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节日教案及模板(精选多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传统节日教案及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统节日教案及模板(精选多篇).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传统节日教案及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 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 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 1 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 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2、活动过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
3、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4、,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课堂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 六、活动延伸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在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课学生去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七、板书设计 春 节 (图) 元宵节(图) 清明
5、节(图) 重阳节(图) 中秋节(图) 端午节(图) 推荐第2篇: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春节的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1、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2、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的认同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的认同与自豪感。 【课前准备】 第一阶段:分组查找有关资料(课外进行) 第二阶段:各组整理资料(课外进行)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万事如意和欢欢喜喜过大年,让学生在
6、静静欣赏中感受春节欢乐祥和的氛围。 一、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同学们,喜庆的歌曲仿佛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难忘的除夕夜,令我们想起那美味可口的年夜饭。(播放视频:我们的节日春节)这吃年饭可真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呀!这新年的香味就像小馋虫一样,只钻得大家心里痒痒的。能告诉我你们家年夜饭都吃什么了?(学生自由畅谈) 同学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话题。(出示课件:春节的饮食文化) 二、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进行汇报 主要研究 “饺子”、“腊八粥”、“年糕”、“汤圆”等食俗的来历、制作程序及象征意义,并模拟操作实践。(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发现的中华食文化特点) 例:第一小组:十
7、全十美的饺子 1、饺子的来历: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
8、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2、饺子的传说: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3、吃饺子的俗规:俗语云:“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说明年夜饭的饺子是亲人团聚的象征。这天的饺子,要在除夕的时候吃,
9、不仅有家人团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义。年三十夜煮饺子也有讲究。烧火用的柴草,要用豆秸秆或芝麻秸秆,寓有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4、饺子的摆放: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
10、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5、饺子的寓意:除夕零点,古称“子时”,人们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饺子,取其“更岁交子”(新旧年交替自子时起)之意。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寓。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馅里,用以寄托人们对新年的祈望。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饺子馅的文化: (1)芹菜馅即勤财之意 故为 勤财饺 (2)韭菜馅即久财之意 故为 久财饺 (3)白菜馅即百财之意 故为 百财饺 (4)香菇馅即鼓财之意 故为 鼓财饺 (5)酸菜馅即算财之意 故为 算财饺 (6)肉菜馅即有财之意 故为 有财饺 (7)
11、鱼肉馅既余财之意 故为 余财饺 (8)牛肉馅即牛财之意 故为 牛财饺 6、饺子诗歌及谜语:饺子诗:清代何耳水饺诗:“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 谜语:(1)谜面:“飞来一群鹅,见水就跳河”,打一食品;(2)谜面:“盆里作生,碗里落,红枪打住个白鹑鸽”,打一食品。 7、饺子的制作:该组同学用橡皮泥当场示范,制作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饺子 。 (其余三个小组的汇报略)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探讨的只不过是我们的中华饮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去认识它,宣传它。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精彩,老师有一幅对联,这副对联还差横批,请同学们帮着补充补充
12、。(出示课件)中华民族五千年孕育出博大而精深的饮食文化,让我们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美食在中华! 四、课后实践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吃年饭,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人不管天南地北,都要赶回来聚在一起吃一顿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年夜饭。我们放假以后,很快就到春节了,希望同学们在春节中与亲友们一起做顿团圆饭,并成为一名中国饮食文化的宣传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更全面的展示给亲友们! (形式:制作春节饮食文化小报。要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书写工整。)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过程实际是分了三部分,由课前的准备、课堂的学习了解和课后的实
13、践活动组成。在全过程中,我都深刻体会到学生的自主和兴趣的重要性。在这次教学后,我的体会如下: 1、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无论是课前调查、资料搜集、探究还是课堂的讨论、发表意见,以及课后的实践体验,都突破了教材和学校的局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师生平等沟通,达到了教学相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 2、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课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学生能更好地搜集、归纳、掌握与运用学习资料,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推荐第3篇:传统节日教案
14、 传统节日教案 青岛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 臧富贵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 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 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过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
15、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 1 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
16、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根据自己查找的资
17、料,对传统节日产生热爱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2 文化。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此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歌舞、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出自己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使课堂充满了和谐、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 六、活动延伸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想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2.布置课下用不同的方式去研究。 在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课学生去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七、板书设计 春 节(图) 元宵节(图) 清明节(图) 重阳节
18、(图) 中秋节(图) 端午节(图) 3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社会教案) 日期:2023-07-24 作者:lisa 浏览次数:9027 次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目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情的民族艺术。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4、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初步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习俗,由“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和“泼水节和歌婆节”两部分内容组成。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
19、己的传统节日,在课文中很难一讲述。因此,课文只能以举例的方式,来说明绚丽多彩的节日习俗是我国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各地区可根据少数民族分布情况,自行补充教材。 教材第一部分“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的教学要点有两点: 1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 2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是增进民族之间交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材的第二部分“泼水节和歌婆节”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知道我国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歌婆节的节日习俗,知道少数民族的节日大都包涵着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神话传说。 教法建议 1、通过播放少数民族歌曲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本课
20、。 2、在“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这部分教学中,通过问答和展示一些关于少数民族习俗的图片或动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都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4 3、在“泼水节和歌婆节”这部分的教学中,通过课本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壮族的歌婆节各在什么时候,是如何进行的。让学生讲课前准备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传说,从而增强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课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别具风情
21、的民族艺术。 3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4培养学生收集社会资料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节日,如那达慕大会、泼水节和歌婆节。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及其传说的资料。 2动画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3.少数民族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猜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再继续播放几个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阿里朗下载 爱我中华下载 青藏高原 5 等。让学生猜,看谁猜得最多。并请猜对的同学谈谈对这个民族还有多少了解? 师问:谁还会唱其他民族的歌曲? 学生回答并演唱。 二、讲授新课。 1、师问:刚才同学们对一些少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传统节日 教案 模板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