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多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多篇).docx(2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地质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
2、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 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
3、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 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
4、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地质实习报告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
5、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 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
6、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推荐第2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 金石滩野外实习考察 班级:土1005班 姓名:郑 斌 学号:202351177 指导教师:年廷凯 时间
7、: 2023年5月 13日 一、实习概况: 2023年5月13日上午,我们建工学部来到了大连滨海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活动,实习内容包括金石滩地段地理位臵、山川与海岸形势、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层产状、构造类型、节理、断层、褶皱与褶曲等)、海岸侵蚀地貌、滨海地质灾害等。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加深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从直观上对于各种岩石的结构、产状、构造、颜色的明显的岩石特征有了更细致的认识,本次实习地点为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金石滩,进行一天的实地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然后又驱车来到
8、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次实习使我们对各种岩石独特的形态和绚丽的颜色所折服,更多的了解到了岩石在地质作用下,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各种形态迥异的形状,对今后工程实地考察勘测,及施工前的选址都是有极大的意义的,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断层、褶皱、背斜、向斜、穹窿和盆地等对于施工影响极大的特殊地质构造可以尽量避免,认识到工程地质课对建筑施工的基础性作用。 二、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增加
9、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习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三、实习地点 (1)地质博物馆: 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金石半岛之上、金石滩核心景区入口处,于2023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纳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厅,是一座集地质科
10、研、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观景点,是了解地球演变和发展过程的最好场所。第一展厅:地球厅,介绍的是地球的组成部分和矿物元素,以及大连的地质演变史。参观完地球厅后,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爱护地球的原动力;第 二、三展厅:海洋、海岸、海岸带厅,详细介绍海、洋的分别以及海岸带的沉积作用、风化作用等,领略了海洋奇观、奇石的风采。第四展厅:海洋生物进化厅,在这个展厅内介绍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五展厅:海岸带矿产资源厅,展出的是大连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第六展厅:观赏石厅,充分领略到了“牡丹石的雍容华贵、菊花石的淡洁高雅、五彩石的色彩艳丽、黄河石的通体圆润、文石
11、的瘦漏透皱等,在这里,您将看到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实质细腻、色彩缤纷、造型奇特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奇石等。第七展厅:影视厅,可以欣赏到有关大连、金石滩滨海地质公园的实景风光片,通过该片的介绍对金石滩有全面的了解。第八展厅:海蚀地貌厅,隆重介绍“天下第一石”龟背(裂)石的形成以及延绵30多华里长的海岸线独特的地质地貌。 龟裂石(龟背石) 金石滩不仅拥有秀美的外表,奇特的地貌景观,还拥有天下独绝的龟背石。她是金石滩的“镇滩之宝”!,龟背石形成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虽然1994年8月14日的一场台风令岩体部分碎裂,但它仍然是世界发现的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显露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类似的奇石目前在世
12、界上仅有两块,另一块在加拿大,块体面积比这块小。它不但是金石滩一宝,也是世界学界的极品。美国地质学家柯劳德教授来此参观后,多次在世界地质论坛上宣布:“世界上最大最美的龟背石在中国大连金石滩,它不仅是中国一绝,也是世界一绝!”关于他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解释:一是干裂说,指的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半塑性岩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网格状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绿色沉积物所充填而形成;另一种观点是地震液化泄水脉说,是指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了垂直层面的裂隙不断振动,使泥沙在水的带动下流向裂隙沉积,形成状如龟背的岩石。 (2)地质公园: 金石滩位于辽东半岛南部,是黄海海岸向东南方向凸出
13、的一个小半岛,属大连市金州区,距大连市中心5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901-3906,东经12057-12204;陆地面积62k,海域面积约58k。由东部半岛、西部半岛和两个半岛之间的开阔腹地和海水浴场组成。包括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金石滩园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奇石林立,岩石形态千奇百怪,再现了几亿年前大自然稀有的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也为地质考察深入了解古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形成的年代、地质变化、地壳运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主要旅游观光区,是长达3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这也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在整体上说,金石滩是大型平卧褶皱的构造形态,其震旦纪的层位尤为独
14、特,金石滩的海相沉积发育代表了我国北方沉积特点。成为多个震旦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构成了贯通我国南方和北方震旦纪的桥梁纽带,其地质图如下图1: 图1:金石滩地质图(来自:网络) 这里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延绵30多公里的海岸线,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诞生于六亿年前的震旦纪岩石形成壮丽的奇石景观,有“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地质博物馆”、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分为五个景区:金石园,玫瑰园,恐龙园,南秀园及鳌滩。风景区的景点是由震旦纪、寒武纪时期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中生代变形构造与近时期新构造运动共同塑造的。多年来,其以沉积厚度大,岩性齐全,岩层出露相对连续,古生物化石和原生
15、沉积构造丰富为特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地质学家,成为研究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的理想之地。主要景观分布图如图2: 图2:金石滩海岸景点分布图(来自:网络) (3)金石滩地质地貌要点 形成原因是两次上升:大连上升,金州上升 主要的地质地貌有:萨布哈地貌(丹崖史书等),褶皱(平卧褶皱),震积岩,古喀斯特地貌(石林,内含三叶虫),海蚀地貌(恐龙探海(海蚀拱桥),将军石(海蚀柱),海蚀平台,金鹏展翅(海蚀残丘),海蚀崖等)。形成顺序是海蚀使得崖下出现海蚀洞穴,然后上层崖石悬空坍塌坠落形成海蚀崖,还是作用继续,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海蚀平台,平台上没有被侵蚀干净的坚硬岩石形成海蚀残丘。两侧基岩底部的海蚀洞
16、穴扩大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拱桥拱顶在海蚀作用下耗尽形成海蚀柱。 (4)金石滩主要景点及形成原因介绍 (以下图片均来自自我拍摄) 恐龙探海(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 又称陆桥或海蚀拱, 是基岩海岛上比较少见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蚀地貌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 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 形成海蚀洞, 波浪继续作用, 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 将军石(海蚀柱) 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他属于海蚀柱。有的是由于海蚀洞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 大连电视台台标(平卧褶皱) 这处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褶皱,因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大连
17、电视台台标而得名,地质形态上属于褶皱,是在岩石固结后由于构造作用产生的一种次生构造,由于挤压应力使岩层产生波状弯曲,是一种未丧失岩层连续性的塑性变形,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向上弯曲的称为背斜,向下弯曲的称为向斜。这处景观是典型的向斜褶皱。这块岩层剖面是典型的褶皱结构,由于大陆板块飘移、剧烈的碰撞,而被挤压而形成的。海蚀崖上见到兴民村组形成的倒转背斜与大林子组组成的向斜,倒海翻江是形容岩层因受到挤压而弯曲,形似海浪到岸边变为破浪的形状。“倒海翻江”的褶皱构造是辽南中生代时期造山运动形成的。从图片中可以大体断定此为背斜构造,两翼岩层向下弯曲,新岩层包裹老岩层,由于其它原因,只剩下背斜的一翼。 丹
18、崖史书(萨布哈景观) 它形成于5.4亿年前的早寒武纪,是在一种典型的萨布哈环境下形成的,撒布哈原系阿拉伯语,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沼和盐碱滩。岩性多为白云质粉砂岩,夹有膏盐沉积,红色的岩石部分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绿色是在氧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黄色则是岩石本来的颜色。纵观上犹如一本远古的精美画卷 震积岩 具有极强的科学价值,单学东高级工程师解释说,震积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岩以后岩层遭受地震影响形成的,另一种是发生在成岩过程中,即软沉积物中保存的地震记录。这块岩石属于后者,形成于距今约6.3亿年的震旦纪。在成岩的过程中,岩石尚处于半凝固状态时,地震发生了。伴随着地震
19、的振动发生了液化作用,包括喷泥和冒水,这样就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液化脉,它是地震高潮时期的产物。我们所看到的白色部分就是液化脉,它的成分与围岩一致,都是泥晶方解石(纯碳酸钙白色不含杂质)。199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乔秀夫曾到这里考察,并经过多次模拟实验验证分析而得出了这个结论。这块震积岩所表现的特征是非常完善和典型的,具有极强的科学价值。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蟹将出洞,层岩叠彩,虎啸崖,狐仙洞,淡水泉眼等一系列奇石景观。 四、地貌成因分析 (1)岩溶地貌 金石园的岩石成岩是在距今6.3亿年左右的震旦纪,但形成现在的金石园地貌是在距今6500万年至240万年的第三纪,第三纪是我
20、国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成时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金石园的岩石都是可溶的灰岩,其中溶洞、溶沟等现象也符合岩溶地貌的特征,金石园的地貌为古岩溶地貌,又称古喀斯特地貌.金石园内形态各异的岩石不是石英砂岩,而是灰岩。因为砂岩是由50以上2毫米至0.05毫米的碎屑组成的岩石。从形态特征上金石园的岩石就不是砂岩,园中只有一小块地方是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白云母这些形成砂岩的矿物质都是不可溶解的,所以砂岩形成不了金石园这样的岩溶地貌。 金石园也不是海蚀地貌
21、,因为如果是海蚀作用,海水就会冲刷掉埋在石头上及缝隙间的泥土,而且海蚀作用只能对一个方向的岩石起作用,不会形成金石园曲折的溶洞和溶沟,金石园的地貌特征不符合这些海蚀地貌的特征。 (2)古岩溶地貌 首先,金石园地区的岩石是泥灰岩,岩石里有很多节理和断层,这些是造成金石园岩溶地貌形成的先决条件。 其次是气候的因素。在第三纪时期我们辽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比较炎热,降水较多。大量的降水使地表径流量增大,水交换条件好,水的溶蚀力就强,加快了岩石的溶解速度。但相对于更加炎热多雨的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这里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形成的时间要漫长了许多。 地表水流沿灰岩坡面上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渗透,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地质 实习 报告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