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6篇.docx
《2023年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6篇 撰写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老师的自我指导实力,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学过程思索的一种书面表达,以下是我细心为您举荐的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篇1 本学期,我担当一年级班数学科任老师。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留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剧烈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状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本学期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仔细钻研教材,备好课。 要教好书,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晰,了解教材的结构,重
2、点与难点,驾驭学问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依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仔细拟订好教学安排。依据每节内容,仔细确定好教学目标。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问技能质量,他们的爱好、方法、习惯,预料学生在学习新学问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结合教材,仔细支配每一节课的活动。做到有备而上,不打不备之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精彩完成。 二、仔细组织课堂教学。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学问,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学问”变为“新学问”,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爱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据此,
3、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时采纳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提问面对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习中多以嬉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嬉戏进行练习,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嬉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感爱好,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三、刚好作好
4、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实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学问驾驭不够,针对这种状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刚好批改,仔细反馈,刚好发觉,刚好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切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挚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念,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篇2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干
5、脆的影响。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阅历和学问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育动手操作实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细致视察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 1.探究新知。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9个,右边6个的彩色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巩固新知,找寻规律。我出示
6、了“9+=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这里应当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9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视察、发觉规律。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意说了几种可能性,就干脆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嬉戏,在介绍嬉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很不利。本身套圈嬉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干脆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须要修改三次,第一次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其次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
7、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觉课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假如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老师肯定能进步的特别快。我想我会不断努力,勤思索、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年级数学加与减二教学反思篇3 今日我讲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在前面所学学问: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引入迁移的。 这几课的学习目标是:1、在详细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有关的简洁的实际问题。我先是让孩子们知道看到
8、图书馆,首先想到的什么?“图书”。孩子们齐声回答。这样在引导的时候就有故事情境了:在图书馆里,隐藏了许多学问,现在就让老师带大家一起看看吧,看有哪些学问。出示主题图,让孩子们依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时有许多孩子都举起了手,有一部分孩子的思维停留在我们以前的基础上,提的问题在解决方面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须要我进行引导。 有的孩子问题是这样的。比如: 1、这些图书一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比较难,虽然孩子们提出来了,我建议孩子会提这样的问题,不要求他们会解答。) 2、童话故事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易解) 3、童话故事比丛林世界多多少本?(易解) 4、丛林世界再添上多少本就和童话故事一样多?(易
9、解) 5、童话故事和海底世界加起来比丛林世界和物理学院加起来多多少本?(这个问题有点难理解,当然也比较难解答) ?。 孩子们的问题许多,这样孩子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并建议孩子们多去图书馆看看书。由于时间关系,我就选择了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一:童话故事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分析:先让孩子们找到关键词,然后确定运算,在进行计算的时候以数学模型探究计算方法。 (一)用小棒进行计算: (1)8+4=12(本)-这一环节孩子们依据平常讲的学问干脆想到个位加个位。 20+12=32(本)-在用结果加上十位上的数。 28+4=32(本)-最终得出最终
10、结果。让孩子们理解每一步的意义。最简洁的理解是拆分法,即是拆28,把28分成20和8,然后分别进行计算。 (2)28+2=30(本)-这种方法是我们常常用到的凑十法。 30+2=32(本)-再加上余下的2,就是最终结果。 28+4=32(本)-完整算式。这种方法可以理解成把4拆成2和2,利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二)用计数器计算。有助于孩子们列竖式。 这一环节要求孩子们记住一句话: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在孩子们列竖式的时候,让他们留意以下几点:1. 计算时数位要对齐; 2. 个位上的数相加后“满十进一”; 3. “满十进一”的“一”要加在十位上; 4. 十位上的数相加,写在十位上。 特殊帮助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一年级 数学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