级风景区申请工作,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最佳自然景区,国家风景名胜优秀展示奖。 2023年,五一黄金周旅游收入718万,同比上涨35%,十一黄金周旅客人数达7.12万人次,同比上涨14%,旅游收入达935万,同比上涨30%。全年旅客量增加22.6%,旅游收入7.8亿,增长17.3%。1980年至2023年中外游客210余万人次,海外游客580余人次,科学考察,科普教育720批次,中外联合8批次,国外旅考17批次,共收入187亿元创汇收入1.32亿。截至2023年12月,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2.89万人次,
21、同比增长16.2%;实现旅游总收入55.63亿元,同比增长19.8%。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排位跃居第三,较2023年上升三位。宜宾旅游再次实现突破,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23年兴文石海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地质公园和“廉政文化进景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4.政府近年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措施 政府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自2023年以来,通过政府旅游形象宣传而进行的旅游市场宣传促销,不仅使我县在各个地区的知名度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使我县的旅游客源市场得到了有效拓展。一是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科学分析,将整个客源市场进行了 一、 二、三级划分,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二是采取了空
22、中形象宣传和地面跟踪促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多形式、广范围的形象宣传和促销活动;三是制定并实施了强有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组团到我县旅游。由于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较大、目的性较强、跟踪服务及时,三年来,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趋势。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经过近年来努力,全县已达407家。旅游公司4家,旅行社及分社6家(含门市部),在册导游人员94人。旅游餐饮店90家,宾馆、旅社、民居客栈180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2家,一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客栈3家、三星级客栈5家、二星级客栈4家),农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专卖店50余家,全县共有标准床位近45
23、00张。有各类旅游船只40艘、小机动船11艘260座。另外还有旅游咨询服务点3个,导游服务管理中心1个,合格导游(讲解)员94人。旅游接待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5.兴文县旅游业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兴文县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促进了兴文县的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缺点和不足。 第一、有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如凌霄城和九丝城遗址。凌霄城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一个红色革命纪念地,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第二、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如天泉洞景区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内八仙洞还有大洞,那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还可以继续开发其中的一个,同时景区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家乡 社会调查 报告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