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多篇).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教科书通过画图,操作,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是学生先通过画图,剪拼,叠合等活动,发现问题。 二、教学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组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建模思 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学生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循序渐进的.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学习(2)通过对不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对照、比较,发现二元到一元的转化,理解消元思想的内涵. 数学教学承载着启迪学生智
2、慧的重任,智慧的启迪源自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如观察、注意、思维、想象、(3)经历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理解代入消元的本质;通过对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过程的提炼、归纳、对本节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具体题目的具体解题过程上,而应不断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领悟,让学生从思想 (4)让学生阅读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数学史的知识,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 数学的应用不是数学价值的全部体现.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更 三、教材分析 在本章教材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全章,本节对方程组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建模分析,必将导致分析问
3、题的盲目性,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弯路. 教学难点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尤其是对用代入的方法实现消元的主动理解.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给学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转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新为旧); 对消元化归思想的初步理解;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教学方法: 自主 互助 探究 (一)情景导课 背景材料:老师在我们学校代三个班的数学,所教学生共143人.问题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每个班有多少个学生? (2)男生、女生各多少个? 针对问题(2),增加条件:男生人数的2倍比女生人数的3倍少14人.学生活动:解决问题;展示方法.教师点拨:(
4、1)用建模思想引领思维,实际问题数学问题.(2)一元一次方程会解但难列,因为要综合考虑问题中的各种等量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易列,因为可以分别考虑两个等量关系,但不会解。从而产生了新问题。方程组对于解含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很有效,它的优越性会随着问题中未知数的增加而体现得更加明显. 【设计意图】(1)由于是借班上课,以此形式开课既能创造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巧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因此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更高,思维更开阔,各种方法的出现便会成为必然.(3)让学生体会到方程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 (二) 解决问题 问题2:怎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5、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 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你的解题方法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归纳?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明确:转化思想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 消元思想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师生交流,达成共识,明确思路:变形代入求解写解。 教师规范解题过程,进而形成概念: 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设计意图】我们一直强调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但学生往往停留在对知识或方法的表
6、层理解的水平上,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不习惯于多问个“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因此,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在问题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随着思维的自然流淌,“顺势”自然地理解消元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清晰.通过探索实践,体验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发现代入消元法的由来及过程,真正体会消元思想. 练习1 你能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吗? (1)3x+y-1=0; (2)2x-y=3; (3)2y-4x=7。 【设计意图】变形其实是解含字母系
7、数的方程,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代入法做准备. 练习2 解方程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熟悉自己发现的方法。通过学生板书、学生批阅对错、教师规范,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过程,再次规范解题的步骤. 总结: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我们不应倡导学生对某一方法的死记硬背,但必要的归纳、提炼、反思,能让学生体会解方程组过程中的程序化思想,能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学习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 (三)巩固拓展 a组:必做题 b组:选做题 【设计意图】理解了思路,明确了方法,还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切实掌
8、握方法,融会贯通,领悟思路,启迪智慧,灵活应用.另外,上课时可以请两名学生选择同一道题目进行板演,主要是对比代入的字母不同,简易程度也不同。同时应指出,在方程组中有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应用代入法求解起来很简便,如果不是,就比较麻烦,所以在“变形”这一步中,要注意观察,同时为后面的加减法的学习做了伏笔。 (四)反思提高 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方法、思想有: 这节课,让我颇受启发的是:.这节课,我的收获还有:.这节课,让我感到难理解是:. 【设计意图】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和学生分享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则是能力提高的快车道. (五)体味文化
9、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古代解方程组的资料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还要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五、目标检测设计 1.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1)3x-y=4; (2)-2x+y+3=0; (3)2x+3y=4。 2.解下列方程组。 (1) (2) 青州市谭坊初中 赵淑杰 推荐第2篇:初一数学教学设计1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1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学段:初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七年级 课题:第二章 第一节 整式 作者: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许秋燕 教学设计 2.1整式
10、(第一课时) 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许秋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设想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力图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由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家的过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相应关系式,学生探究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
11、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 1 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内容衔接上循序浙进,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架设学习探索平台,教师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经历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
12、的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2 七、板书设计 2.1整式 一、青藏铁路问题(略) 二、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 八、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探索重在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很发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较少。 3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 荐生活中的 数学教 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 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 (500字) 推荐第3篇:初
13、一数学案例点评 案例点评: 在本评价方案中,教师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包括评价表、学生反思及客观试题,对学生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评价目标 本案例中,教师试图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态度、合作能力,认知等进行评价。本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案例中的评价不仅仅体现出了评价的诊断性功能,更多的是体现出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与调解功能。但是本案例也显示了评价目标过于宽泛的倾向。 评价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全面,主要涉及到了学生学习的四种过程或成果: 1、成品,即学生的认知结果或习得的技能。本案例中教师评价的是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14、以及对出统计图信息的描述。 2、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期望评价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是否严谨,思路是否清晰,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本案例采用的方式值得推敲,学生自评和其他学生观察是否能够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习态度。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认真与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习。 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学生分工、任务、方式的评价,促使学生习得与人合作的态度、能力与技巧。 o 评价方式 本案例中,主要采用了评价表、反思和客观试题的方式。 1、评价表:本案例大量采用了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自我评价表”、“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和“教师评价”表。在
15、“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中,列出的四项指标能够在比较好的反映出小组成员的合作状况,总体情况。但是其他的评价表设计显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内容适合使用评价表;二是如何设计并使用评价表。 在本案例中,学生课堂表现要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这样的设计不太合理,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去注意别的同学的课堂表现,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都要心中有数。另外,有些评价条目的测量很困难,比如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方面,学生本人很难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评价,同学也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自我评价表”期望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然而,本评价表也存在一些问题。“做
16、出的统计图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完成的作品是优美的,这样的条目设计具有感情色彩,那么收集到的数据就 可能缺乏客观性。“教师评价”表的设计其实是教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通过评价表的方式呈现,总觉得没有能充分表达。 2、学生反思:教师能够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有积极的意义。 3、客观测试题:教师为何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一次关于统计图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分层次吗? 综上所述,本案例试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设计了多个评价表,有些评价条目设计合理、具有可测量性;但是,从整体来看,本评价设计方案还存在着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不匹配、
17、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推荐第4篇:初一数学教学反思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一节初一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一节初一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最近我上了一节初一新教材的数学公开课:等式和它的性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等式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以下将教学过程作简要回述: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概念,我采用“归纳思维模式”教学,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等式的例子;第二阶段:形成概念让学生观察这些等式的共 同特点,想
18、一想什么叫做等式;第三阶段:应用概念让学生识别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并说出为什么?第二部分是探索等式的性质,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由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实验,要求分别放上砝码使天平保持平衡,并填写实验表;再让学生观看电脑演示的书中71页的实验,提出问题:通过天平实验,要使天平平衡,你觉得应注意什么?你能联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等式性质1,然后让学生观看书中71页第二个实验的电脑演示,并引导学生从天平左右两边的数量关系上思考归纳出等式性质2,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让学生从练习中思考运用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三部分是拓展与提高,通过两个填空,揭示等式的对称性和
19、传递性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作好了铺垫。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片区教学中上的一节数 学公开课,经过片区小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在教学中多了些体会和思考: 等式和它的性质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
20、发现打下基础。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不能正确的把握操作的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所提出的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 的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的操作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探索等式性质1中用天平实验的时间过长,而且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使活动没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 2、学中没能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探究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最终结果应是一个从“求异”逐步走向“求同”的过程,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方向去思考,这样控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
21、研究等式性质1的过程,我是步步指导,层层点拔,惟恐有所纰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3、对于性质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释。 4、对于性质的运用,我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参与。 改进方法 1、个一小组做完实验后可以采取四人活动,让学生自己先去想你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组长做好每一个组员的发言记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体会实验中所能发现问题的多样性,由每组派代表回答,从学生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等式性质1。这样的合作讨论,能使学生讨论的答案不再统一在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中,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但也可能是精彩独到的。初一数学教学反
22、思 2、在归纳等式性质1中,对于“式子”的问题可适当做引导。学生虽然没有学过整式,但却可以在第一个屏幕演示两边同时加上一个三角物体的天平实验中,提出:两边加上的这个物体它的重量我们知道吗?有可能会是多少?对于这个物体的未知重量我们可以如何表示呢?从而引出把这个未知量当成一个式子看的概念 3、对于等式性质的应用,可让学 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进行小组活动,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每个人的价值作用都能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学优生得到了锻练,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 推荐第5篇:初一数学教学心得 初一数学教学心得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数学 教学 设计 案例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