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仲景论坛.docx
《2023年仲景论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仲景论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仲景论坛 经方药物剂量及现代临床应用研讨会召开 2023年11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仲景论坛经方药物剂量及现代临床应用研讨会”,对经方药物剂量与现代用药剂量的换算关系、药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经方中常用有毒药物的炮制与配伍应用、剂量与毒性等关键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著名专家金世元、周超凡、姜良铎、张炳厚、王孝涛、余瀛鳌、仝小林、肖小河、聂惠民、傅延龄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医杂志社刘国正社长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副院长刘保延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药处方的用量是事关临床疗效的重要问题。一个处方要有好的疗效,不仅需要辨证准确,用药配伍合理,而且还需要用药量合适。经方用药剂量与现代临床
2、用药的换算关系、处方中药味数量及单味药剂量与疗效的关系、中药量效毒性之间关系的把握、大剂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是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而尚需学术界予以重视并加以讨论的课题。 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对经方药物剂量的历史渊源、临床应用原则、剂量与毒性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认为,提高中医药疗效的根本出路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即进一步提高中医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中药质量水平;突破传统药量限制,合理增加中药剂量。有些中医专家在临床治疗中用药往往是常规用量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却取得了奇效,并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增加中药用量,可能将是从根本上改善中医药
3、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 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从经方剂量的历史考证、经方剂量不统一的多重影响因素入手,对经方剂量与现代中药剂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文献角度看,根据有关专家对历代剂量的考证,古籍中载方的“1两”相当于现代的116.8g,差异很大,临床用药剂量的把握有很大的难度。认为应当重视经方药量的深入研究,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经方剂量需要规范,有关经方剂量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认为,伤寒论经方药少而精、药专力宏,不论临床应用或新药开发都有明显优势。伤寒论113方,平均单剂4.2味药,最多不超过14味,2-8味药的处
4、方占了90%,与现代临床处方明显不同。现代处方单味药物剂量虽小,然而药味数多,故一剂药的总重量也多不小于200克。“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如何让经方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临床需要,如何提高经方的临床疗效,进行经方药物剂量的研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准确把握经方药物剂量,临床疗效是唯一的检验标准。然而,目前对于经方的剂量尚缺乏深入的中药量-效-毒关系研究,更缺少以不同剂量为对照的临床研究。因此,要确定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剂量,还需要以文献为基础,以现代药理毒理学为依据,以临床为核心,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曹洪欣院长在讲话中,首先对 “仲景论坛”的启动给予高度评价,对与会的中医药界老前辈、
5、老专家表示感谢。曹院长强调,“仲景论坛”是为了配合我院正在推进的“仲景”、“时珍”、“岐黄”三大工程而推出的学术交流新平台,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学术管理处与中医杂志社承办的学术沙龙式论坛,旨在“倡导自由探索,鼓励百家争鸣,深化学术研究”。该论坛以高层次、宽领域为特点,采取引导发言与自由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期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在原始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传承发展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学术思想。“经方药物剂量及现代临床应用研讨会”是“仲景论坛”的开坛之作。 曹院长指出,“仲景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而中药饮片的配伍、药量及量效
6、关系是中医治疗的重点领域。希望通过论坛组织专家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在从理论上得到升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仲景论坛”今后将不定期举办,由领衔专家拟定议题,学术管理部门召集相关领域具有深入研究的著名专家进行探讨和争鸣。中医杂志将对每期论坛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在固定栏目刊出。 中药用量该如何确定 剂量,事关中医疗效,然而剂量,又是中医的不传之秘。近年来,当大多数临床中医师还在四平八稳地开着剂量在10-15g间游移的“调理方”时,有这么一群中医师,或名老中医,或民间草根,或大学教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剂量”。山西李可用200g附子治心衰传为佳话,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仝小林以60g黄连、60
7、g石膏有效降糖,京城名医张炳厚用100g黄芪治疗眼睑下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小儿病同成人药量,屡屡显效 这些敢于突破药典、不走常规路线的中医人,并非标新立异,而是确确实实的疗效给了他们十足“底气”。当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这种用法日趋普遍,人们不禁思考:相比“药少而精、效专力宏”的经方原旨,现在临床普遍的小剂量、多味药的处方,是否过于平庸和求全?对当今大剂量用药屡起沉疴的现象,我们该怎样理解和看待? 仅仅把大剂量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吗?还是寻根溯源,回归本意,将教科书的“经方一两折合3g”更改为10g或15g,普遍加大经方剂量?或者从实验角度出发,研究其量效关系,以求科学证据?11月5日,
8、在中医杂志社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管理处主办的“经方药物剂量及现代临床应用研讨会”上,十几位中医临床、中药、文献等领域专家,围绕这一话题,讨论得如火如荼。 临床中药用量是否要限定 中医人都知道“用药如用兵”,中药剂量这几两几钱的差异是最有讲究的。然而一项调查发现,某医院的千份处方平均用药18种,剂量都在5g15g之间,频率最高的是10g,从未出现4g、7g、13g等剂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说,从中医文献看,明代以前的方剂用量基本和仲景原方相同,而明清以后的剂量,就基本同现在了。经方剂量后世究竟折算多少,从3g到16g,多种意见始终没有统一。而通行的教材,则采取“古之一两即现之一钱”,三两折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仲景 论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