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加快推进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2023年关于加快推进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加快推进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关于加快推进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松山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现就推动我区城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松山区的城镇化建设基本上是从改赤峰县为郊区开始,赤峰市实施 “西移北扩”战略后加快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起步
2、较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近况: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1、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解放前,松山区范围内基本上全部为农村,直到1956年,昭乌达盟行政公署移至赤峰,两年后将穆家营子镇街区规划为赤峰市中心区建设用地,1983年赤峰县改为郊区,到1990年,我区中心区建成区面积仅达到6.4平方公里。村镇建设在1990年以前,仅有红花沟、初头朗、老府、大庙、哈拉道口五个小镇,到1990 年,总街区面积仅达到4.4平方公里。近年来,特别是XX年市里启动新城区建设,市政府搬迁至我区成为中心城区后,我区加大了城镇化的建设力度,启动了松北新城建设、赤峰商贸物流城、信息科技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了
3、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城镇框架不断拉大,产业、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62平方公里,除穆家营子镇和当铺地满族乡之外的12个乡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3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3.2万,城镇化率达到51.2%。 2、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提高。根据统计数据,1949年建国时,我区共有人口25.4万人,但非农人口仅1923人;1978年改革开放初始,共有人口48万人,非农人口为11658人;1983年改赤峰县为赤峰市郊区时,共有人口50.9万人,非农人口为21128人;1993年改称松山区时,共有人口49.7万人,非农人口为35967人;XX年成为中心城区时,共有
4、人口53.7万人,非农人口为7.9万人;XX年底,共有人口59万人,非农人口为33.2万人。可以看出,我区城镇人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3、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90年以前,我区中心城区仅有主干道路9条,其中油路5条。桥西大街、英金路于1958年前形成,锡泊街、西站东路70年代形成,其余为80年代后建成,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滞后,而乡镇中心街区 的基础条件则更为薄弱。近年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镇的服务功能逐步得到完善。目前,南城区已经形成9街8路的道路网络,新城区也已基本形成14街、8路、5支路的路网格局,松北新城的友谊大街有效地衔接了新城区与桥
5、北新区,在未来规划中,还将形成主干道路“四横五纵”的路网结构,街路总数将达到24条。 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兴城,反过来城镇化又为产业发展搭建载体。随着我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都得到进一步优化。据统计数据,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 65:18.1:16.9,198 3年为57.8:25.1:17.1,1993年为48.8:29.3:21.9,XX年为33.7:29.7:36.6,XX年为17.5:58:24.5。可以看出,从XX年开始,二产和三产逐渐成为我区的主导产业。从产业内部来看,一是农业。一直以来,松山区的农业主要以粮豆种植为主,家养畜禽为辅,靠天吃饭,“广种
6、薄收”,从1990年开始我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等节水农业,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现状,目前,形成了以粮食生产、设施农业、生猪养殖为主的结构,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转为市民。二是工业。1966年,我区共有集体和国营工业企业8家,主要以手工业和采矿业为主,到1990年,我区共有集体和国营工业企业24家,主要以建材、化工、机械附件、手工业、矿业、食品 加工等产业为主,近些年来,随着产城互动力度的加大,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依托各园区建设发展,我区逐步形成了以矿产开发、农畜产品加工、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信息科技、生化制药等六大产业为主,多元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7、。三是三产服务业。三产服务业和城镇化息息相关,解放前主要以杂货店铺为主,解放后以国营和供销商业为主,直到改革开放后,个体工商户逐渐恢复,我区的服务业才日趋繁荣,特别是XX年后,我区加大了商贸服务业的建设力度,相继启动了物流园区、物流城以及重大商贸项目建设,产业结构逐步由单纯的生活服务业向生产和生活服务并重转变。通过与第三产业息息相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看,1949年为6万元,1978年为4117万元,1983年为6939万元,1993年为XX8万元,XX年为7.5亿元,XX年为90亿元,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也是从XX年开始的。 5、发展政策不断清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届
8、国家领导人对城镇化工作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镇化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为城镇化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XX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今年3月,中央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XX2023年),提出了到2023年的发展目标;今年4月份,自治区党委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为我区城镇化的发展指明了 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国家发改委又计划将赤峰市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城市,为我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远景: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我区是中心城区,区位条件优越,又具有广袤的土地,“两城四园”的建设刚刚起步,小城镇建设
9、也刚刚展开,可以说我们现在发展城镇化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前景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后几年我区城镇化的重点将紧紧依托“两城四园”,建设“产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承接好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农民进城进园务工,推动农村收缩转移,在提升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做到两带动、两促进。据测算,到2023年,我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7.4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36万人以上;除穆家营子镇和当铺地满族乡外的12个乡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3.99平方公里,镇区人口将达到4万人以上,其中,有产业支撑的安庆、初头朗、夏家店等小城镇吸纳人口将达到7000人,我区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10、60%以上,届时,我区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市经济、文化、政治、教育中心。 二、我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过去十年来我区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治理思路、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 仍然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目前,自治区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7%,我区作为中心城区还与自治区平均水平相差7.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明显偏低。除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差距外,还存在不少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一是对新型城镇化意义认识不够、摆位不正,不能正确看待新型城镇化在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对新型城镇
11、化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缺乏全面的理解,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片面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市扩张。可以说,干部群众的认识是制约我区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瓶颈。 城镇建设基础差、规模小。一是中心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相对于全区1529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明显偏小,特别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二是小城镇建设比较缓慢。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规模更小。全区14个乡镇平均居住人口不到3500人,大多数为传统的农村集市。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发展缓慢,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 规划引领作用发
12、挥不够。一是南城区规划落后,层次偏低,布局不尽合理,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新编制的南城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还没有完全落实。二是北城区还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执行效果还有待观察。三是规划执行不够到位。规划宣传力度不大,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够严肃,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对规划执行监管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合力,违规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城镇化动力不足。我区作为传统农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我区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对财
13、税增长的贡献不大,促进就业的能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非农产业扩张乏力,小城镇尚未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支撑。二是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饮食、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缓慢,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缺乏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城乡商贸业市场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有市场发展规模小、层次低,在城镇快速发展中规划和建设跟进不够。目前,第三产业在整个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仅为24.5%。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建设相对缓慢,影响了产业集群发展。 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我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
14、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市场运作 的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村家庭无力搬迁建房。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 城镇管理缺乏创新。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城镇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规定不够到位,存在着分工不细、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对城管执法部门考评机制不完善,不敢管、不愿管的问题突出。二是城镇监管不够到位。目前,城区车辆违章行驶及停放、经营商户乱搭乱建和店外经营、小商小贩占道摆摊和沿街叫卖、建筑和生活垃圾乱堆乱倒、乱贴乱发广告的现象随处可见,城市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人力不足,监管不能做到全时制,处罚不够
15、严格,致使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些现象呈蔓延趋势。三是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镇居民缺乏“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观念,法规意识、自律意识、监督意识、文明意识不强,城市文明风尚还没有真正形成。 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从目前已申报获批的4个自治区重点镇,以及正在申报的国家级重点镇、自治区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自治区级美丽宜居村庄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区小城镇发展格局整体东部乡镇快于西部乡镇,偏远地区如岗子、大夫营子等小城镇发展步伐滞后,如何打破这种不均衡的“东快、西慢”发展现状,成为了我区小城镇发展进程中亟待解 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提高我区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建议 以规划为先导 规划是城镇
16、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财富,规划不周是最大的浪费。在推进我区城镇化建设中,要抱着对城镇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引领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 1、加快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要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XX2023年)和即将颁布的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本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站在全市的高度和层面上制定我区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为我区今后的城镇化工作指明方向,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本着以下几点:一是确立新的城镇规划理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确立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围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立统筹兼顾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关 加快 推进 城镇 建设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