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地理学考试重点-经济地理学各章重点.docx
《2023年经济地理学考试重点-经济地理学各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经济地理学考试重点-经济地理学各章重点.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经济地理学考试重点:经济地理学各章重点 1P2国内古老的经济地理学文献: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 斯特拉波 地理学 2P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3P6 20世纪经济地理学探讨的思维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前期的区位论探讨以规范性分析为主,60年头的计量革命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方法,后来又受行为学派的影响,注意行为主义分析,60年头末期以来,又兴起结构主义分析,90年头以来,经济地理学探讨起先关注制度和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的影响而出现文化转向。 4P37“区位因子”最早由韦伯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2、5P48交通要素: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6简洁计算:交通网连结度:=E/V (P51-52) 通达度: 分散指数: 7P60杜能采纳了“孤立化”的方法(即演绎方法) 8P62杜能圈 第四圈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区 第五圈 每块地分为三区(黑麦区、大麦区、休闲区) P61杜能圈的圈层结构由里向外依次是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和畜牧业。 9P70一般的区位法则及最小运费原理中的填空 在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韦伯的最小运费原理,当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指向为原料地。 10P71范力农构架 重力中心 11P93简洁计算:中心性测度C=B1-B2 12P9
3、9“理论地理学之父”克里斯泰勒 演绎方法引入地理学 13可能的人名填空:韦伯工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等 14.P49产品成本中的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 15.P150跨国公司的R&D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探讨,研制和生产阶段。 16.P174依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产业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类。 17.19世纪80年头,欧洲地理学家葛茨详细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记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克里斯塔勒认为,对
4、远距离的交通要求大的是高级中心地。 19.P98克里斯泰勒提出的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7的中心地系统。 P96-97克里斯泰勒市场原则下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称K3系统,系统中各级中心地市场区的比例关系是1-3-9-27-81-,各级中心地的比例关系是1-2-6-18-54-。 20.P190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中,区位指向是最基本的力气。 21.P174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是前向联系产业 。 22.P175传统的纺织、食品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3.P143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受资国的经济中心,是因为要削减风险。 24.P116企业增长的战略可分为横向一体化、纵
5、向一体化、多样化。 25.P4-6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探讨区域尺度的改变、探讨企业组织的改变和探讨思维方法的改变。 26.P115-116 企业增长的动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来自竞争的压力。 27.P139在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中,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 28.简洁计算:P181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29.简洁计算:P73劳动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二、名词说明(4X5) 1名词说明:区位、区为主体、区位理论、区位因子。 答:(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
6、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为主体: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是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缘由。 2名词说明:原料指数;区位重量;劳动系数。 (3)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质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质量 3名词说明: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服务半径、门槛人口。 答:(1)中心地:适合城镇发展的”中心地点”。 (2)中心商品:中心地城镇为四周乡村供应的商品(包括服务)。 (3)中心地职能:供应中心商品的职能。
7、(4)服务半径:生活在乡村中的人口情愿去某一中心地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的最大距离。 (5)门槛人口:从经营的角度看,经营某种商品或服务必需达到肯定的最低销售额其经营才可以维持下去,而这一最低销售额是由肯定的最低消费人口才能维持的,这个最低消费人口就是门槛人口。 4名词说明: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一体化战略。 答:(1)规模经济效益:一般来说,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越大,效益越好。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它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2)范围经济: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益。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
8、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 (3)一体化战略:是由若干关联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经营联合体,主要包括垂直一体化(生产企业同供应商、销售商串联)、前向一体化(生产企业同销售商联合)、后向一体化(生产商同原料供应商联合)、横向一体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 5名词说明:跨国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折衷理论。 答:(1)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安排之下的大型企业。(书本简洁定义: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起
9、先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缘由及规律。 (3)折衷理论: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折衷理论,这三种优势对于说明跨国投资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干脆投资的条件。 6.名词说明:交通网的连结度;通达度;通达指数;分散指数。 答:(1)交通网的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2)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
10、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3)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全部顶点额最短路径。 (4)分散指数: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7.名词说明:规模经济;主导产业:产业集群。 答:(1)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3)产业集群:在特定产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高校、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Porter, 20
11、00)。 8.名词说明: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空间近邻效应。 答:(1)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区域空间结构: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3)空间近邻效应: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答:(1) 空间探讨尺度改变: 企业区位(1940年头之前) 区域产业布局(1950年头-1980年头) 全球分工与合作(1990年头之后) (2) 探讨企业组织的改变: 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的
12、探讨 (3) 探讨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改变: 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文化转向 2简述经济地理学的探讨对象与学科体系。 答:探讨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科体系: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 答:(1) 区域竞争力提升问题: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持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壮大民族、提高国民意识、解决区域社会问题、优化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2) 人口问题: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别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展相应的探讨。 (3) 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地理学探讨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确定
13、了它比其它很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意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4) 贫富差异问题: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探讨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肯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4谈谈经济地理学的探讨进展。 答:(1)国际经济地理学探讨热点领域: 全球化的探讨;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的探讨;环境与管制探讨;区域发展探讨;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探讨; 社会问题的经济地理探讨 (2)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进展: “以任务带学科” 的发展;理论探讨相对薄弱;国土开发和规划、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领域成为探讨主力;乡镇企业探讨和外资探讨成为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
14、的热点领域;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探讨对象 其次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1名词说明:区位、区为主体、区位理论、区位因子。 答:(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为主体: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是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缘由。 2简述现代区位理论与古典区位理论的区分。 答:现代区位理论与古典区位理论的主要区分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
15、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意”的须要;在详细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详细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开贸易摩擦等多种详细目标;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详细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3试分述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38) 答:(1)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2)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3)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能源是经济
16、活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活动,要求选择的区位接近廉价的能源供应地。能源干脆影响到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看法。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区域的能源尤其是电力的供应保证程度是很多企业选择区位的标准之一。 (4)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淌性最大的要素,资本在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就局部地区而言,储蓄并不肯定转化为本地区的投资,本地区的投资也可以大大高于本地区的积累。关键是在于是否具有使资本有充分获利机会的区域条件 (5)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4试述航空区位条件对航空城的发展影响。(参考53页) 答: 第三章
17、 经济区位理论 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探讨目的。(自己扩充哦) 答:探究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2试析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若干假设前提。 答: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心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运输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心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应则仅来源于四周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旁边。 3评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中农业生产的空间结构模型。(61) 答: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
18、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4试析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及存在的缺陷。 答:(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1)农业地理学意义 它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它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 不存在对全部地域而言具有肯定优势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 (2)经济学意义 它创立了孤立化的探讨思维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白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二)杜能农业
19、区位论的缺陷: (1)该理论未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2)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3)技术与交通条件的改善使距离因素确定性制约作用减弱; (4)缺乏城市四周地区的土地利用。 5名词说明:原料指数;区位重量;劳动系数。 答:(1)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须要的局地原料量。 (2)区位重量:整个工业生产与安排过程中须要运输的总质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须要运输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3)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质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质量 6试析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假设前提。 答:韦伯工业区
20、位理论的三个基本假定条件: (1)已知原料供应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固定,并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7综述韦伯运费、劳动费用和集聚三种指向的工业区位原理。 答: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确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确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1)运费指向: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
21、过程不行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仅运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仅运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仅运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2)劳动费指向: 确定劳动费指向有两个条件: 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 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3)集聚指向: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相互接近的区域。 8名词说明: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服务半径、门槛人口。 答:(1)中心地:适合城镇发展的”中心地点”。 (2)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经济地理学 考试 重点 各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