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docx





《2023年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楚雄师院物电系2023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值此假期,借社会实践调查机会,我回到家乡腾冲对“傈僳族风俗习惯”进行调研。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这里有许多少数名族,傈僳族是其中少数名族之一,以下便是我这个假期对“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人口万(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以下便是我从各个方面调
2、查“傈僳族风俗习惯”的具体报告: 1、语言、文化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对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可分为生产调、逃婚调、打猎调、盖房调、打官司调等多种,多以叙事诗的形式即兴演唱。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作的,也有
3、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傈僳族人民使用自然历,借助花开、鸟叫等,把一年分成花开月、鸟叫月、烧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和盖房月等个季节月。 2、传统节日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月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月)、收获节(月)、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刀竿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3、衣、食、住、行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美丽大方,上穿右衽短衣,下着衣裙,头上戴用红色料珠和贝壳穿成的饰物,颈上佩戴由彩色料珠穿成的项圈;男子一般无领对襟短衫,裤长至膝,外出时
4、,一般佩砍刀,挂箭袋。 傈僳族人主食为玉米、荞麦。无论男女均善饮酒。 住房有木结构和竹木结构两种。 “过溜索”,一直是怒江两岸傈僳族人民传统的交通工具。 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 宗教信仰 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4、禁忌 产妇分娩时,外人不能闯入室内,尤其忌讳持刀箭者闯入;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忌伤害蜘蛛;丧事期间,死者的亲友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则被认为是对死者不敬。 5、服饰 傈僳族分布广泛,居住于不同地区的傈僳族服饰亦各有特点。但他们大都喜欢红、黑、白、绿等几种颜色
5、,并以此为基色来配色,缝制衣服。妇女的服装式样,不同地区区别较大,怒江地区妇女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耳戴大铜环,头上佩以珊瑚等饰物,年轻女子则用缀着小白贝的红线系发辫。妇女们还喜欢在胸前佩玛瑙、海贝或银币串,傈僳族称为拉白里底。而居住在泸水一带的妇女则不穿长裙,喜穿长裤,上衣右衽,腰系一小围裙,十分精神。永胜、德宏的傈僳族妇女,服饰色彩极为鲜艳,衣服右衽,裙长及地,衣裙的边角饰有花边,长裙后块以各色布拼成图形,胸和腰都饰有银坠,美观大方。 腾冲的傈僳族妇女上着短衫,下穿百褶长裙,短衫仅长到腰际,对襟,平领。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怒江州妇女盛行的“欧勒”帽,整个帽子用海贝壳穿缀而成,非常美观
6、,它几乎成了傈僳族妇女的象征。傈僳族男子的服装各地大致一样,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下着长裤,德宏州的傈僳族男子用青布包头,腾冲傈僳族男子往往喜欢在头顶留发一小束。怒江地区傈僳族男子身上喜欢佩带长刀。靠近内地的傈僳族男子服饰接近汉族。(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傈僳族服装用料过去多是自织麻布,至今许多傈僳族妇女还会织麻布、织花边。现在缝制衣服已改用大机器生产布匹,古朴的传统服装呈现出现代异彩,土布衣物反而成了贵重无比的工艺品。 6、住房和交通 不同地区的傈僳族的住房建筑形式不尽相同,但以竹篾房、木楞房和土木结构房最为常见。怒江及四川盐边以竹篾房和木楞房为主,丽江德宏西昌
7、以土木结构房为主。怒江两岸斜坡地较多,建竹篾房较为适宜,这种房屋也称“千脚落地”房,即在斜坡上竖几十根木桩,用藤篾条札牢木桩,铺上木板,四周围竹篱笆,上覆茅草或木板。它悬空分上下两层,上层格局一般分为两间,一间客室,设火塘、三角铁,另一间为卧室,不允许外人入内,子女结婚则另盖新居,或将原房屋扩大。兰坪、维西多为木楞房,这种房屋建筑结构简洁牢固,四周皆是粗约20公分的原木,像一个木匣。较大的分两间呈长方形,侧开门,内置火塘,房顶覆盖木板,用石块压住防止风吹滑落。与白、汉、纳西等族杂居的内地傈僳族住土木结构房,木结构土基墙。傈僳族建房必须一日之内完成,所以每户建房几乎是全寨子一齐动手。一般提前几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关 傈僳族 风俗习惯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