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功 热 初三物理教案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图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列举事例说
2、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可分三步: 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
3、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
4、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重点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
5、耳。 第二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重点与难点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 1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 1、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 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 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第二步,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人造地球卫星,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
7、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板书: 一、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 二、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势能 势能动能 第四节 机械效率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7)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
8、课时: 一新课教学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
9、)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W有Gh 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 2 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2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3提高机械效率 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 =Gh 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 W
10、有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h=5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W有用W总10%0,计算本实验。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 (1)分子和分子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
11、个数,也得用80多年。 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
12、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 3 进入对方。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
13、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实那么我们想法让两铅块靠的更近些。(再做实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块挤压在一起) 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表现出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
14、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吸引力。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小 结: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
15、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第二节 内能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过程: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
16、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
17、慢。 4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
18、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 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
19、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第三节 比热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
20、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 5 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
21、,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第四节 热机 重点与难点 重点:汽油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物理教案 模板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