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学数学苏教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体积”的含义,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
2、概念。,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计量出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量杯、石块、体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策略: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分组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 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其中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授新课: 1.学习并建立
3、“体积”概念。 实验一:先让学生看看量杯里有多少水,然后把小石块放入该量杯中,你有发现什么?说明什么?”请学生读题,分组操作实验。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实验二:在两个量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水(让学生确认),然后把大小不同(让学生确认)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这两个量杯中,学生观察后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提问: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出示实物: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教
4、师:观察这三个物体,你能知道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物体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体积”是怎样理解的? 师生归纳出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第一个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都“占有一定空间”。通过第二个实验,使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的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出
5、示图 (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 ,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自然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 教者: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大家数一数,就知道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教师小结: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6、 学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师板书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自学方法:看一看(它是什么形 体)、 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 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 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全班交流。(主要说出体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比划每个体积单位各有多大) 设计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
7、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练习: (1)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设计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1( ),表面积是6(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教师出示立
8、体图后问:已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者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 设计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四)、课堂总结: 师: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板书设计: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
9、的体积 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推荐第2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比例尺.教学目标: 1、理比例尺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并完成表格。 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 (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二、课中学习: 1、小组汇报.(1)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
10、上。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2、集体交流。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 (2)什么是比例尺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比例尺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一般应化简成“1” (4)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教学第48页中的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
11、0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4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 400。(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2、课本P55练一练第 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3篇: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估计和测量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几厘
12、米的长度观念。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估计和测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3、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和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直尺、软尺、卷尺、小正方体、长方形,小棒、方格纸 学具:每人一把学生尺、一个小学具袋(小正方体、小棒和小长方形)、一个大学具袋(花生、红豆、长方体、橡皮、方格纸、小棋子)一张作业纸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对线段有怎样的认识?(
13、小组交流后自由汇报) 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理由。 3.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宽,看看有多长? (2)自由汇报。 (3)质疑: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4)小结:为了更加准确,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尺子来量。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跟你同位说说。 自由汇报。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 1 度
14、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直尺上观察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你有办法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吗?你认为该怎么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示范:铅笔的
15、一端要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另一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动手测量后,指名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课本第51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5)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 1、2题。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条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第二条呢?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6.画线段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先
16、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点上另一个端点。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4、5题。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这堂课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2 师:瞧,老师新买了一个杯子,我想美化一下我的杯子,在这一圈贴上一张彩纸,彩带要多长呢?可这尺子不好量,怎么办呢?学生说方法?(有的用皮尺围绕杯口一周;有的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杯口滚动的方法测量;有的用根小绳绕杯口一周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在测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7、量法。 师: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直尺、三角尺、卷尺等(课件演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和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下面你们可以用直尺,也可以用卷尺,选择你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cm) 量: 刻度线 对准 刻度0表示起点。 放平 推荐第4篇:苏教版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 杉洋中心小学 李志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
18、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摸一摸:只用手摸一摸,不能看,就能猜出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活动,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王国中的一个新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联系实物,直观认识角 (出示情境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角。瞧,两个小朋友在做手工,你能从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生找,并指出在哪) 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演示),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 3.认
19、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3.教师示范画角。 4.找生活中的角 (1)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2)课件演示 5.辨角(完成想想做做1) 6.数角(85页想想做做2)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做上角的记号。 三、动手实践,深化理解 1.认识角有大小 第一次玩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二次玩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请学生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讨论怎么样才能说明你的角比我的大。强调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顶点和角的一
20、条边要重合,才能正确地比出角的大小。 第三次玩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归纳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5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要求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要求 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
21、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小学 数学 苏教版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