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导语 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话语都告诉了我们勤奋学习对于成材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并未懂得这个道理,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人,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 2、作者作品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集。 3、题解 伤:哀伤、叹息,表达作者对仲永的哀伤、叹息之情。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需要注意
2、的字音有:攀、谒、称、泯、卒。 2、大声自译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1)难以理解的字词有: (2)难以理解的句子有: 3、处理完难以理解的字词句之后,再读课文,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 在金溪有一个贫民叫方仲永,他家世世代代都是耕田的。仲永的命运本来可以改变,因为他小时候很聪明,五岁时就能作诗,如果他的父亲能够好好培养他,那他将来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可惜他的父亲经不住利益的诱惑,不让他读书,整天带着他四处拜访、炫耀,过了几年,仲永的才能大不如前了,又过了几年,仲永最终沦为了一个平庸的人。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三个 (1)“仲永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过人
3、。 (2)才能衰退。 (3)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最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1)父利其然。不使学。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2)、王安石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6、王安石在最后一段的议论说明了什么道理? 强调了后天勤奋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先天再聪明,后天不勤奋学习是没有用的。 三、迁移拓展 1、平时积累了哪些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 勤出智慧,勤能补拙。 一勤天下无难事。 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2、知道哪些通过勤奋成材的事例。 (1)马克思,辛苦40年写成资本论。
4、 (2)司马迁,足遍天下,写成史记 (3)歌德,耗时58年,著有浮士德 (4)贝多芬,勤学苦练,成为了音乐家。 (5)海伦凯勒,不懈努力,成为了文学家。 (6)霍金,克服了身体的残障。成为了科学家。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联系自身实际想想呢?我们都不笨,但为何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却不够理想呢?应该是我们的努力还不够吧!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我们的勤奋努力,我们会成功的。 推荐第2篇: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孝义六中武红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
5、人”的原因。 4、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体会揣摩语言的简洁、洗炼。 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什么是神童?你能举几个古今中外的神童的例子吗? 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
6、,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 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 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 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 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 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 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
7、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 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 苏洵苏轼 苏 辙欧阳修 曾巩 (二) 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 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王安石 (三) 朗读课文 做到:准确、流利。注意课下注释 (四) 译读课文 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译懂全文,记下疑难。 三、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四、展示点评 五、巩固提升 见幻灯片最后“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回顾基础知识导入 二、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并思考: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
8、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 略,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 诗才能; 闻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 退,大不如前; 见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又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闻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 后“闻”。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之感。 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 成强烈对比。 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 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2、
9、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对 成才的重要性。 3、归纳本文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三、合作探究 1、本文题目为“伤仲永”,“伤”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一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泯然众人”; 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 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这也正是文中感慨 “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远意味。 2、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 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方仲
10、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 看的?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 的教育。 4、“受之天”与“受之人” 哪一个重要?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 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5、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无知的句子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不使学 四、展示点评 五、
11、巩固提升 1、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1)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 迅 (2)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3)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5) 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6) 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 质。车尔尼雪夫斯基 (7)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8)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2、自写格言比赛: 天才就是(请你续写) (1)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2)天才就是入谜 (3)天才就是长久的忍
12、耐 3、自由发言: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1)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它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学习。 (2)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努力。 (3)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 推荐第3篇:伤仲永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随笔,课文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精悍,值得品味。文章采用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之”
13、“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段作者的思想 观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 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 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 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14、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 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二、自读课文,掌握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15、。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朗读课文 ,自由探究 1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
16、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 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混然众人矣”。 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 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 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 父的负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
17、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课文 ,合作研讨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 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 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 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
18、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 ,理解特点。 1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 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这一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资尽丧的原因。一个“利”字, 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 是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众”的必然结果。这些词语用得既 七、齐读全文 ,总结主旨 本文通过方仲永反面事例的叙述,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才能发展的重要性,使
19、人们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八、语言表达 ,延伸训练 传神又贴切,寥寥数语便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时间在2分钟左右。 九、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板书设计: 伤仲永 王安石 叙述经历 天资聪慧 忽啼求即书持立就 (利环谒不使学) 才能衰退:不能称 才能丧尽:促然众 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十、教学反思 推荐第4篇: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掌握文章
20、大意。 2.感受课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叙述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察、品味课文精当、朴实的语言,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和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和翻译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3.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掌握有关字词的读音或意思,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教学难点 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语设计- 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伤仲永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