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docx
《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经验交流) 摘 要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学资源构建、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评价反馈,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 键 词 有效教学;教学资源;课堂组织;评价反馈 2096-0603(2022)04-0064-03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因此,所谓的“有效教学”应该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教学的效率,反映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投入、产出比,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2、“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二是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因此,是否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者教得有没有效率,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率的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3、要躬行。”大量的研究表明,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很有效果。有效教学的模式应该是教师主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育的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线上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移动端在线学习将成为大势所趋。面对这一趋势,一线教师应该紧跟教育信息化浪潮,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运用各种实用的教育信息技术,从而提升教学效益,帮助学生发展,实现有效教学。比如,积极学习实践慕课、微课等课程学习资源内容开发与制作的相应技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充实、优化教学资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协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
4、率;比如,在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学会运用问卷星、超星学习通等软件提供的在线测评、自动批改、实时反馈、自动汇总等数据分析功能,实现评价的科学有效性。 基于上述的教育理念和时代背景,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教学资源呈现、课堂教学组织、师生互动评价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思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实现有效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充实、优化教学资源,增进教学有效性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学会用教材而不
5、是教教材,积极参与融入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及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运用地理信息资源和教育信息技术充实、优化、丰富地理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资源包,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程标准建议:“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素材,通过学习通等软件平台供学生自
6、主学习,并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主题方案,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抖音、微视频等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2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而是能积极融入相关的主题内容,生成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的鲜活有趣的东西。 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地理學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 当然,在构建教学资源包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材料的收集堆砌,要体现出时代性、科学性、合理性、生活化、个性化、特色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的课程理念。因此,我在收集构建教学资源时努力做到生活化、乡土化,用学生身边的案例
7、替代教材提供的案例,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去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例如,教学地球自转、地方时、月相等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观察、记录当地的日出日落、月相的变化、海潮每天的涨落时间等现象,学会结合地方时计算、月相变化等知识内容,理解、推算月相变化、海潮每天的涨落时间变化规律特点。教学气旋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理解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特点,预判当地台风来袭前后的风向、降水特点,并观察、记录、验证、反思,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 此外,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融入不同专业的特色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相关的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而不是某个学科的知识增长积累,提高最终的学习成效。例如,教学
8、太阳高度角时,可以把它与建筑专业的“建筑楼间距”相关内容结合,提供相关素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楼间距”等专业内容打基础。学习经纬度、时区划分等内容时,可以与“建筑测量”等专业学科内容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在建筑测量学科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要求我们顺势而为,积极适应变革,勇于探索实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充实、优化教学资源,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提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教学活动实效的关键,有效教学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活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体现。传统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信息化 时代背景 地理 学科 有效 教学 探索 思考 课题 论文 开题 中期 研究 报告 经验 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