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在培训中成长(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我在培训中成长(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我在培训中成长(整理) 我在培训中成长 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武汉大学幼儿园一分园刘蓉 这次有机会参加武汉市第三期幼儿教师新课程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几位专家从不同的切入点清楚的诠释了主题探究课程的教育理念,非常全面地涉及到了目标、环境创设、教师指导策略、教育评价、家园互动等不同的侧面,让我对主题探究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专家们的讲座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夏宇虹老师谈到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我就课程实施的问题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是课程实施的灵魂 教育是否能够真实地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使用何种课程模式,而是取决于教
2、师,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无论在何种模式中,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优秀教师的教育行为都有高度的一致性,美国曾有一研究表明,幼教机构中好与差的教师其明显不同有八处: (1)是否在课程中考虑到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 (2)是否善于互动、课程中能针对幼儿的需求来设计; (3)是否在计划和安排上有弹性; (4)是否在处理幼儿问题时有自然良好的判断; (5)对幼儿思维过程感兴趣的程度是否高于要求反应的准确性; (6)是否能个别观察和与幼儿个别互动能力; (7)是否培养幼儿彼此互动的能力; (8)是否能协助幼儿对活动进行反思。 而其中最明显的是教师对幼儿深入准确的个别观察能力、与
3、幼儿个别互动的能力。有意无意地融合多种课程模式,将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巧妙地变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按规程的要求“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相反,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与此相应的专业能力的话,即使采用过 程模式也难免不照葫芦画瓢,未必能把握其本质的理念和精神,“生成”课程说不定会变为“放牛”课程,因为“儿童学习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程度是由教师的媒介作用的质量所决定的”。 美国幼教专家卡络、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一书的前言中很精辟地谈到:“生成课程”这个词汇的每个词都是很重要的。“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它提醒我们孩子
4、的自发性需要一个他们能够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而“课程”则表明教师的存在,计划的存在。自发性和计划性,这是生成课程的两个侧面。显然,任何一个侧面的缺失都会损害儿童,损害教育,损害课程本身。 二、课程实施中目标与幼儿兴趣需要的再认识 幼儿园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如果认为“幼儿园教育就是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再有什么目标,就把幼儿框死了”的话,那就片面了。应该“心怀教育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接纳幼儿新目标”。 首先,从教育的宏观角度来看,幼儿的兴趣、需要只是目标的三个来源之一,社会的要求也是目标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如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5、移的一样,教育目标要摆脱社会的制约也是不可能的。忽视目标中的任何一方都会破坏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因此,不能说幼儿园教育只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当然,仅仅强调社会一方也不可能得以预期的满足。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性质和规律,违反教育的科学规律,教训是深刻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育可以完全不考虑社会的需求,仅仅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实际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也不是超社会的)。认清社会的需要,把幼儿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对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一个事关方向性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在幼儿园课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个体态度的重要成分,作为其学习的内部动机的重要成分,则是教育
6、必须首先考虑的。 其次,幼儿的需求和发展已经成为课程的中心指向,这不仅因为幼儿的兴趣能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幼儿人格、权利的尊重,对 幼儿主体性、个性的尊重。兴趣和需要的发展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其现实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忽视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教育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任何发展性教育都是建立在高度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的基础上的。但是,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本身并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只是实现终极目标所必需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获得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限于他们兴趣、需要的满足。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是互为因果的,不应视兴趣为
7、活动的绝对的先决条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即是说,教育不仅要激活幼儿原有的兴趣,也要不断培养新的兴趣,因为幼儿毕竟不可能认识到所有适合他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在有些情况下,有效的教育能以富有吸引力的成果让幼儿尝到甜头,从而产生对新对象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来促进进一步的学习。因此,扩展、引导幼儿兴趣的发展同样是重要的,一味地等待幼儿的兴趣产生是消极的。教师则如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要指导幼儿,却又不让他们过多地感到教师的存在。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育目标将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而得到实现。当幼儿在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按自己的意志判断、决定的时候
8、,在获得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的时候,在自由地游戏、表达、想像、创造的时候,课程就在实施,课程的目标就在这一过程中变为现实。 三、课程实施中儿童的教育方式 长期以来,人们不是把儿童当作植物,进行园丁式的修剪,就是把儿童当作动物,进行猴子样的训练,或者干脆当作物品,进行工厂化的加工,而忽视了儿童是一个生命,是一个人的生命;或者是以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儿童的教育或者按成人的理性设计安排,或者以成人的认识方式进行,而忽视了儿童还是一个儿童,是一个正处在成长中的生命。这种非儿童化的教育方式,不仅泯灭了儿童的个性,扼杀了儿童的创新精神,而且还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儿童智力与情感、好奇与好胜、动手与动脑等健全
9、人格的分裂,进而影响个体后继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育模式必须进行革命性的转变,以人的方式教育儿童,以儿童的方 式教育儿童。 (一)、由告诉式教育向探究式教育转变 对儿童来说,外部世界是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活动,特别是以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通过探究性活动,儿童原有的认知图式会发生同化或顺应作用,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平衡。这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然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为了“效率”的目的,经常奉行一种简单化的教育方式告诉,忽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探究。实际上,告诉式的教育既不是经济的,也不是效率的。这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独立摸索,看起来是
10、“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赢得了时间。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究是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中心的。凡是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有关的世界都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儿童最关心或者与儿童有直接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试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儿童知、情、意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大儿童的生活空间与活动范围,激发儿童的广泛兴趣与求知欲望,保持与延展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应该说,儿童对自己现实生活的探究,不只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心灵陶冶的过程。告诉式的教育能让儿童求知,却不一定能陶冶儿童的心灵。由告诉式教育向深究式教育转变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由认知性教育向交
11、往性教育转变 传统的幼儿教育更多地注重于利用认知方式去把握实在物质世界和符号文化世界,而忽视交往方式对儿童感悟世界的作用。儿童受教育,其目标不仅是探究物质世界,学习文化世界,除此之外直接感受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精神世界里不仅蕴含着人的智慧,同时还饱含着人的情感、心灵和人格。幼儿教育作为一种人的教育,因而也必须是一种交往的教育。R温克尔的研究就认为,任何交往都可以被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任何交往活动也必然会使人们有所收获,诸如获得知识、规范、情感和行为模式等。交往依托于一定的内容,更依托于一定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补充性交往不只发生在师幼之间,平等性 交往也不只发生于幼儿之间
12、,在许多情况下,即便是平等性交往也会产生信息的补充性流动,至少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会感到愉快、满足。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多以角色扮演性的游戏为主,积极创设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的情境,同时还要加强教育者与幼儿之间的共同活动,使儿童在交往中观察世界,认识社会,感悟生命。 (三)、由抽象化教育向形象化教育转变 在幼儿教育中,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是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可能性与认识符号意义世界的必要性之间的矛盾。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既是意义的表征形式,又是文化的传承工具,像语言、文字和图形等等对儿童了解世界、了解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正是在同各种符号的接触过程中逐步适应特定文化,学会相应行为的。然而对幼儿来
13、说,有些符号是可以解读的,有些是暂时无法解读的,因为幼儿的抽象思维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目前,人们把民族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就寄托在幼儿身上了,以致于教育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幼儿教育都要身先士卒,什么“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外语要从娃娃抓起”,等等,不一而足。一切都从娃娃抓起的倾向,必然会造成把幼儿暂时不可解读的符号强加于儿童的现象。我们为什么不问问“幼儿到底能够承担起什么”的问题呢?幼儿与符号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临摹、摄入和记忆的过程,还是一个体验、感受、表达和创造的过程。超越幼儿认识水平的教育内容,不仅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反而会造成幼儿对内容的难度知觉,进而厌恶学习、逃避学习。实现幼儿教育内容由抽象化向形象化的转变,并不会妨碍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相反,它会因为教育内容的适恰性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训是短暂的,专家所能在简短时间内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但专家给我们的思维以启迪,视野以拓宽,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这就是我所指的在培训中成长的原因了。 我在培训中成长(整理) 我在中成长 我在_中成长 在快乐中培训,在培训中成长 在培训中成长 我在阅读中成长 我在感恩中成长 我在企业中成长 我在信任中成长 我在军训中成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